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五斗星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时间退回片刻,就在平灵王被斩杀的时候,东鲁大军的营帐内,在榻上昏睡的姜桓楚,终于睁开了双眼。  

他此时双眼迷蒙,半响之后目光才凝聚回神。  

“来人!”  

姜桓楚感觉自己周身就像被什么东西笼罩,意念、反应都比平时慢了好几倍,就连声音,也变得十分的沙哑,有气无力。  

听到他的声音。  

守在门外的亲兵连忙掀开营帐进来,“侯爷!”  

姜桓楚目光落在亲兵身上,停了半响,这才想到了自己昏睡之前的事情,说道:“传令,让诸将前来拜见!”  

很快。  

东鲁军中的大将,还有刚才在高台上观战的诸多诸侯、大将,听到传令之后纷纷来到了主帐之中。  

他们进来之后,在看到姜桓楚的时候,心中陡然一惊!  

此时的姜桓楚,面色苍白,没有血色,并且体内的气血微弱,双目有些呆滞,怎么看都有些不对劲。  

“侯爷,您的身体?”  

祁州侯有些担心的问道。  

“没事,我只是有些累了!”  

姜桓楚摆了摆手。  

钉头七箭的咒法无比的歹毒阴损,中招之后,即便是擅长观气的仙神,也只能看出对方身体有些不对,无法看清对方的气数变化。  

连仙神都无法察觉,姜桓楚这个凡人,自然也感觉不到什么。再加上劫气的蒙蔽,让他觉得自己只是太过劳累,等休息一会儿就能恢复。  

他根本没有意识到,随着平灵王三箭射出,他的三魂七魄已经崩毁在即。  

他之所以能醒转过来,是因为平灵王突然被斩杀。  

气机牵引之下,姜桓楚残余的精气神被燃烧,进行回光返照。  

“现在情况怎么样了?风元那个小畜生,有没有和平灵王的人马交战?”  

姜桓楚缓缓问道。  

他现在的意识,还在三天之前。以为青州兵马刚出辕州不久。  

营帐内的诸侯、大将听到这话神色变的异常起来。  

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帐内一时之间变的有些安静。  

“怎么了?”  

姜桓楚眉头逐渐的皱起。  

祁州侯声音有些艰涩的说道:“侯爷平灵王的大军,已经覆灭了!”  

姜桓楚的眼睛睁大嘴巴微张,发出一声不明意义的声音。  

祁州侯还以为对方没有听清楚再次重复一遍说道:“就在刚才,平灵王和两大夷国的数十万大军,已经被青州风元击溃了,听说连平灵王都被青州大将斩杀!”  

“平灵王之乱结束了!”  

“你是说,青州已经击溃平灵王?”  

姜桓楚目光有些茫然的看着众人。  

当看到他们或是沉默不言,或是微微点头后,双眼微微一黑。  

“这怎么可能?平灵王不是号称百万大军吗?不是有数十夷人猛将助阵吗?青州兵马就算能击败他,至少也要大战数十日折损一半兵马吧?”  

“怎么可能会一击而胜!”  

“对了,还有平灵王抢掠的无数丁口、财帛包括东海的土地…这些也变成了青州的战利品!”  

青州将这些战利品消化之后,再加上一击击溃平灵王带来的兵威!损失惨重的东鲁无论是实力还是声望,都再也不是青州的对手!  

一想到东鲁的基业要在自己手中衰败姜桓楚就感觉到一股逆血直冲心口。  

“侯爷现在青州的兵马就在关口外面我们该怎么办?”  

其中一个诸侯问道。  

姜桓楚张了张嘴,感觉到体内的精气正在飞快的消失,眼睛已经发黑。  

“侯爷?”这个诸侯感觉姜桓楚的状态有些不对,试探的叫了一声。  

姜桓楚张口吐出一口鲜血!身体向后一栽,砰的一声倒地。  

情况发生的太过突然,营帐内的诸侯、大将虽然都有着天境实力,但是都没有反应过来,眼睁睁的看着姜桓楚突然栽倒。  

下一刻,姜氏的一个大将慌忙奔出,查看自家侯爷的情况!  

此时,姜桓楚已经没有了气息!  

“这…”  

营帐内的诸侯心脏仿佛坠入冰窟,眼看平灵王被剿灭,东伯侯却突然出事,这让他们所有人都无所适从。  

并且,从刚才的情况来看。  

东伯侯好像是被青州大军击破平灵王的事情,气的吐血而亡?  

这种死法,要是传出去,别人可不会同情东鲁,只会以为身为大商重臣的东伯侯,心胸狭窄,无法容人。  

昆仑山,玉虚宫。  

一座大殿内,散发这混蒙气息漂浮在半空的榜文,突然放出一道光华,主动的将虚空中的一道星光接引而来。  

榜文上面,斗部诸神的神位中,被一个名字占据。  

“斗部的五斗星官?”  

看守封神榜的广成子有些惊讶。  

身为阐教大师兄,又是玉清圣人最看重的弟子,他知道的情况,自然比其他弟子要多。  

尤其是和封神榜有关的消息,他也知道不少。  

封神榜,乃是天庭驾驭诸神的神道重器。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身为八部正神的三百六十五位神道业位。  

不过这三百六十五个神道业位中,有很多业位一般。只有少部分达到三品之上的业位,才有资格被封神榜主动的接引。  

八部正神当中,神位最多的是斗部!  

而斗部除了斗姆元君和紫薇帝君之外,地位较高的就属五斗星官!  

如果和人间王朝类比。  

那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