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东征再起(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些年来,帝辛不断的清洗朝歌,如梅伯、杜元铣和商容等人被贬斥回乡,皇叔比干莫名暴毙。  

帝乙时期的老臣重臣,只剩下太师闻仲一人。  

帝辛乃是闻太师的记名弟子,对这位太师又敬又怕,听到对方班师回朝的消息后,心中怒火顿时消散。  

“太师班师回朝,真是太好了!”  

费仲、尤浑来到皇宫见驾的时候,帝辛立即让他们把闻太师大获全胜,平定北方的消息传遍四方。  

前些天东征大军战败,朝歌暗流汹涌。  

许多朝歌贵族都在暗中讥讽,同时也为青州、如今的东齐感到震惊。甚至有人在想,若是东齐大军能一路打进朝歌就好了。  

反正青州风氏同样是上古人皇的血脉,有资格成为新任的人皇。  

但这些暗流,在闻太师班师回朝的消息传出后,立即一片寂静,朝歌瞬间恢复了以前的模样。  

仿佛暗流汹涌、人心混乱的景象从未发生过一样。  

这就是能镇压一国气数的三朝元老之威。  

一个月之后。  

帝辛带着朝歌群臣来到郊外,亲自迎接大圣还朝的朝歌大军。  

“大军班师,人皇亲迎,闻太师真是好大的颜面啊!”  

群臣之中,尤浑看着前方的帝王车辇,还有已经在郊外站了许久的群臣,忍不住的心中泛酸。若是自己也能有这样的待遇,就算是死了也心甘。  

“住口!”  

费仲猛然回头,双目厉色一闪。  

“闻太师乃是大王之师,更是大商的国之柱石,岂是你能评价的?”  

尤浑顿时面色一青。  

他依靠费仲的举荐成了下大夫,又绞尽脑汁的揣测帝辛的心思,得到了帝辛的看重,逐渐在朝歌有了一席之地。  

在某些时候,尤浑也能在帝辛面前说上话。  

在这种情况下,尤浑的野心不断膨胀。  

不过他这时心中还知道轻重,遭到训斥之后,心中虽怒,在费仲面前却不敢表露出来。  

费仲盯着他看了片刻,然后才缓缓的说道:“你可知道太师在大商的地位,就算是直接打杀了我们,大王也不会说什么,说不定还要帮太师给我们定个罪名!”  

“太师刚正不阿,他在朝歌的时候,你若是手脚再不干净,到时候被杀,不要说为兄没有提醒你!”  

尤浑面色青白交加,片刻之后,才对费仲行了一礼。  

“多谢兄长教诲!”  

“好自为之吧!”  

费仲哼了一声。  

呜呜呜呜!  

远处号角声传来,所有人都精神一震,太师的大军回来了。  

很快,远处大地震动,整齐的精锐甲士大步而行,玄鸟旗帜高高的扬起,滚滚的战车碾碎草木,带着百战百胜的凛然煞气呼啸而行。  

“太师…大王在城外率领群臣迎接!”  

大军之中,吉立低声的禀报道。  

闻太师正闭目养神,听到这话,立即睁开双目,电光四射。  

“嗯,尔等随我前去拜见大王!”  

闻仲骑着墨麒麟,带着这次北征中立下功劳的诸多大将,脱离了大军本阵,前去和帝辛见礼。  

君臣之间的郊迎礼仪不用多说。  

在闻太师和帝辛说话的时候。  

大军之中,一位长相有些丑陋的大将,正一脸笑容的看着朝歌城外来迎接的群臣和许多百姓。  

突然间。  

他看到人群之中,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不断的向他摆手势。  

“这是侯爷在朝歌留下的探子?”  

这大将面色微变,左右看了一眼,此时闻太师和诸多大将已经拜见完毕,正在群臣的簇拥中朝着城内走去。  

班师回朝的大军则在将校的率领下,开始朝着城外的军营转移。  

大军大胜回朝,全军振奋,上下将校也放松了许多。  

这大将看到无人注意,便悄悄的来到人群边缘。  

“风将军,朝歌危险,速速回返青州…”  

摆手势的探子速度极快的低声说道,三言两句,把如今青州和朝歌的关系说了一下。  

这长相有些丑陋的大将,正是随着闻仲征讨袁福通的风林。  

“什么?表弟成了东伯侯,还统帅东方两百诸侯反叛朝歌?”  

风林忍不住的张大嘴巴,久久难以合拢。  

北海距离朝歌十分遥远,平时传递军报都要节省字句,力求简练。  

北征大军上下,即便是闻仲闻太师,也对朝歌这些年的情况不是太清楚。  

所有将校都不知道,除了北方诸侯反叛之外,大商本土的其他三个方向六百镇诸侯居然全部叛乱。  

风林还兢兢业业的为大商征讨叛乱,他出身的青州风氏却成了叛贼。  

如今征伐东方的数十万大军溃败,风林这个青州风氏的大将,一旦被帝辛注意到,肯定没有什么好下场。  

必须走!  

风林这时候也顾不上可惜自己在北方立下的功劳了,在得到探子传递的消息后,立即迅速还了衣甲,在探子的帮助下迅速的消失。  

等闻仲进入皇宫,从帝辛和其他臣子口中知道了大商如今的情况后,才有将校发现风林突然失踪。连忙前来禀报。  

“风林失踪了?我看他是畏罪潜逃!”  

“传令,让晁田晁雷点齐精锐前去追杀!”  

帝辛听到禀报,冷哼一声。  

闻仲想到了风林在北征时候屡次斩杀袁福通麾下大将,立下不少功劳,不由的神色有些复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