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三族动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鸿天帝国立国不久,  

这消息也传到了战神殿以及妖域。  

战神殿黑雾之中,龙神座得悉人族建立鸿天帝国,怒不可遏。  

“真是不知死活的蝼蚁,数千年前的灭族之战还没让这些小丑长记性吗?”  

只不过,想到此刻他不方便离开战神殿,龙神座更加愤懑。  

祂挥起爪子,撕开了一道光幕。  

光幕的另外一边是另外一条魔龙生物。  

“神座大人!”  

那魔龙见龙神座召唤祂,立马跪拜下去。  

“龙胤!将圣奴们都释放到人界吧,那些隐居在人界的圣族大修士们也全部唤醒,给祂们下达命令,全力破坏人族疆域,在人族第二次灭族之战到来前尽情收割!”  

“是!”光幕中的魔龙应命后身影消散。  

黑雾之中,另外一道光华出现。  

“龙,妖族已经暗中与人族接触,准备进攻圣域和神殿,圣域精锐已齐聚准备迎敌,此刻贸然让圣奴们入侵人族疆域怕是会打草惊蛇!”  

那道光华提醒道。  

龙神座瞥了过去却是冷哼一声。  

“镜,本座的事你最好少探查,如果使者大人真的失踪了,本座便是圣域最高掌控者,任何胆敢阻拦本座者,后果如何,你应该最是清楚!”  

龙神座的话一出,那黑雾中的光华沉默了良久后,最终暗淡下去。  

---  

人界与妖域的边界,空天大泽。  

这里有万年不曾化开的阴云和瘴气。  

滚滚的阴云和猩红的电闪雷鸣之下。  

数万里的焦土之上,披着战甲拿着刀兵的枯骨遍布。  

滚滚的浓烟中,到处是斜插在焦土上的残破旗帜,毁坏的战车和防御工事。  

整片天地之间,乃是一片凄惨的景象这里便是人族与妖族的战场。  

此刻,因为龙冥古朝覆灭,人族战场也进入了休战期。  

事实上,战场上乃是妖族主动放弃进攻,并与前来交涉的人族老祖们达成了某种协议。  

人族要塞内,披着白色斗篷的人族老祖将龙冥古朝覆灭的消息带过来,并号召人族修士们将人族要塞内的龙冥全部斩杀,并将那些人族的败类清理掉。  

此刻,人族要塞内出现了罕见的和平景象。  

但这只是表面的和平。  

空天大泽,毒瘴冲天的原始古林内。  

妖族的大圣们,以及人族的数位老祖聚集于此,一场针对战神殿的密谋正在展开。  

人界乃是被战神殿背后的魔族统治了数千年。  

妖族虽独占妖域,但终归是被魔族压制了一头。  

尤其在得知了魔族第一圣柱消失,遭到了不小的创伤,且魔族使者失踪后,妖族老祖便有意图谋战神殿。  

图谋战神殿,妖族自然愿意先和人族停战,甚至是愿意和人族进行短暂的合作。  

而对于人族来说,魔族对人族的威胁要比妖族大的多。  

两害相比取其轻,现在,妖族、魔族使者失踪,乃是人族数千年来最好的机会。  

妖族使者、魔族使者双双失踪,妖族、魔族对人族的威胁骤减,人族老祖们凭借着数千年来积蓄的底蕴,决定抓住这样的好机会,先趋狼吞虎图谋魔族,然后再想办法对付威胁更小的妖族。  

无论如何,消灭魔族对于人族或者是妖族来说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这也是这场合作能达成的最根本原因。  

当然,人族与妖族在战场上厮杀了无数年,想要说服人族的战士与妖族合作不太可能。  

因而,两方的老祖级存在定下秘密盟约,各自分开行事,共同图谋对魔族的战争。  

---  

鸿天帝国。  

神都(原龙冥古朝天都)。  

改朝换代后,鸿天帝国的官职依旧延续了三公九卿的官职制度。  

帝国的都城,也在一群人族大臣们的请谏下被改名为神都。  

为此,剑岚还亲手拟诏,昭告天下。  

刚登上帝位,剑岚并不适应。  

帝国一切事物皆有三公九卿辅助处理。  

事实上,鸿天帝国的这些人族要员大部分承袭自龙冥古朝。  

龙冥古朝推行让人族大贤大德之士统治人族,实际上是以人族贤德之士安抚镇压人界。  

而这些大贤大德能够顺应龙冥皇,背后乃是有人族老祖安排,他们自然愿意走上龙冥古朝的朝堂,治理天下。  

龙冥古朝期间,人界表面上的繁荣昌盛也多半是因为这些人族大贤大德的功劳。  

新朝立。  

鸿天帝国建国。  

无数的贤德人士涌出来,希望能为人族复兴尽一份力。  

“陛下,新朝刚立,但各地官府要员还是承袭自前朝,恐有不少余孽及魔族暗藏其中,需要尽快拔出才是.....”  

“陛下,海外鲛人一族,发现有魔族汇聚,特传信禀报..”  

“陛下,新朝虽立,但朝代延续不可无后......“  

“女帝陛下,空天大泽人族要塞传来休战通告......“  

“陛下,前朝余孽组建了数支成建制的叛军在帝国疆域内盘踞为祸......”  

......  

每日,甚至是每时每刻,大批的奏折被呈上朝堂,等候女帝批阅。  

当然,大部分的奏折乃是被帝国内阁拦下共同商讨后直接后回复。  

帝国内阁的这批人,几乎全部承袭自龙冥古朝。  

前朝的时候,内阁的数十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