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无解的流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流言已经传遍了东方两百镇诸侯?”  

在拿到玉简之后,杨任迅速的查看里面的消息,在得到消息之后,顿时忍不住的抽了一口凉气。情况真是越来越麻烦了。  

如果流言只在青州附近流传还好说,现在流言已经传遍了整个东方。  

足足两百镇诸侯啊!  

杨任能够想到这些诸侯在知道流言之后会有什么反应!  

他们身为东方边镇诸侯,和东伯侯的利益是相同的。  

朝歌的大王现在可以随便找个理由对东伯侯出手。那么以后也可能对他们出手。  

如果连位高权重,堪称大商四极的四方伯侯都能随意斩杀。  

那普通的诸侯在大王眼中,就更是一点地位都没有,和那些普通的蝼蚁没什么区别。  

身为一方诸侯,体内流淌的基本上都是上古人族圣贤的血脉,乃是人族的统治阶层。身为统治阶层,自然有着属于贵族的骄傲。  

如果他们的地位不断下降,变的和寻常百姓没有区别,那比杀了他们都难受。家族传承数千年的荣光,都会因此而消磨,最后变的泯然众人。  

这些诸侯只要想到这点,肯定会支持东伯侯。  

东伯侯一旦起兵,估计东方两百镇诸侯中除了东鲁之外,绝大部分的诸侯都会支持,或许,连东鲁都会转过来支持青州。  

“前任东伯侯姜桓楚已死,原世子姜文焕更是早已死亡,现在的东鲁侯,乃是姜氏嫡系的另外一支…他们和皇后的关系,可没有原来那么紧密了!”  

“如果是寻常的事情,他们还可能和朝歌保持一致!”  

“但现在这种事,他们若是支持大王,就等于背叛整个东方诸侯的阵营,恐怕等不到朝歌大军赶到,东鲁就会被东方诸侯先行灭掉!”  

这也是当初帝辛斩杀姬昌和南伯侯之后,两路一共四百镇诸侯全部反叛的原因。  

西伯侯姬昌也就罢了,毕竟西岐独霸西垂多年,西方两百镇诸侯甚至都要融入西岐的体系当中,西方诸侯俱为一体。  

但南方诸侯十分的散乱,联系并不紧密。南伯侯在南方诸侯中也没有那么大的威望。  

之所以南方诸侯同样全部反叛,就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来自朝歌的威胁,以及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的触动。  

杨任在心中不断的推测,推断未来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越是推断,他心中就越是冰凉。  

通过他了解到的信息,他可以确定,东伯侯风元绝对不会束手就擒,要不了多久就会起兵反抗大商。  

到那时候,大商除了本土还保持平静之外,四个方向全部陷入战火啊。  

“唉,可以确定这个流言,肯定是东伯侯示意散播的,除了自保之外,怕是还是有师出有名,给自己找一个反叛朝歌的理由!”  

杨任想的很清楚。  

但是他没有一点办法,现在的流言已经传遍了整个东方,他一个人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让流言消除。  

事实上,当流言散播出来的时候,就代表东伯侯已经下定了决心。  

解决流言,已经没有半点的用处。  

“…四方尽数陷入战乱,天下动荡在即啊,大王啊大王,你行事真是太冲动了!”  

杨任连连的感叹。  

“不是臣不想完成使命,而是真的力有未逮,现在,臣唯一能做的事情,只有把推测出来的情况和情报传回去,让大王提前做好准备!”  

杨任催动意念,将自己所知道的信息全部输入玉简当中,然后将玉简投入还未消散的铜镜旋涡。  

唰,玉简消失不见,他手中的铜镜周围光华一阵扭曲,然后像是消耗了内部所有能量,本来笼罩着淡淡光晕的铜镜,开始簌簌的化成了铜粉。  

片刻后。  

距离青州比较近的一个州城宅院中,朝歌藏在这里的密探收到了消息。  

“加急警报…要求动用大阵迅速传到朝歌?”  

这里的密探收到消息后心中一震。  

他记得上一次动用大阵传递消息的时候,还是皇后的亲兄弟被杀,震动了整个大商。  

这一次是什么情况?  

警报从青州传来,难道是和东伯侯有关?  

探子突然想到了最近疯传的流言,想到了一个可能,顿时打了一个冷颤,露出惊恐之色,不敢再想下去。  

他立即上报上司,很快这处据点开始急匆匆的做好准备,  

不久之后,一道灵光轰然涌动,将玉简隔着亿万里传到了朝歌。  

传完消息之后。这处据点的灵光变的无比暗淡。至少一段时间内,据点的灵阵无法再起作用了。  

消息传到朝歌。  

先是落入了负责朝歌守卫的飞廉手中,飞廉看到消息,立即神色一变,急匆匆的朝着皇宫奔去。  

不久之后。  

丞相比干、大夫费仲、大将殷破败等人汇聚到皇宫大殿。  

费仲进入大殿之后,神色有些游移不定。  

他在进入皇宫的时候和飞廉打了一个招呼,从对方的神色能判断出,肯定是发生了大事!  

“这段时间能发生什么大事?难道是黄飞虎在西岐战败了?”  

“不对,黄飞虎统兵出众,这段时间一直和西岐不分胜败,就算无法击溃西岐,也绝对不会贸然溃败!”  

“不是西方,那肯定也不是南方和北方…三山关总兵邓九公和北方的闻太师,不可能战败!那么,就是东方了!”  

费仲眼神微动,他已经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