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镇守衙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两天后“照你这么说,咱们就先留在这里?”接过向渊递过来的热毛巾,总算是从虚弱中挣脱出来的宋宁挑着细眉问道。  

“这是目前对于我们来说,最好的选择。”两根手指夹起油条送进嘴里,向渊鼓着腮帮子着道:  

“首先,咱们都是新人,对付阴鬼的经验不足,贸然进入像宛城那样的阴鬼重灾区,很容易陷进去,太危险。  

下渡是目前来说辽河地区阴鬼灾害最浅的地方。  

咱们先在这里积累积累经验,然后再前往宛城之类的地方也不迟。  

军功这种东西,还是得留着性命才能派上用场。”  

觉得向渊分析的也算有理有据,宋宁点了点头,也同意了这个计划。  

“先把早饭吃了,等到下午的时候,咱们就去拜访本地的镇守衙门。”仰头把一碗甜豆浆倒进嘴里,向渊瞥了一眼宋宁那碗还没有动的咸豆浆,嘴里小声嘀咕了一句。  

“咸豆浆都是异端…”  

用完午饭,整理好衣着服饰的向渊宋宁,按照之前范谷春的交代,拿着那根木笺,来到了城东,找到了那家坐落在一条宽巷子口的水户茶摊。  

两根竹竿撑起的蓝白面遮阳布下,五张茶桌被擦得亮亮的。  

茶摊前头,一口大锅支着,五六个笼屉坐在上面,腾腾的白色雾气里,飘荡着点心包子的香味。  

“二位客官,喝点茶?”  

茶摊的老板是个子不高,暗黄色面皮,有些耷拉的眼睛不大却透着精明,一双蓝黑色的麻布短衫上打着两三个补丁,人看起来透着几分朴实。  

“不喝茶,掌柜的认得这个吗。”摊开右手,露出了范谷春留下的那根木笺,向渊轻声询问道。  

看到木笺,茶摊老板的眼神顿时一凝,但很快就恢复了方才的笑容:“二位是?”  

“无需多问,只管带路就行。”  

没有回答茶摊老板的问题,向渊声音低沉,露出了几分不耐烦的样子。  

见向渊面露不喜,茶摊老板赶忙赔笑道:  

“大人息怒。  

刘山,带着二位去家里,取之前定好的点心。”  

赔笑了两声,茶摊老板向后一吆喝,一名揉着睡眼,看样子只有十五六岁的小少年,嘴里嘟嘟囔囔的从茶摊后面走了出来。  

看少年一幅睡眼惺忪的模样,茶摊老板抬头就是一脚,踢在了少年的屁股上:  

“精神点,这两位可是贵客,别怠慢了。”  

在贵客二字上咬的很重,少年被老板这一脚也给踢醒了,听到老板别有含义的话,赶忙点了点头:“知道了知道了。”  

在少年的引领下,向渊和宋宁走进了茶摊背后的宽巷子。  

领着向渊和宋宁向前走,少年不时的偏过头来,偷看身后的两人。  

感受到少年的目光,向渊神色一动,突然上前一步粗壮的手臂,一把夹住了少年的脖子:“小家伙,你老看我们作甚!”  

被向渊的手臂夹住,少年奋力挣扎。  

可箍住他脖子的这条手臂就像是百炼铁打造的钢筋一般,根本无法撼动。  

“我没有…我只是好奇,你们是不是也像范大人他们那样,是…是高人。”  

憋红了脸,少年极力解释。  

听到这解释,向渊笑笑松开了手臂,他也知道这少年只是好奇,存心逗逗他而已:  

“你猜得没错,我们和范谷春一样都是高人,你好生带路,若是误了大事,可拿你是问。”  

被向渊这么一吓唬,少年再不敢回头乱看,加快步子带着向渊和宋宁,来到了宽巷子末尾的一间深院门前。  

深院周围是两人高左右的砖墙围栏,一人高的位置成排的留有四角形的孔洞,  

院大门的两侧分别贴着两张已经有些发黄的双喜字,看那样子,也有不短时间了。  

枣红色的大门,门环只剩下一个,艳红色的门联也被人扯得残破不堪。  

巷道里一阵小风吹过,宋宁嘴角微微抽搐,扭头看着身旁的向渊:  

“这就是下渡的镇守衙门?”  

望着面前俨然是一幅平民民居的院子,向渊也有些哑然。  

“或许是为了更好的隐藏身份吧,毕竟镇守衙门虽然听着很高大上,但我们毕竟是隐性组织。  

如果真的弄出一个堂皇大气的门脸来,岂不是世人皆知了。”  

不管怎么样,都已经到了门口,总不能再退回去。  

向渊上前轻轻叩响了院子的门环。  

笃笃笃,笃笃笃!  

“来了。”  

听到这声应答,向渊朝着宋宁招了招手。  

咯吱,院门打开,范谷春的脸随之出现在了向渊和宋宁的面前。  

“向兄?快请进快请进。”见到向渊应约而来,范谷春显得很高兴,连忙迎着向渊两人走进了院子里。  

走进院子,向渊四顾看了看,不大的院子里左边摆着一些练武的桩子和石锁,而右边则零零散散的堆放了很多生活杂物以及一口水井。  

整个院子看起来,没有一丝妖人府镇守衙门的样子,完全就是一个普通甚至是有些简陋的民居。  

也看出了向渊和宋宁眼中的略微诧异,范谷春讪笑了两声:  

“实在不好意思,因为不是重要城市。  

所以我们这边的府衙要显得简陋一些,希望两位不要见怪。”  

“没事没事,不知镇守官大人在不在,我们好拜访一下。”摆了摆手示意范谷春不必在意,向渊道。  

巴中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