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接连应劫2(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蕴含毁灭万物之力的恐怖神雷再次从天而降,不过魔礼海三人已经有了防备,在天雷道人施展神通的时候。  

魔礼红取出混元伞,将这把仙器撑开。  

顿时间,天穹摇动,方圆数千里内的所有元气都被混元伞荡开。  

混元伞镶嵌无数宝珠,有装载乾坤之能。  

可以用来收取法宝仙器,也可以遮挡乾坤,将元气荡开屏蔽,使神通道法的威力削弱大半。  

天雷道人所施展的雷法神通,威能强悍。  

但它终究只是雷电大道的一丝最基本的阐述,所蕴含的大道法则有限,无法抗拒混元伞的削弱。  

本来水缸粗细能将大山轰成废墟的电光落下之后迅速的缩水,眨眼间就只剩下了手臂粗细。  

这种层次的雷法,能轰杀妖魔鬼怪,但已然无法对魔礼海等人造成任何伤害。  

“贼子偷袭居然伤我大哥,给我受死!”  

魔礼寿怒吼,从腰间的法宝囊中取来一物,此物形如白鼠,看似可爱,但祭起之后,恍如白象,肋声双翅。  

光华一闪,仿佛虚空挪移一般,出现在了天雷道人的身前。  

“什么怪物?”  

天雷道人连忙躲闪,不断的掐着印诀,施展雷法电光,想要将花狐貂轰杀。  

但花狐貂身躯荡漾一丝丝的虚空纹路,天生对虚空有着特殊的感应,速度绝伦,即便是电光都无法命中。  

它张开利口,咔嚓一声,直接将天雷道人的一条膀子咬下,鲜血飞溅。  

天雷道人惨叫一声,不假思索,浑身爆发出无尽的雷光,朝着后方急速的遁走。  

花狐貂化作白光,再次张开利口,露出锋利狰狞的牙齿。  

“孽畜退下!”  

天雷道人的遁光根本无法摆脱花狐貂的追击,不过此时一道神光呼啸而至,带着震荡神魂的力量,让花狐貂身形停顿一下。  

随后,陈奇挥动降魔杵,不断的释放荡魂音,勉强将花狐貂击退。  

花狐貂速度绝伦,凶残无比。  

但这种凶兽神魂并不强大,所以才会被魔礼寿捕捉祭炼,陈奇的荡魂音能对它稍稍的克制。  

此时,魔礼红已经把大哥魔礼青救回。  

魔礼青肉身焦黑受到了重创,但气息并没有消失。  

“刚才魔礼青施展的,应该是截教神通五气白浪…没想到魔家四将也和截教扯上了关系!”  

关墙上,藏在暗处的麻雀露出了思索的眼神。  

在风元的记忆中,魔家四将应该是觉醒了祖上的血脉,并且得到了仙神传授。极有可能和西方教有关。  

但看到魔礼青所施展的道法,风元才发现自己的记忆有时候也不准确。  

五气白浪,乃是截教凝练胸中五气的秘法。  

寻常的仙神,凝练胸中五气只能淬炼仙躯。  

仙躯修成,天地五行之气生生不息,肉身的韧性和强度能增强许多倍。  

本来挨了一记神通就会身死的肉身,能减少大半的伤势。护身保命,好处极多。  

而截教所传的上清仙法,凝练三花五气的法门,除了淬炼肉身修成仙躯之外,还能形成一门护身神通。  

尤其是凝练五气的法门,即便是没有踏入天仙境界也能修炼。  

魔礼青只是根基不纯的神仙,练成五气白浪之后,就提前拥有了一部分天仙境的防御。  

这就是魔礼青保住性命的关键。  

“阐教能将元神三花还有功德气运,凝练成庆云金灯…截教能把胸中五气,凝练成五气白浪…”  

相比之下,五气白浪容易入门,但难以大成!  

倒是阐教的庆云金灯,看似需要深厚的道行根基、功德气数,入门的限制比较多,但只要入门,就能自动运转。成为阐教护身第一神通。  

风元收回心神,看着魔礼红的混元伞,以及取出碧玉琵琶的魔礼海。  

这四个人,手中就有三件上品仙器。  

西方教的弟子可不会这么的富裕,也只有截教弟子才会如此的财大气粗。  

这时候。  

魔礼海取出碧玉琵琶,拨动琴弦,虚空生出狂猛黑风,滔滔火焰。  

风火交加,宛如火宅。  

狂风夹在风刃,切割万物,火焰熊熊轰击,瞬间把姜子牙的军阵轰开缺口,风火涌动,眨眼间数千士卒横尸倒地。  

“快撤!”  

看到陈奇已经接应天雷道人返回,姜子牙立即大呼,催动五千神风道兵的法力,将杏黄旗祭起护身。转身就撤。  

风元见状,不由的摇头。  

杏黄旗虽然是无上防御灵宝,更是天地五方旗之一。  

但姜子牙的法力太弱,根本发挥不出这件灵宝的亿万分之一的威能。只能依靠灵宝的本能护身。  

姜子牙一撤,大军战阵顿时崩溃。  

其他士卒纷纷狼奔猪突。好在姜子牙出来应战,除了神风道兵之外,带的其他士卒都是东方诸侯的兵马。  

广个告,我最近在用的看书app,  

书源多,书籍全,更新快!  

折损一些,风元倒也不心疼。  

姜子牙虽然战败,但无声无息的以大战的名义,名正言顺的削弱东方诸侯的势力,倒是和风元有着默契。  

战阵一崩,能否撤回关内就全靠个人的能力了。  

姜子牙有道兵、灵宝,陈奇同样有道兵、神通,两人速度极快,眨眼就撤到了关门。  

而对自家师父信心十足的雷炎。  

他还在后面狼狈的逃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