第272章 气运归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就这这时,商朝的主心骨回来了!  

他便是闻仲,闻太师!  

商朝第一臣!  

即便是连亲叔都敢杀之取心的纣王,对闻仲都是怕之畏之!  

闻仲征战北海,得胜归来!  

百姓夹道欢迎!虽然纣王已让众民心生怨恨,但功德贤臣,能心容万民的人,百姓自是欢迎!  

闻太师亲征北海妖魔邪道,维护人间正道,安定天下万民百姓!自然得之人心!  

闻仲归来后,上殿对纣王连发三问:九间殿中的铁柱为何?宫中高松入云之楼是何物?宫中一池一林一盆为何物?  

纣王只得假意推脱掩饰!  

闻仲对纣王来说,不亚于第二个父亲!子有过,自畏父!  

闻太师先拜别纣王,召了众臣来至太师府,请众臣为之详说!  

闻仲听后,厉怒攻心,一口心血吐出!  

他不曾想自己耗费心血,拼尽一切维护的国,却被纣王如此败乱!  

闻太师去了一趟太庙,拜见了一众先王!他虽是截教仙,可他却对这个国家付出了太多,倾注了太多感情!  

国便是他闻仲的命,不仅仅因为自己,还因为他的师门!  

但更多的是他内心对商的情感比之截教都要情深!  

随后,闻太师将自己关了三天!  

三天之后,他手持奏章走进王宫,群臣诸君面前,他向纣王陈书十策!  

第一件,拆鹿台,安民心不乱;(鹿台虽然停建,但纣王后又不认废弃众多钱财,便简单的耗费些人力建造完工。)  

第二件,废炮烙,使谏官尽忠;  

第三件,填虿盆,(有盆无蛇)宫患自安;  

第四件,去酒池肉林,掩诸侯谤议;  

第五件,贬妲己,别立正宫,使内庭无蛊惑之虞;  

第六件,勘佞臣,速斩费仲、尤浑,而快人心,使不肖者自远;  

第七件,开仓廪,赈民饥馑;  

第八件,遣使命,招安于东、南;  

第九件,访遗贤于山泽,释天下疑似者之心;  

第十件,纳忠谏,大开言路,使天下无雍塞之蔽。  

纣王沉默良久,最终允了八条!  

只两条未允,一是保妲己,二是保尤浑、费仲。  

闻太师态度坚决,几番逼迫!  

尤浑费仲二人听到自己性命难保,自然是不甘。  

二人在殿上大怒指责闻太师:“岂有此理!哪里有臣子逼君的道理?  

闻太师身为臣子岂不懂君臣之理,上下尊卑?”  

闻仲听了,疑惑道:“你二人是哪个贤臣?”  

一旁黄飞虎说道:“此二人便是那尤浑、费仲!”  

闻太师冷笑:“我道是谁!  

你们有什么资格与老夫谈尊卑?  

奸妄鄙夷之臣,也配说叫老夫?”  

说罢,直接挥手两掌,将二人打的牙飞血出,翻滚在地,一时都难以起身!  

群臣见此,纷纷心中舒畅无比,毫无违和感!  

纣王见此,也是心念自取其辱!  

但面上只得从意道:“两边武士,还不将这二人拖下去,关押监禁,审问听发!”纣王明是处罚,实是护佑二人!  

闻太师几经逼迫,纣王都态度坚决,不肯废了妲己!  

太师只得作罢,再行处置!  

于是,闻太师的八策,安民休生,弃庸重明之策开始实行了起来!  

天下万民,听得消息的无不欢欣鼓舞,感怀闻仲甚重!  

然,天下将乱,必祸不止一处!  

刚平复了北海,又反了东海的平灵王!闻太师无法,只得再次出征,讨伐叛逆!  

黄飞虎本欲前去,但闻仲思量,若黄飞虎前去,没有个一年半载,定不能归来。朝中大将,天下军行,皆出自黄飞虎部署,若他不在,那么东南两方已反的四百诸侯战事压大,恐有危险!  

所以,闻仲回朝不足一月,便再次出兵!  

而纣王巴不得闻太师尽快走出,好自得清净!  

闻仲一走,纣王便开始放松。  

一日,纣王请了群臣前去宫中花林中观赏欢饮!  

但这日,正直妲己月阴之时,需吸食人身精血。  

她一时不慎,惊动了宫中人。黄飞虎看是异类,忙放出了闻太师带回的异兽,金眼神雕!此物专克狐类妖物,加之妲己有孕在身法力虚弱了十之八九!再加气运压制,不小心被此雕抓破了脸皮!  

妲己心中大恨,便记恨上了黄飞虎!  

而女人的记恨,则是可怕的!  

尤其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女子!  

妲己自然是心狠手辣,毫无软弱!  

而另一边,姜子牙劝说了姬昌兵伐崇候虎!  

姬昌哪里是姜子牙的心算对手?自然听从了姜子牙的谋划,发兵讨伐了崇候虎。  

在这位封神主角的算计之下,作恶多端的崇候虎便被斩杀!天下群众听了,都是欢喜!  

因为,这崇侯虎,虽是北方统领二百诸侯的候国,却蛊惑纣王,广兴土木,陷害大臣,茶毒百姓,就连三岁小儿听了崇侯虎之名,都惧怕万分!  

但也许是姬昌命薄!  

他因为亲子惨死,自己朝歌私逃,又犯了王命,斩杀同臣,终日心生忧惧!  

这位当世贤臣,就此死去!躺在床上似放心似不安的去了!  

因为他对姜子牙放心,有如此神人照看,一众将臣都为贤良,自然无忧!但他也不安,所以他到死,都临终嘱托,定然不可私反商朝,再怒天颜!几经嘱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