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玉泉山讲道(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他们现在过的怎么样?”  

杨戬语气中多了一丝急切,他上玉泉山修行这么长时间,一心修行,强行把其他的事情都抛之脑后。  

如今猛然听到风元提起杨家兄妹,顿时引动了他的心绪。  

风元笑道:“杨师弟不必担心,杨蛟大哥此时已经投靠青州世子,成为世子麾下大将,颇受信重。他们两个在青州很安全!”  

“没事就好…”  

杨戬微微点头,对自家大哥投靠青州世子并不感觉到意外。  

大哥杨蛟加入青州大军,还能借助青州侯的气数遮掩,避免天庭天兵的追杀。还算不错,有大哥照顾,三妹也不用担心。  

至于家破人亡的仇恨,还有拯救母亲的事情,他一力承担。  

“我听师父提起过,殷商即将覆灭,青州秉承天命,将要成为下一代人族正统,仙道也要借助人间鼎革来完成天人杀劫!”  

“将来我们师兄弟下山,也要顺天应人,前往青州辅佐下一代人皇,到时候师弟正好可以和家人重逢…”  

风元和杨戬缓步而行,朝着竹林的方向走去。  

路上,风元随口闲聊,用杨蛟、杨婵引出话头,很快就和杨戬有一句没一句的聊开。  

“家人重逢不过是一时之喜…天人杀劫,波及三界,所有人都在劫中,想要安全度过可没有那么容易,希望我大哥和三妹不要沾染杀劫!”  

杨戬微微叹气。  

即便是阐教的真传弟子,修为堪比天仙,也没有完全的把握护住自身,更不要说在大劫中国保护其他人了。  

对天人杀劫知道的越多,杨戬的心情就越是沉重。  

阐教上下,除了圣人教主元始天尊之外,包括十二金仙在内的所有弟子,谁敢无视大劫?杨戬现在想的和风元一样。  

都是尽量的提升自身道行神通,凭着神通斩杀强敌,渡劫护道。  

很快,杨戬和风元便走到了玉泉山的山脚竹林。  

这片竹林,靠着山泉,清新的灵气在这里汇聚,来自金霞洞的一些气息被牵引到这里,用竹林形成的天然阵法凝聚。  

在这里修行,虽然不如金霞洞的十分之一但和山外其他洞府相比绝对是上佳的修行宝地。  

此时竹林旁的数十个玉泉山弟子,还在为刚才风元和杨戬交手切磋的景象而议论纷纷。  

这时候他们也反应过来。  

刚才和杨师兄动手的那人肯定不是敌人要不然玉鼎老师早就亲自出手将胆敢冒犯玉泉山的敌人灭杀。  

不是敌人,那就是道友或者师兄弟!  

只有关系特别亲近才有这种不怕激怒玉鼎老师和杨戬师兄的底气。  

不少弟子正在议论风元的身份。  

就在这时候,杨戬和风元一前一后走来数十个玉泉山弟子看到风元顿时鸦雀无声,双目露出了震惊的目光。  

刚才两人交手,风元周身笼罩着一层无形火焰,隔绝了这些弟子的观测。  

他们这时候才看到原来和杨师兄交手的居然是一个看起来不过七八岁的少年。  

时间和年龄在仙道修行中并不重要。  

有的仙人转世重修,一出生就有着强大的元神,还有些炼气士跟脚出众,先天便是仙人之躯。以年龄来判断炼气士的道行并不准确。  

虽然知道这些道理,但看到风元分身的身形他们还是有些震惊。  

“诸位师弟,这位是二仙山黄龙师伯门下白长生师兄还不上来拜见?”  

杨戬目光在这些人身上一扫,淡淡的说道。  

众多玉泉山弟子立即恢复心神纷纷上前。  

“拜见白师兄!”  

风元笑道:“我也见过诸位师弟!”  

等众人拜见后,杨戬挥手让这些弟子退下。准备给风元安排一处洞府。  

风元环视四周眼中灵光一闪踱步来到了竹林的一侧衣袖一挥,数十个金甲力士从虚空浮现。  

这些力士黄巾侧畔,金环日耀喷霞光;绣袄中间,铁甲霜铺吞月影,雄赳赳气昂昂,看起来仿佛天兵神将。  

“主人!”  

这些金甲力士出现后,齐刷刷的站在原地,向风元看来。  

“这是…金刚力士?”  

杨戬心中一动,金刚力士乃是仙道玄门弟子祭炼的一种道兵,最低等的便是黄巾力士和金刚力士。  

黄巾力士的祭炼方法最为普遍,无论是高高在上的圣人、阐教的金仙,都曾祭炼过力士。  

不过,同样是黄巾力士,力士原本的跟脚不同,所练成的黄巾力士也有着不一样的威能。  

寻常炼气士,只能用一些山精野怪来祭炼道兵。  

他们所祭炼的黄巾力士,只能充当杂役,或者是布阵的人形道具。  

而圣人所祭炼的黄巾力士,甚至能擒拿金仙。原剧情中,元始天尊便让黄巾力士擒拿申公豹去填了北海海眼。  

杨戬也祭炼了几个黄巾力士。  

只是他祭炼的黄巾力士实力平平,气息还不如眼前这些力士的十分之一。  

“给我兴建一座行宫…”  

风元从白虎元珠内召唤出金刚力士后,下达命令。  

这数十个力士,是用星辰煞神祭炼而成,这段时间在白虎元珠世界中不断的汲取元气,已经诞生了智慧。  

他们是专门用来充当杂役的。  

还有数千星辰煞神,风元准备将之祭炼成天丁力士和六丁玉女。不能浪费这些星辰煞神的潜力。  

“遵命!”  

这些金刚力士轰然领命,随后有人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