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圣人境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青蓝听了,不由笑说:“看来你是担心斩却三尸会让你失去原本的性情。  

不过,在此之前,我先问你一言:你可知圣人之境,在修士境界中称为何名?”  

青落一愣,回到:“圣人之境,也可称之为混元大罗金仙。”  

青蓝话音一转,:“那你认为圣人之境与混元大罗金仙完全等同吗?”  

“这,,,看你的语气应该是有些不同的吧,快说出来吧。”青落语气不确定的说道。  

青蓝面上正色道:“既然如此,我就正好都将这些与你分说仔细。  

这些圣人境界的辛密女娲圣人在我成为女娲庙圣姑时,就都告诉了我。  

并与我说,若你有求圣之心,那便告知,若你无求圣之意,这些辛密万万不可与你分说!”  

“这,女娲圣人是何意?”青落有些不明所以道。  

青蓝直说道:“圣人曾言:若你有求圣之心,则为盟。  

若你无求圣之心,则为蝼蚁!”  

什么!这女娲也太看得起他了吧,有求圣之心,就不算蝼蚁了?那洪荒这如此多的求道修士,他们。。。  

想到这里,青落反应过来了,自己是后世魂,怕是一切的看重都落在此处了。  

当初在女娲庙时,女娲曾说若突破大罗,可明前世。  

若突破准圣,则可明此身现因一切因果。想来,到那时,自己的一切疑惑都可以解决了。  

青蓝又说:“接下来你可要听仔细了。  

圣人与混元大罗金仙虽看似等同,但实则大大不同。  

此时的洪荒诸位圣人皆为天道圣人,无一是混元大罗金仙。  

而圣人又称之为天道圣人,其实力与混元大罗金仙是相当的,但是还有诸多不同。  

天道圣人,寄托自身元神于天道,与天道共生,天道不灭,圣人不死,即便是再强大的无量量劫、混沌道劫,只要天道不灭,圣人也是不灭的存在。  

但混元大罗金仙则是不同,若有至高无上的力量,超越圣人之境,更高存在的力量对其动手,混元大罗金仙则可能陨落。  

并且,天道圣人可借助天道助力,参悟大道,道途更进,比混元大罗金仙要快上许多。  

而圣人若要借助天道之力参悟道途,则需要功德、气运、信仰等才能借助天道之力,更快修炼。  

而圣人之境,在洪荒中是天地的极限,但并非是整个地风水火混沌中的极限。  

在圣人之境上,还有更高的存在。  

当然,这些与你现在还无太多联系。但你要知道的是,成为天道圣人,必须要有成圣之基,鸿蒙紫气!  

而混元大罗金仙则不需要!”  

“什么?不用鸿蒙紫气就可以突破混元大罗金仙?”青落吃惊的问道!  

青蓝点头道:“不错,但不借助鸿蒙紫气的修炼之道,更难以突破。  

接下来就是你要问的答案了。  

若你走成为天道圣人之境,那你需要斩却的三尸,并非是无情。  

而是斩却与掌握自身大道不相融的情感,使自身更加契合所修大道,直到三尸斩尽,完全与自身道途契合,完全掌控自身之道,再借助鸿蒙紫气一举突破,成就圣人之境。  

若要成为混元大罗金仙,那你所融合的道就直接是大道本源,而非通过天道显化而出的大道。  

所以,若要走混元大罗金仙之境,就要得到大道支持,方能直接融合大道本源之力。  

而天道圣人之境的斩三尸,却是逐渐融合天道所显化的大道,无需大道本源认可。  

但这大道认可,毫无依据,毫无一丝可寻之法,完全是凭借虚无缥缈的运气。  

女娲圣人有言,一般人突破准圣时,若无大道认可,就在突破准圣时,直接走天道圣人一途。  

但你却不同,大有可能会经大道认可,踏上混元大罗金仙的修炼之路。  

这一步,你有八成可能会成功,但在最后的突破圣人之境时,你只有一丝可能,得到大道认可,突破混元大罗金仙之境!”  

青落听完这些,心中震惊不已,没想到竟然有如此多的秘密,以他穿越者的知识都难以知晓。  

他平定下心神问:“那该如何选择修炼和道呢?”  

青蓝摇头道:“非是你选,而是看道运。选择哪种道途并非全由自身决定,而是看你是否被大道选中!  

若没有选中,那便只有走天道圣人之路,谋求鸿蒙紫气。若选中了,那你最多也只有一丝虚无缥缈的成圣之机!”  

青落听了,虽感到一阵无语和无奈,但也明悟了许多辛密。  

看来自己还是安心修炼,到了大罗巅峰突破时,听道意选择吧,无论哪种成圣之道,都艰难万分,但都有一丝希望存在!  

而且在青落心中,还是更倾向于走混元大罗金仙之道的,因为此法不用争鸿蒙紫气,更不用堪比找死的与诸圣抢夺气运功德。  

再就是因为,女娲说他有份大道眷顾所在,那自然是走混元大罗金仙更为方便一些。  

况且,他总感觉天道圣人比之混元大罗金仙有所顾忌,还不能完全摆脱一切牵扯。  

青蓝见他面上的神色不来回转换,叹了口气道:“我从前只觉你与普通修士有些不凡,但当女娲娘娘告知我这些时,我便知晓,你的来历绝非寻常。  

但这也代表着,你所行道途,比普通修士更加多变,危机更大!”  

“哦?危机更大的同时,机遇不也更大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