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快来看热闹(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界内修炼,因为那里分身自爆施展是很方便,随时可以恢复灵力,可是在剑煌王的洞天世界就不太适合了。  

意念轻轻呼唤系统。  

嗡就在这时,沈追眼前的系统界面微微一亮。  

有几门功法的名字是散发着微光。  

这是兑换第三种悟性时间,顿悟状态。必须先选择秘法,才能知道要消耗多少善功。  

想了想,沈追心中默念:九霄神雷决。  

“嗡”系统的兑换效果出现一刹那,沈追突然整个人颤抖了一下。  

仿佛有一把斧子将自己脑海中的混沌劈开,天地顿时清浊分明。  

有关于雷神诀第五重的种种疑惑,在一瞬间全部消失不见,与此同时,一股庞大的念头涌上心头。  

下意识的,沈追便施展起雷神诀第五重第一式,雷霆神龙!  

“滋滋”一条条绞索从虚空中飞出,雷霆绞索的数量很快就达到了一万四千条,而且还在继续增长。  

一万五千条、一万六千条、一万七千条…两万条!  

这不到一会的时间,第一式就在顿悟状态下,直接练成!完全是跨越式的增长!  

当然这也是因为沈追现在境界提升,且对前面四重早就了如指掌,所以才有此效果。  

“滋滋”雷霆绞索的出现,无比的自如、顺畅、没有丝毫的停顿、滞涩,仿佛他天生就会这一门道法!  

强烈、无比强烈的本源感悟,涌上心头,仅仅在这短暂的几十秒时间内,沈追对于雷系本源的感悟,就完全翻了好几个台阶。  

“沈追在雷系上的天赋着实是惊人。”在洞天世界中眯着眼睛感应的禅心,也是不由得心惊。  

他当然不知道沈追有系统,所以完全把这一切,归功于沈追的‘雷系天赋’上!  

“轰”第一式成型,沈追没有坚持多久,便立马让这一头威风凛凛,头顶有一巨大的撞击的独角神龙分解,化为最原始的绞索状态。  

而这时,他十亿善功,才仅仅消耗一千万点。  

一鼓作气,沈追开始学习第二式。五雷将。  

第二式开始,沈追就感觉疑惑增加。  

不过,以雷霆绞索融合施展第二式五雷将时,任何的疑惑和不解、难题出现之时,便全部都被那一柄无形的‘斧头’给劈开,斩断!  

无明惑、无不解、无不见。  

斩破知见障,得道冥冥间!  

是为顿悟!  

“砰砰砰砰砰”五道脚步声重重的落在地上。  

一道一道人影接连出现在密室内。  

高达二十米的雷霆巨人,身穿紫色铠甲,气息如威如狱,围成一团,彼此之间隐隐有电光连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  

“这是困敌类的招数。”沈追很快了然。  

如果说第一式是威力巨大的攻敌道法,那么这五雷将,就是困敌类了。  

而且这五雷将彼此之间暗合法阵,可以形成如同镇狱囚笼一般的围困空间,禁锢敌人,威力不凡。  

第二式,让沈追掌控基本绞索,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六万条!  

“斩破知见障,得道冥冥间,这就是顿悟状态的强悍。”半响后,沈追睁开眼睛。  

此刻是多次使用顿悟状态,沈追也难掩心中的感慨。  

太强了!  

顿悟状态下,完全是不符合常理的跨越式提升!  

所有的疑惑迎刃而解,提升过程中的难点在极短的时间解开。  

相应的本源感悟也伴随着提升,沈追从来没有感觉过,这种神奇的状态,仿佛领悟那玄奥的雷神诀道法,如同小孩子过家家一般的容易!  

变态!不可思议!  

“这《九霄神雷决》第五重第二式,就这么让我练成了。”  

“别人难得一秒顿悟,我却是沉浸在顿悟中足足百秒,百秒时间练成第五重第二式,这记录怕是无人能及了。”沈追唏嘘不已。  

对比前面两种悟性时间。  

明悟状态,照见行识,虽然能够发现不对的地方,但是还是得自己总结、才有收获。  

开悟状态,演宣诸法,稍胜一筹,乃是有一个无比契合的老师在教自己,不过也是需要自己学习积累足够,才能使得这开悟状态下,推演流畅,不至于耗费太多停顿时间。  

可是这顿悟状态,就无比玄乎了。  

学习的途中完全没有一点阻碍!  

“第二式练成,再强行感悟,就要消耗巨大善功了,十亿善功,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去,我得省着点用。”沈追心中暗道。  

在进京城之前,积累了十亿善功。  

可是刚才修炼成第二式,就花去了五千人,第一式一千万,第二式四千万善功。  

如果是第三式,系统提示是要两亿!  

当然,如果是自己感悟提升,这消耗就会变少一些,反正还有一个月的赶路时间,沈追也不着急。  

“现实世界中利用悟性时间参悟,尔后再到虚神界中切磋陪练,实战印证所学。”  

“这样不会浪费善功,也可以让威力在实战中发挥出来,还能提升雷系规则的感悟程度。”沈追很快就制定好了这一个月的计划。  

时间转瞬即逝,转眼间,沈追他们这一批人,就在剑煌王的洞天世界中度过了二十五天时间。  

这二十五天,沈追是先在剑之世界中利用系统加速参悟,尔后虚神界中以维克为陪练,实战印证。  

偶尔去听真神讲道,当然也会和师父吕元纬、郤天虎、蓝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