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幼麟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匆忙岁月,几经回首,便是甲子春秋更迭。  

灯丰城乡下的偏僻村落。  

年过古稀的老人靠坐在村口的歪脖子树下,耳边蝉鸣轻响,林叶沙沙回荡。  

晴好的天气下,缕缕微风拂动像是调皮的精灵,撩动着老人翘起的胡须。  

村西头。  

几个背着鼓鼓行囊,鼻尖挂着汗珠,脸蛋红彤的青稚孩童一脸兴奋的朝着村口走来。  

“柳爷柳爷,我们要走了。”  

村口,一个小家伙嬉笑着将正在打瞌睡的老人叫醒,挺了挺身上的行礼,略带骄傲的说着。  

睁开惺忪的睡眼,柳爷吧唧了两下嘴,看着朝气蓬勃的小家伙们,不由一笑,露出了两颗坚挺的门牙。  

“挺好挺好,吃的带够了吗?”老人总是担心小家伙们吃不饱。  

“够了,一大包我阿娘新烙的大饼,柳爷你吃吗?”赤子童真,说着小家伙就要把身上的背囊取下来,给柳爷找大饼。  

笑呵呵的摆了摆手,柳爷替小家伙把背囊背好:“好孩子,柳爷不吃你的饼。  

快走吧,日头不早了,如今这世道咱们虽然不必在担心什么怪诞希夷,可这野狗野猪还是得注意点,去吧路上注意安全。”  

“知道了柳爷。”脆生生的应了一句,一群小家伙吵闹嬉笑,蹦蹦跳跳出了村子。  

银铃般的欢声笑语渐渐消失在村口小路的尽头。  

轻摇着手里发黄的蒲扇,柳爷哼着乡下野地不知名的小调,抬头看了一眼被林荫遮蔽的朗朗晴天。  

这日子,真是美啊时至每年六月初口灯丰城内,人潮涌动,处处可见十一二岁的青稚孩童在城内走动,有的由父母大人领着,有的直接就穿着草鞋,背着小背囊,瞪着一双好奇的大眼睛,四处看着。  

临街的青田酒楼,二楼雅座上。  

食客看官望着楼下街上,比过年还要热闹不少的人流,茶语谈笑间多离不开,幼麟军这个词汇。  

“好家伙,今年这动静比往年可大多了,你瞧瞧,这下面可都快挤不动了。”  

望着下面人头攒动,几乎挤满了所有街道的人流,一名身着青皮色短挂,软底黑鞋,戴着顶圆帽的男子口中啧啧道。  

“你不知道?今年和往年可不一样,今年是最后一届幼麟军选拔,所以很多人都想抓住这最后的机会。  

唉,我儿子今年才八岁,距离选拔线还差两年,要不然我现在估计也在下面呢。”  

目光夹杂着几分艳羡,坐在对面的男子话语透着可惜。  

那可是幼麟军啊…  

“怪不得呢,我说今年怎么这么多人。”露出明悟的表情,圆帽男子收回目光,夹了一个花生米在嘴里嘎巴一声咬碎:  

“幼麟军,人王陛下亲自统帅的大军,要不是只收十到十二岁的少年,我都想报名参加。  

入了幼麟军,不单单是前途,就是这份荣耀,都是几辈子才能修来的福分。  

如果不是人王陛下,咱们现在能过上这种日子。  

不是跟你吹,别看老张我现在四十多岁了,肚子也大了,腿脚也不是很灵活了。  

可只要人王陛下一声令下,老张我挽起袖子拿起刀,二话不说就能上战场。  

我要是有一点犹豫,那我就是后娘养的。”  

作为曾经的魔国之地,在没有被人族收复之前,这里的人族百姓过得日子可谓是十分凄惨。  

东土腹地中,越是强大的魔国对于普通人族的压榨和奴役就越狠。  

反倒像原先的大梁巴中郡,因为地处偏域,妖魔世家都看不上,所以没有那般压抑。  

自打灯丰城被人族收复之后,这里的人族才总算是迎来了一片朗朗晴天。  

而在一部分人族高层的运作下,人王收复魔土的事迹被系统性的整理了出来,在人族中流传。  

人王的功德,也在这些东土收复之地上越发回响,引得无数人族传颂赞歌。  

灯丰城,烟雨楼负责这最后一次幼麟军选拔的大将军路翁,靠坐在一张透着青黑色蕴的太师椅上,俯视下方正在进行选拔的巨大广场。  

“路老,这次参与选拔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往年的三倍还多,是否还要继续按照原本的录取数量进行?”  

蹬蹬噔的上楼声后,一男子躬身路翁身后,请示询问道。  

“看着这些孩子希冀的表情,老夫还真不忍心拒绝他们。”路翁身材微盘,面相和善,留着浓浓的白色胡子,一笑起来十分温暖。  

“罢了,这次是最后一次选拔,索性就放开一些,达标者一律录取,不必参照原本的录取数量。”  

思考片刻,路翁大手一摆,直接将选拔人数定为了无限制。  

一日之后。  

东土魔国之上。  

灯丰城、华凌城、北霞城、九古城…等七座大城同时启程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  

这些队伍都由人族大将军亦或是武俑领队,而成员则全都是年岁不过十一二岁,充满了活力童真气息的少年。  

而他们前进的方向则是东土大陆的极西之地,人族在这座大陆上的第一座城池——天下城!  

七支队伍,齐聚天下城。  

摩挲着手里一串拇指大小青绿色的宝珠,大将军谷彪斜眼看了看身旁灯丰城的队伍。  

“好家伙,老路,你这次是彻底放开了啊,这么多人?”  

“多吗?还好吧。”脾气温和的路翁笑了笑道。  

闲聊几句,天下城中央地面上最大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