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大汗淋漓(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东伯侯的车队过去之后,没有再发生什么异动,姜子牙继续跟着行人向着朝歌城走去。  

如今的朝歌,和姜子牙离开家乡寻仙问道时有了一些变化。  

不过这些变化比较细微,姜子牙也只是隐隐有所察觉,想要知道具体的情况,还需要自己的观察才行。  

在城内游走了几个时辰后,姜子牙微微摇头,转身朝着城郊的方向。  

那些比较珍贵的消息,只有一定身份的人才知道。  

他现在没有身份,在城内打探就像是无头苍蝇,根本探听不出来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我记得,义兄所在的宋氏,虽然门第不到,但也算是朝歌中下层的贵族,在城内胡乱打探,还不如去找义兄询问一二!”  

“离家数十年,也不知道义兄现在如何?”  

姜子牙快步来到城郊。  

朝歌乃是人族腹心之地,比其他地方安全许多,尤其是城郊,大量的权贵贵族,以及勉强还保持着一定传承的没落贵族,都在城郊修建了大量的庄园。  

而宋家庄,便是朝歌宋氏一个分支所建。  

姜子牙的先祖来自东夷,还是其中一个部落的王族后代。不过先祖的部族早已被大商覆灭,遗留下来的血脉,也被大商融合。  

就如姜子牙,根本没有把自己当成东方蛮夷,也没有对先祖的王族血脉有丝毫的向往,他只当自己是大商境内的普通百姓。  

很快。  

姜子牙步履如飞,遥遥的望见了位于大路南面的一处庄园,这庄园经过无数年的繁衍,和寻常的村子已经差别不大。  

而庄子内最醒目的就是一处面积广阔的院落。  

姜子牙走到庄子入口,脚步变慢,有些感慨的看向四方,宋家庄的景象,和当初自己离开,没有太大的改变。  

嗯,也不算是没有改变。  

村子里面的人变得更多了,其中还有不少身上残留着奴隶印记的男女…  

姜子牙目光在他们身上停留了一下就收回。奴隶立下功劳,就有可能被释放,变成平常百姓,没有什么奇怪的。  

“你…你是?”  

就在姜子牙不断观察的时候,一个看起来五六十岁的老者正从院落中走出,背负双手,倒是有几分气度。  

这老者像往常一样目光一扫,突然神色一变,看到了站在远处穿着道袍的姜子牙!  

“义兄,我是子牙啊!”  

姜子牙看到这个老者后,本来平静的脸上,也多出了一丝激动。对面这老者,就是他少年时的结义兄长宋异人。  

宋府。  

大厅之内,姜子牙和宋异人都是一脸唏嘘的模样,想当年两人还青春年少,姜子牙在父母去世之后,感悟生死无常,想要前去寻仙问道。  

这一走就是数十年光阴。  

等他们再相见的时候,都已经是白须白发的老者了。  

当然,宋异人身上没有多少修为,是真的老者,而姜子牙不过是精气神内敛,没有特意用修为维持肉身的相貌变化而已。  

真的比较起来,他的身体被正常青壮健康数十倍,披甲上阵当个大将都不成问题。  

“一别这么多年,你了无音讯,为兄还以为这辈子再也和你无法相聚…唉,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  

宋异人连连感慨。  

姜子牙也顺着义兄的话,再次感慨一番,随后,他就开始把换题转移到其他地方。  

“几十年不在家,朝歌和以前好像有了不少变化,城内更加的繁盛,庄子里也多了许多百姓,家国兴亡,百姓安居,这是不错!”  

姜子牙赞叹道。  

宋异人听到这话,有些不置可否,微微摇头,说道:“变化是不小,就是不知道这变化,倒地是好还是坏了!”  

“义兄这话何意?”  

姜子牙连忙追问。  

宋异人叹道:“以前先皇在位的时候,朝歌变化不大,但自从如今的大王登位,变化就开始了,尤其是最近这几年时间!”  

“王上废除了城外不少神庙,朝歌城内的不少贵族,流放了十几家…最关键的是,王上以城外奴隶种田为闻太师提供粮草有功,将几十万奴隶封成了平民!”  

“数十万的平民,大部分分散到了城外的田庄,还有一小部分的奴隶,居然被提拔成了小吏,王上这是有意压制朝歌的贵族啊!”  

姜子牙微微点头。对宋异人的观点十分认可。  

打压贵族、提拔奴隶!  

帝辛的这番动作并没有故意隐藏,许多人都能看出来。不过宋异人和大部分的权贵只看出了帝辛压制贵族,并没有领悟到对方的神意。  

“这是警示啊!”  

姜子牙心中连连感叹,他精通谋略,心思转动极快,心念一动就明白了帝辛的心思。  

帝辛是用这些手段来警示朝歌的各大贵族,让他们认识到,人皇才是大商的主宰。  

如果不听从人皇的命令,随时都能把他们打落尘埃,并用其他人顶替他们的位置。  

至于刻意打压贵族,提拔奴隶,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毕竟,几十万的奴隶和整个大商本土的丁口相比,不过是沧海一粟。  

帝辛就算是想要提拔人才,也不会昏了头,以为能依靠这些奴隶来顶替延绵无数年的贵族。  

“这位大王,手段不错,如果能让贵族臣服、并从平民奴隶中提拔一些人才,可以让大商变的更有活力,但就是太过刚硬,恐怕受到打压的贵族,都面服心不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