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齐武王3(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拿下游魂关还能以自保为理由,在游魂关和朝歌的大军连番的大战,也没有什么不妥。  

但东齐自保可以,若是主动的西出,攻伐大商本土的城池关隘,还缺少了一个出师的理由。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事情就是这么的别扭,天下人都知道,东齐和大商接连大战,早已势不两立。  

但名义上该有的东西,依旧不能少。  

不然,东齐日后就算取代大商王朝,也会留下一个法理上的隐患。  

姜子牙对此早已找到理由,当即说道:“商帝暴虐无道,当初无故诱杀西岐贤君季历,后又骗杀姬昌、南伯侯…”  

“当年大夏末代君主夏桀在位之时,荒淫无道,大商开国之君商汤吊民伐罪,今日商帝无道,便有我东齐出师…”  

姜子牙找的理由很简单。  

没有给帝辛挂上太多的罪名,只是抓着他无故杀害四大伯侯,暴虐无道的事情。  

并且还拿当年大商开国之君商汤来对比。  

既然商汤可以起兵讨伐夏桀,那么今日风元自然能起兵讨伐无道昏君帝辛。  

光是这两个理由,就足够了。至于那些仙神,他们只要知道帝辛曾经在女娲宫,提诗亵渎圣人就可以了。  

这个理由,比姜子牙辛苦找的任何理由都强大…  

等到出兵的时候,再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天下人就无有不服。  

等姜子牙说完。  

邓九公、陈奇、丁策、风林等人,也齐刷刷的起身,高声道:“还请君侯体察天心,早日出师,拯救天下生灵!”  

风元故作无奈,片刻之后才说道:“罢了,既然群臣都有此意,孤也只能依从众心!”  

听到这话,殿内顿时欢呼一片。  

姜子牙连忙说道:“臣还有一言!”  

“俗语有云,为名与器不可假人,名副才能器实,君侯若是以现在的身份起兵讨伐朝歌帝辛,在天下人眼中便是以臣伐君…在出师之前,君侯必须正式称王,立下王号,如此才能号令天下诸侯!”  

在上古时期,人王便是割据一方强大部族的首领,当年的天皇伏羲、地皇神农,在成为人皇之前,都是各自部族的首领,也就是人王。  

等他们各自立下各种功业,名望传遍整个人族之后,得到了所有人族的认可,这才成为人皇。  

风元想要推翻大商,就要率先立下王号。  

没有王号,只有君侯的身份,就无法在身份和地位上压过天下诸侯…  

正式称王,一方面凝聚自家的人心,另一方面方便号令诸侯,总之有着不少的好处。  

要不然。  

风元在看到东方两百诸侯送上的贺表,就不会专门给姜子牙送上书信,询问他的意见了。  

“丞相所言极是,君侯出师之前,必须先立王号,以此号令全军!”  

邓九公心中沉吟一番,也站出来表态。  

陈奇、风林等人这时候面上尽是激动,对风元称王的事情,十分的热心。  

风元说道:“那依丞相之意,孤应该立下什么王号呢?”  

“自然是“武王”!”  

姜子牙当即朗声回道。  

“当年商汤便是自立武王,以东方起兵攻灭夏桀,今君侯自称武王,讨伐朝歌,正当其时!”  

武王!  

以武称雄,号令天下诸侯!  

这里说的武,乃是无坚不摧、陷阵无敌的军威,也是能俾睨天下无人可当的威势!  

风元似乎思考了一下,片刻之后才重重的点头。  

“一切都依丞相之言!”  

“从今日开始,孤便是齐国武王!”  

风元缓缓的说道。  

殿内的所有人当即站出来,躬身朝着风元行礼参拜,“臣等拜见大王!”  

“诸位请起!”  

等到所有人起来之后,姜子牙再次开口说到:“天下大事,在祀在戎,大王汇聚大军,出师之前,还要先祭祀天地神灵,立下金坛,封拜大将!”  

“臣蒙圣人之命,执掌封神榜,人道鼎革之中,若有忠臣良将不幸夭亡,便可进入封神榜,有成神之机…”  

“臣姜尚还请大王下令,召集工匠,修建封神台,供奉封神榜,以应天数!”  

除了在阐教自己人面前,姜子牙还是第一次在外人面前说起封神榜。  

尤其是陈奇、风林。  

他们虽然都有了仙人的实力,但对于仙神中流传的大劫、封神之类的事情,一概不知。也是第一次听到封神榜的名字。  

他们在听到封神榜能把战死的忠臣良将册封为神,面上顿时露出一丝羡慕。  

“还有这样的好事?”  

陈奇、风林等人心中下意识的浮现出这样的念头。  

如果姜子牙说的是真的。  

那么他们以后在征讨朝歌的时候,绝对不会有贪生怕死的念头,就算是遇上了强敌,明知道不是敌手,他们也不会有丝毫的退缩。  

反正死了也能登上封神榜成为神灵,就算是战死他们也赚了,还怕什么?  

殿内除了阐教弟子之外,所有的大将在听到封神榜的作用后,都齐齐的一震,士气无声的迅速上升。  

“孤准了!”  

风元当即做出决断。  

这次议事,主要就是两件大事,一件事就是风元称王,准备出兵讨伐朝歌。第二大事就是修建金台,准备祭祀天地神灵。  

当初帝辛继位的时候,就曾祭祀天地和祖先。  

如今风元称王,也要有这样的仪式,称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