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封神封神(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易失准的。  

就算让他拍也没有绝对的把握。  

但是从乌尓善呈现的作品来看,乌尓善显然完成的很好。  

他没有上来就去深入挖掘人性和神性,而是先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战,让观众兴奋起来。  

而后,再慢慢展开剧情,以免因为世界观的铺陈太过无趣,而让观众逐渐失去兴趣。  

这场大战,以双方平手而告终。  

大战落幕。  

天帝双手背负在身后,有些微微颤抖,昭示着刚才那一战的不平静。  

而红衣仙门门主抹去了嘴角的一丝鲜血,冷声开口:“今年供奉,照旧。”  

说完,他便转身离开。  

天帝微微颤抖的右手逐渐握紧,眼神与神情的变化,说明了他的不甘。  

红衣仙门门主停下脚步,但并没有回头,只是淡淡道:“天帝若是不服,可再来做过一场。”  

天帝沉默片刻,涩声开口:“不敢。”  

纵然他在这次战斗中占据些许上风,也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仙门门主一体三分,他现在也只不过是打败了三分之一个圣人而已。  

路,还很长。  

而仙门与天庭的矛盾,也直观的展现在观众面前。  

拳头大就是硬道理。  

仙门门主“以理服人”,镇压了天帝的小心思。  

与此同时,人间王朝——大商王廷,也遇到了和天庭一样的情况。  

不,甚至更加过分。  

因为仙门要将人王帝辛的两个儿子带去仙门传授仙法。  

观众很容易就能看明白这件事情背后的意义——质子。  

帝辛自然不允,直接与仙门来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虽然最终仙门使者退去,但是大商王廷与仙门的敌对也昭然若揭。  

世界观徐徐铺开。  

乌尓善讲故事的能力其实并不是特别好,但是因为剧本写的并不晦涩,乌尓善严格按照剧情拍摄,导致剧情虽然没有太过出彩,但也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帝辛与太师闻仲的一番长谈,揭露了帝辛的抱负。  

而回宫之后,人王与天帝的对弈,更是让不少观众大呼过瘾。  

帝辛面对天帝的试探,以守待攻,没有透露任何的信息。  

但天帝的一番话,却暴露了很多信息。  

帝辛的谨慎与防守,天帝的试探与进攻,在同样一张脸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观众接受了天帝历亿万劫,本就有无数面孔,因为修炼功法特殊的关系,见天帝如见众生这个令人惊艳的设定。  

再加上不少人看过《西游记后传》,对天帝和帝辛是同一人本就有不少猜测,所以看到帝辛与天帝是同一张脸的时候,倒是没有太过惊讶。  

但是岳关把帝辛和天帝的区别完全演了出来,在同一个荧幕上塑造了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很轻易的就能够让观众区分开来谁是帝辛谁是天帝。  

这就很让人惊艳了。  

看到岳关的表现,张一谋有些灵感迸发。  

他想到了一个替身的故事。  

古代有不少王宫贵族都会蓄养相貌相同的替身作为自己的影子,遇到危险的时候,就把影子推出去代自己承受危险。  

和此时帝辛与天帝的设定,差相仿佛。  

把这种故事以历史电影的形势拍出来,应该会有市场。  

如果再请到岳关演的话,张一谋几乎可以肯定会是一部佳作。  

岳关如果知道张一谋这样想,估计会反应过来,这就是《影》的雏形了。  

不过虽然《影》在老谋子的电影当中已经属于剧本很优秀的电影了,但是岳关的兴趣还是不大。  

论格局、论制作、甚至论剧本,《影》连无双都比不过,更别说和《封神》比了。  

同样的设定,岳关演了《封神》,再去演《影》就毫无必要。  

这就像是那些无限流小说主角先去仙侠世界混再去武侠世界混一样,完全就是在纯水。  

岳关肯定不会做这种选择。  

与张一谋此刻想到了一个新故事的灵感不同,绝大多数人看到岳关在一部电影中成功塑造了帝辛和天帝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更多的还是惊艳于岳关的演技。  

邓朝低声对孙丽道:“我以前觉得自己演技不比岳关差,但现在没有这个自信了。”  

一人分饰两角,还是在同一部电影中,而且还演绎出截然不同的感觉,确实很容易让人惊艳。  

前世潘月明在《白夜追凶》的表演,邓朝在《影》中的表演,都被人称赞,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因为这本来就不是普通演员能够演出来的。  

张壹山号称老戏骨,演技派,在《柒个我》里一人分饰七角,结果扑的毫无水花。  

有些事情,就是得到了一定层次的演员才能做到。  

岳关之所以有自信能够凭借《封神》拿影帝,并不全是和帝辛的共情程度给他的自信。  

还有便是他对天帝这个角色的塑造。  

《封神》第一部电影,其实可以算他和陈昆的双雄之争。  

他分饰人王与帝辛,而陈昆一人饰演仙门门主三大分身。  

他们都要演出不同角色的层次感。  

陈昆将仙门门主不同的三大分身演绎的相当优秀,至少能够让观众分辨出来。  

但是和岳关塑造的帝辛和天帝比起来,依旧要差了一筹。  

没办法,岳关现在的演技本来就不比他差。  

再加上岳关还有外挂加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