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一封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入夜,张爷和孟林骑马出了城,拿着夏曦给的图直奔张根所在村里而去。  

到了村外,把马栓到了隐蔽处,两人大喇喇的进了村。  

十一月的夜晚,冷的很,家家户户都窝在家里的炕头上,说着话,唠着嗑,说着今日张根家发生的事,没有一人出来闲逛。  

两人径直到张根家门口,屋内亮着微弱的灯光,有几道影子影影绰绰的映在窗户上。  

“那个该天杀的贱人!”  

一道愤恨而后尖利的声音从屋内传出来,赫然是张根娘的声音。  

此刻她盘腿坐在炕上,唾沫星子横飞,“明明是她弄丢了孩子,还跑到我们家里来要人,真是随了他们那一家子,一个个都是不要脸的东西!”  

“娘,你小声一些。”  

张根小心的劝说。  

张根娘瞪眼,“我小声什么?要不是偷了那两个银锭子,咱们家早就盖上青砖瓦房了,还有我的两个孙子…”  

提起石头和木头,张根娘带了哽咽之意,“那可是我一手带大的呀,就这么丢了…这是拿刀子在剜我的心头肉啊。”  

“不会丢的。”  

张根这话听起来底气十足。  

可惜屋内众人都沉浸在恼意之中,谁也没有听出来。  

张根爹瞪着今日几乎被吓得斜了的眼珠子,“不丢?他们今日能找上门来!我早给你说过了,让你去卖红薯的时候想法把两个孩子带回来,你就是不听,现在好了,两个孩子全丢了。”  

“我也没有办法。”  

张根始终软着声音,“我每次去,都见不到他们,我哪里有办法。”  

“不行!”  

张根娘啪的拍了下腿。  

张爷和孟林两人在院子外都能清晰的听到声音,“明天我得去一趟,我要找那个贱人问问,凭什么她把孩子弄丢了,还敢这么明目张胆的跑到我们家里来要人?”  

“娘,算了,孩子丢了,她心里也不好受。”  

“那是她活该,要不是她怂恿那个姓夏的,把孩子抢了去,我的两个大孙子能丢吗?不行,我明日非得去找她,我要给她算算账!”  

“行了吧你。”  

张根爹撅她,“她们家那么多人,就你这张臭嘴,还不让人打死在那。听我的,谁也别去,给他们三天时间,要是三天后找不回来孩子,我们就去衙门告状,告她们强抢了孩子,又给卖了去。”  

“对,告!最好把那些个下贱的胚子全都抓到牢里去。”  

张爷和孟林对看了一眼,张爷弯腰捡起一个小石子,扔了出去,准确无误的砸在了屋门上,发出砰的一声响。  

“谁?”  

惊慌的问声落,屋门被快速打开,张根从屋里出来,朝着院外查看,张根爹和张根大哥也随后跟着出来,连半个人影也没有看到。  

“听岔了吧?”  

张根大哥嘟囔了一句,转身回了屋内。  

只是可真是把他吓坏了,他到现在腿还在发软。  

张根爹也没看到人,软着腿回去。  

只有张根,走到院门口,睁大了眼睛朝着四处张望,甚至还屏住了呼吸,还是没察觉到什么,这才松了一口气,回了屋内。  

没多久,屋内几人出来回了家,张根也吹了灯睡下了。  

张爷和孟林等了两刻钟,直到屋内传出呼噜声,才出了村子,骑着马回了城内。  

夏曦一直没睡,等两人消息。  

孟林回了家,张爷去了夏家,把刚才听到的一字不落的告诉她。  

夏曦眯起眼,“你什么感觉?”  

“有点奇怪。”  

按理说两个孩子也是张根的骨肉,孩子丢了,他应该着急,而不是像现在一样这么沉得住气。  

“这也是我奇怪的地方。”  

虽然上午张根表现的很悲痛,可她总觉的有不对劲的地方。  

“这样,你明日去给县太爷说一声,让他派孟林带着人去张根村里调查一下,动静越大越好。”  

张爷应下。  

第二日一早,夏曦送了孩子后去魏家村,走到城门口,被气喘吁吁的孟林拦下,“夏娘子,老爷说让您去县衙一趟。”  

“何事?”  

“关于那两个孩子丢失的事。”  

夏曦让车夫调转了马头,来到县衙。  

县太爷穿着官服,带着官帽,坐在大堂上等着了。  

见夏曦进来,立刻让衙役给她搬了椅子坐,“案子我已经听孟林说了,我也会即刻让孟林带着人过去。不过,夏娘子,这事您最好有个心里准备,我看了一下往年的卷宗,丢失的孩子可一个也没有找回来的。”  

“想必孟衙头也把我的怀疑给大人说了,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打草惊蛇,看看张根是不是露出原形来,如果真的是他,大人也算是立了一个大功,以后升迁这也是功绩一件。”  

县太爷眼神微闪,捋着胡须笑了两声,“夏娘子说的言之有理,你放心,这件事我一定尽力。”  

夏曦点头,“多谢大人了,我那作坊还有暖棚全在魏家村,村长一家帮着看着,如果孩子找不到,他们必然没心思再帮我照看了。”  

县太爷明了,当着她的面吩咐了下去,让孟林带了五个衙役过去。  

夏曦点头谢过,从县衙里出来,直奔魏家村,刚进村口,便看到作坊门前停着好几辆马车,夏曦让车夫赶着马车过去。  

霍老板正纳闷的,今日不但没有卖红薯的,就连作坊也没有开门,正想着去村长家里问问,夏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