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卫书记的注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到了星期天的休息日,沈南心大早上就起来了。  

打扫卫生,买菜,和楼下的老师说话,一样都没有少。  

回到家里,看见陈勤之从房间里出来,她说:“勤之,郑校长还没有出院吧,你看今天要不要去看看郑校长?”  

陈勤之拍着脑袋一想,是该去看看郑立民了。  

这次再前看郑立民,和上次去探望郑立民,意义又大不一样了。  

是更深层次的交流和抵达。  

于是提前吃了饭,用保温盒带上沈南心熬的汤就去医院了。  

果不其然,陈勤之敲开病房房门进去时,郑立民和黄永红都面露了诧异。  

小陈真的来了啊。  

他这段时间可是大红人,可是很忙的啊。  

这孩子,人真不错。  

“小陈,你过来了啊。”黄永红一脸热情的迎过去。  

“黄老师。”陈又道:“给黄老师和郑校长带了一点自己家煨的莲藕排骨汤,是我爱大早上起来炖的。”  

郑立民和黄永红感动的一塌糊涂,这汤可比送任何好东西都情真意切,证明这孩子拿他们两口子当自己人了。  

上回是因为卫书记过来,她高兴的随口说了两句客套话。  

这孩子还给当真了。  

这孩子,真踏实,真实诚。  

陈勤之的论文红了,陈勤之享誉中外,他现在探病送汤,跟前些日子可是大不一样的。  

“勤之,你这孩子,你太贴心了,你郑老师就是缺你这样一个儿子。”黄永红一激动,直接改口喊勤之。  

郑立民也一脸笑的说:“勤之,你这段时间忙坏了吧,要是忙你就先别过来,等不忙了再过来。”  

得嘞!  

两口子一起改口了。  

“前些日子是有点忙,今天休息就还好了,就想着过来看看郑校长和黄老师。”扶着郑的手臂,陈又问:“郑校长,你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一直都没有出院?”  

郑立民摇头,黄永红在旁边解释:“嗨!还不是并发症多呗,心脏装了起博器是没有什么大问题了,但是血糖一直高,糖尿病还是要注意。  

上面说让提前退,那退就退吧,干脆在医院好好养着,把身体养好了再出院。”  

陈勤之听完,连连附和:“那是,身体还是最重要的。”  

郑被陈扶着坐下之后,他望着陈,贴心地说:“勤之,你这次的论文我看了,很有想法和冲劲,以后好好干。”  

“郑校长,我会好好干的。”  

重来一次,陈勤之仍然没有忘记,当年他第一次进迈汉城大学,郑立民带着一群老师在迎接他,他很自豪的告诉大家,这是我们学校最年轻的研究生老师,是学校未来的重点培养对象。  

大家都要向小陈同志多学习。  

陈勤之没有想到的是,那会是他上一世最高光的时刻。  

后来无数的夜晚,他总是辗转反侧的回忆那一幕。  

他曾经无数次的问自己,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会不会没有那么软弱,能不能够抓住一个机会证明自己。  

一阵掏心窝的聊天之后,郑语重心长的说:“上头前些日子又来医院了,让我推荐校长的人选,盛林和昌都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只是昌平到底还是让人寒了心。”  

我跟上头推荐的是盛林,盛林要是真上来了,你的日子也跟着会好过一些,以后的路也更远,盛林心胸宽阔,他爱才惜才。  

不过最后到底是谁上,那就要看造化了。”  

郑立民的话,都是掏心窝的话,一句都没有掺假。  

陈勤之在成了红人之后,在前途无量的时候,还能惦记他这老领导,郑立民心里是感动的,拿他当自己人了。  

陈勤之说:“郑校长,你住院就不要操心了,梅校长和我都会把自己安排好的,您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好好养身体。”  

“好,好,我养身体,只是你碰到盛林的时候还是要提醒他一句,让他对自己的事情多上点心,他什么都好,就是有点过分的不争不抢。”  

“行,我明天去学校了,我就跟梅校长说。”  

两人继续聊天,郑立民第三次端起茶杯喝水时,陈勤之从椅子站了起来:“郑校长,那您先午休,我有时间再过来看您。”  

他要是不起身,郑立民估计能拉着他聊到明天的天亮。  

在医院住久了,他心里肯定憋得慌。  

陈勤之站了起来,郑倾诉的差不多,就跟着也站起来了。  

黄永红见状,连忙把陈勤之的保温盒拿给他,又给他拿了水果和蜂蜜:“勤之,汤我都留着了,保温桶也洗干净了,这些水果和蜂蜜是给你爱人的。  

她怀孕了,应该多补充一点营养。”  

“黄老师,这怎么好意思呢,您还是给…”  

“你这孩子,让你拿着你就拿着,你郑校长也吃不完这么多,再说这是我们对你爱人的一点心意,感谢她记得我们,感谢她炖的汤。”  

“勤之,这是你黄老师的一点心意,你就不要拒绝了,不然她今天晚上会睡不着觉。”  

“郑校长黄老师,那我就不跟你们客气了。”  

陈勤之收了东西,郑和黄把他送到病房门口,两人目送他离开的眼神,就像在望着自己的儿子离开。  

“老郑,勤之这孩子真不错。”  

“是不错,我当初没有看错人。”  

陈勤之拎着保温盒和水果下楼时,一个肤色白皙,瓜子脸,柳叶眉,烫着今年最流行的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