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雪中送炭(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三个人赫然是杨蛟、杨戬三兄妹。  

风元在离开黄州城之后,本以为杨家会和原时间线一样,死的死,被抓的被抓,只剩下杨戬和杨婵兄妹两人。  

没想到杨蛟并没有被杀,三兄妹从黄州逃走,居然一路跑到了这里。  

“这倒是一个机会!”  

风元心中微动,不过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叫住三人,他挥手招来陈奇,用眼神示意,让对方注意一下三人的行踪。  

至于他还要和父亲风宗,和泽州刘赟客套一番。  

人群中,杨蛟三人正悄悄的进城。  

“刚才那人好像有些熟悉!很像是在黄州时认识的风元…”  

杨蛟低声的说道,刚才他只看到了城门的车队和人群,只看到了风元的侧身。  

不过风元的身份他还是知道的。  

风元是青州世子,十有七八和青州的人在一起。刚才那队好像就是青州的人马。  

杨戬闻言立即转头朝着侧后面看去,他双目十分的敏锐,经过杨蛟的提醒,他很快就找到了风元的身形。  

“是他!”杨戬确认道。  

杨蛟沉吟道:“当初风公子在黄州的时候,想要招揽我去青州,并且对二弟也十分看重,若是我们表明身份去投靠他,或许能让他帮忙挡住天庭的追兵!”  

“不行!我不同意!”  

“我们已经够麻烦,不能再连累别人了!”  

杨婵立即出声反对。语气十分的坚定。  

“三妹,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我知道你对风公子很有好感,但现在最重要的是摆脱天庭狗贼的追杀!”  

“要是我们三兄妹死了,谁去给爹报仇,去把娘救出来?还有,我记得那个天庭狗贼提起,说是贵人离开黄州,他们才敢对我们杨家出手!”  

“这个贵人有极大可能就是风公子,他是青州侯世子,还是临淄之主,位高权重,天庭的人也不敢冒犯!就算让天庭的人发现我们投靠风公子,也不会对他出手!”  

杨蛟神色变了变,低声的说道。  

“不行…”  

不过他无论怎么说,杨婵都摇头反对,不愿意把风元牵扯到这件事上。  

“二弟,你来劝劝三妹!现在都是什么时候了,还讲究这么多?”  

杨蛟有些生气。  

“我觉得婵儿说的不错,这是我们杨家和天庭狗贼之间的事,没有必要牵扯到别人!我们只要逃到游魂关就能摆脱追杀,何必再寄人篱下?”  

杨戬淡淡的说道。  

看到二弟三妹没有一个支持自己,杨蛟也只能叹了口气,不再多说。  

只是他心中难免有些遗憾。要是能借用风元的力量,他们不仅能轻松摆脱追杀,还能依靠青州的势力,增强自己的力量。  

在经历过家破人亡的悲剧之后,杨蛟此时无比的想要拥有实力!  

但云华仙子为了隐藏他们的身份,在三人身上留下了封印,也没有传授过什么仙法神通,直到现在,三人都对修炼一无所知。  

即便是觉醒了半神之血的杨戬,这时候也全凭着一些简单的拳脚对敌。  

只是,杨蛟想的再多这时候也没用…  

无论是杨家三兄妹还是青州众人,都没有在泽州停留太多时间。  

简单的修整之后,双方就各自离开泽州。  

“公子,你让我盯着的三个人,比我们提前半日出城,现在已经接近了游魂关的范围!”  

马车在大道上行驶的时候,陈奇纵马从前方返回。在风元身边低声的禀报。  

“我知道了!”  

风元微微点头。如果他没有猜错,此时天庭的天兵天将正在追杀杨家兄妹,就是不知道,追杀的人里面有没有达到真仙级别强者。  

不过,在杨戬觉醒了神血之后,阐教的玉鼎真人应该已经注意到了对方。毕竟双方有着师徒之缘。  

金仙在大劫降临的时候,也能感应到和自己有关的重要事情。  

尤其是仙道玄门三代第一的杨戬,关系到阐教的未来,就算玉鼎真人没有推算到,元始天尊也会提醒自己的弟子。  

根据风元的推算,杨蛟和杨戬三人的状态,有八成是有惊无险。  

一旦遇上了无法抵挡的危险,阐教的金仙就会出现!  

“父亲,我有事和陈奇先行一步!”  

风元纵身上前,和风宗说了一声,然后就带着陈奇朝着杨家三兄妹所在的方向奔去。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这时候赶上去,绝对能让杨家三兄妹十分的感激,要是等到他们脱险再凑上去论交情,效果就没有那么大了。  

“如果追杀他们的是山野中的妖怪和截教的高手,我还要担心一二,还好追杀杨戬的是天庭的人!”  

风元有浑厚的气数加身,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天庭的人马在对上气运浑厚的人时,行动反而会有所顾忌。  

风元追上去,就算来人是天庭的真仙,也不会贸然对他下手。  

荒野之中,杨蛟、杨戬正牢牢的护住杨婵,和一队十个天兵厮杀。  

杨蛟天生神力,但只能对付一些寻常人,遇上人境巅峰的武士就不是对手,他对上天兵,只能对付一两人。  

杨婵脸色有些发白,握着一柄长剑缩在两人的身后。  

杨戬从一个天兵手中抢来长枪,横空一扫,长枪就带着呜呜的怪风将两个天兵扫的飞出十几丈。两个天兵身躯咔咔作响,骨骼折断,鲜血狂喷。  

这一路逃来,他们三人屡次被撒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