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气迷心窍(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道剑气出现的时候,分身白长生心中瞬间涌现一股深沉的绝望,就仿佛在无尽的黑暗中不断的沉沦。  

没有任何的光亮,没有任何的希望。  

在看到剑气的一刹那,就仿佛被剑光带入到了无尽的深渊,无法做出丝毫的反应,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剑气直刺而来。  

实际上。  

无论是广成子还是风元都小看了诛仙剑阵。  

诛仙剑阵被压制,无法对圣人造成伤害,那是因为剑阵对付的目标是混元圣人。并且四柄宝剑都各有特点。  

诛仙剑、陷仙剑、绝仙剑、戮仙剑!  

其他三柄宝剑的能力风元不清楚,此时他亲身体验了绝仙剑的剑气锋芒,顿时明白了这把杀剑的特点。  

无论是拥有什么样道行神通的仙神,即便是大罗金仙,在看到绝仙剑气的时候,都会陷入无尽绝望的情绪中。  

在这种情绪包裹下,仙神心神沮丧,被剑气所蕴含的气机震慑,丧失躲避的念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剑气刺来。  

换句话说,绝仙剑自带最顶级的恐惧绝望法则,但凡是被大道法则震慑的目标,都如同砧板上的鱼肉任由宰割。  

“据说截教的传承当中,还有相对应的四部剑经,不知道若是把绝仙剑经修炼到最高层次,所施展出来的剑气,能拥有绝仙剑的多少威能?”  

眼睁睁看着剑气袭来,分身白长生心中念头一闪,居然还想着其他事情,有恃无恐。  

剑气无声无息的刺来。  

在即将刺到分身白长生眉心的时候,一道清光从他的手背飞出,化成了一朵金莲,和剑气相互碰撞,同时无声无息的抵消,消失无踪。  

分身白长生的手掌,握住了绝仙剑的剑柄,把明晃晃的长剑取下。  

刚才的一系列情况,看似漫长,实际上不过是取剑、反噬、抵挡、消失…眨眼间的功夫而已。  

在绝仙剑被取下的瞬间,整个诛仙剑阵为之震颤,本身就消失大半的剑煞之气,越发的稀薄。  

然后又是三声震动嗡鸣。  

赤精子、玉鼎真人和道行天尊三个金仙,此时也各自把宝剑取下。  

宝剑同时取下之后,诛仙剑阵所形成的阵法空间开始坍塌消失。  

本来阻挡所有仙神目光的黑红煞气,也彻底的消散。  

芦棚上的所有阐教弟子,还有距离剑阵不远的诸多截教门人,唰的一下睁大目光,看到了正在被三位圣人围攻,狼狈不已的通天教主。  

通天教主面上怒火闪现,猛然挥动青萍剑,挡住了扁拐和玉如意,心念一动,就化作清光回到了八卦台,然后衣袖一挥,直接带着众多截教门人消失不见。  

“太上、元始,尔等以多取胜,岂能服人?等我演练万仙大阵,再来和尔等见个雌雄!”  

一道声音传遍虚空。  

圣人想要走,谁也拦不住。  

所以太清圣人、元始天尊也没有出手阻拦,女娲娘娘这次下凡纯粹是是充数,自然也不会大煞风景的去追击。  

“万仙阵…”  

元始天尊笑道:“通天师弟果然是被迷了心窍,诛仙剑仙被破,盘古元灵出现,还没有让他恢复清明,居然还要再立大阵,和我等为难!”  

太清圣人微微摇头,淡淡说道:“此次大劫,主要在于册封群神,如今封神榜神位空缺,还需根性不足之人上榜…通天师弟想要截取天数,得到遁去的一,岂不是这也在天数之内!”  

万仙大阵,乃是截教的镇教之阵,镇压着截教的气数。  

需要万仙入阵,蕴含太极两仪、四象九宫之法,威能能和诛仙剑阵相当。  

不过万仙大阵蕴含太极两仪等法则,蕴含三千大道法则,本质上属于正统的大阵,可以用来镇压气数,没有诛仙剑阵那种覆灭三界的毁灭之力。  

这门大阵并非通天教主所创。  

而是开天辟地后的上古时期,先天神圣争锋的时代,先天神圣东王公在紫府洞天汇聚万仙所创的阵法。  

此阵能汇聚万仙气数,拥有镇运之能,经过通天教主的修改,万仙阵的威力大幅上升,镇压气数的能力也大为增强。  

不过大阵再怎么修改,本质却不会改变。  

如果大阵被攻破,那么组成万仙阵的万仙,也会气数降到谷底。  

当年以万仙阵镇压气数的紫府洞天,当大阵被上古妖皇以东皇钟击破后,号称三界第一洞天的紫府洞天大世界,就此化为废墟,漂浮在归墟海眼之上。  

东王公和紫府万仙,也尽数陨落。  

此时,通天教主想要布下万仙阵,无疑是拿整个截教的气数开玩笑。  

大阵被破,截教的气数也就完蛋了。  

通天教主是混元圣人,自然不会陨落,但截教的诸多门人弟子,除了极少数本身拥有极强气数,没有主持大阵的弟子之外,其他的门人弟子怕是逃不过这一劫。  

好在这次大劫和上古时期不同。  

截教弟子即便陨落,也有登上封神榜的机会,不会形神俱灭。  

这些情况。  

太上、元始还有女娲娘娘都能看出来,在通天教主说出要布下万仙阵的时候,他们就知道,绝大部分的截教弟子注定要上封神榜。  

当年在知道天人杀劫针对的是玄门仙道,需要仙道弟子成为神灵后。  

三位玄门教主就开始商议。  

元始天尊想的便是截教门人良莠不齐,数量众多,正好去封神榜充数,顺便转修神道,说不定还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