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万心归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纣王听了,心中一番苦涩,不知这苦是苦自己,还是苦他人。  

青落空中千丈法身再次开口道:“朝歌之民,尔等可愿再信商王一次,再信这统御天下四方的天子一次?”  

此言一出,朝歌的无数百姓都纷纷嘘声起来。毕竟,此时经过八年之久的纣王昏庸,炮烙贤臣,杀良无数,刑妻杀子,鹿台之苦,虿盆之惧,朝歌的百姓都很难再相信纣王是一个贤良君主了!  

青落看到下方无数民众的反应,也不意外。  

他右手持着的参天造化珠蓦然一闪,换成了炫金花!滴溜溜一转,便飞到了朝歌城的太庙之上,光芒一绽,顿时金光冲天而起!  

只见太庙之上,浮现出一道道庞大的人影,他们都身着王袍,身影中金光闪烁,显得如同一尊尊神像一般!  

这道道人影,共有三十道人影,正是对应着的商朝六百年岁月中的三十位商王,列祖列宗在上!  

朝歌之民见此,纷纷满脸不可思议的惊呼道:“列祖列宗显灵了?列祖列宗显灵了!”  

万民激动,群臣落泪!  

在这个封建宗法的社会中,天子为天下万民,四方诸侯的大宗,天下的大宗,其余之族、系、皆为小宗!  

宗法的观念,深深烙印在万民,不,是每一个百姓的心中,宗族,对他们而言,比之性命还要重要,他们宁愿舍命都不愿意被宗族逐出,或被宗族厌弃!  

青落缓缓念道:“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宅阴土芒芒。  

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此言出后,那排在最先的第一道人影蓦然发声道:“吾为商汤,乃商开国之君!”言语出之,身后显出无数文字,记载着他的功绩德章,文成武德!  

再之后,第二名人影也出声道:“吾名子胜,乃商国太宗之王!”  

“吾名子庸,乃商国第三王!”  

“吾名太甲,乃商国第四王!”  

每一道人影,都只说了一言。他们的身后,是无数的金色灵文,彰显着他们的无数功绩!  

商朝六百年的天下安稳,万民兴盛之功,离不开他们的努力!  

青落再次出声道:“纵然第三十一代商王曾经昏庸,但商有三十位王,庇护万民六百年岁月!  

商已是天下万民的商!  

商已是天下万民的宗!  

商已是天下万民的祖!  

敬信仰之,商之大德!  

天下而安!  

万民,在商的列祖列宗前,  

纣王,在商的列祖列宗前,  

王与民,君与臣,在这天地鉴定下:尔民可愿信君?  

尔君可愿为民?”  

已经被唤起无数尘封历史的朝歌之民,无不泪流而下,敬仰祖先,感怀王德!  

纣王看着天空中的列祖列宗,他忽然记起了都快忘记的曾经。  

曾经,父王临终前,那希冀的目光,希望他能守护好父王交下的江山,商朝列王交下的江山!  

曾经,他征战东夷凯旋而归时,朝歌万民眼中那欣喜,那钦佩,那敬仰的目光!  

纣王心中一颤,他何时竟然已经成了万民唾弃的王?  

何时已经丢了父王,商国列宗的天下江山?  

纣王站在朝歌最高的楼上,摘星楼上!  

他心已感悟,明之!  

扬声道:“吾帝辛,愧对先祖,愧对万民,愧对天地!  

吾愿从此亲善待民,痛改前非!  

愿天下万民恕之!”  

说罢,纣王双膝一弯,对着太庙上的列祖列宗跪拜而下!  

青落手一点,纣王的身影便出现在了朝歌天上,万民可见!  

百姓见到了那天子之尊,双膝跪拜!  

万民心中无不感怀,他们也都纷纷拜下。  

朝歌城里,万民拜君,君拜列祖!  

朝歌城中的九州中鼎,再次震动!  

各镇它处的八鼎齐鸣而震!  

八方气运汇聚,朝歌气运再次升之!  

万民对纣王的身影一拜,便是为纣王的民,便是信任了他。  

青落见此,心中满意。  

天下万般感动中,最容易令人感动的便是父母恩情,祖宗之情!  

前世他见过无数感恩演讲,即便千篇一律,但总有人会忍不住哭泣,流泪。  

即便听了无数次,当那首熟悉的《感恩的心》或是《跪羊图》的歌曲响起,总是心会颤动!  

青落便是用了此点,感召人心!  

此时,纣王身旁的妲己,本在随着下跪的她,耳边忽然传来女娲娘娘的声音:“汝行言之恶,自此收敛!”  

妲己心中一颤,忙在心中恭敬的应声称是!  

青落再手一挥,这朝歌的天上,万里黑云的天空,蓦然放晴!  

一轮大日,明光盛阳,显赫四方,朝歌之城,朝日而歌!  

这大日的出来,自然是光亮刺目,待众人的眼睛适应了光芒之后,这才发现,青落的法身已然消失不见,太庙上的列祖列宗的人影也消失不见!仿佛刚才的一切,都是不存在一般!  

但,万民的心里,却是存在着那一幕,心中永记!  

青落收了法身的同时,也将虿盆中的万蛇收入九玄图中。  

离开时,青落将那七十二人放在了朝歌城的大街上!  

玉虚宫中的元始天尊,面色阴沉无比,昆仑山的仙境,此时发出令人心神恐惧的气息!  

元始天尊心中已对青落起了杀心!  

本已明了的天机,再次迷乱!  

本是天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