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76】输得彻底(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天啦噜!  

驸马竟然有个这么大的儿子了!  

他是燕王吗?  

是吗?!是吗?!是吗?!  

王內侍的内心在翻滚,然而他的面上一片平静。  

原是要让燕九朝与驸马对质,然而眼下两个当事人一句话没说,众人心里却全都有谱儿了。  

要说天下之大,相似之人也并非没有,却偏偏先后传出燕王府世子与燕王身现帝都的消息,正所谓空穴来风必有因,不是父子,人家干嘛说父子俩都来了这里?  

“他是你父王吗?”国君问燕九朝。  

“是。”燕九朝说。  

国君想了想,蹙眉道“你是…为了寻你父王才来大周的?”  

燕九朝沉默。  

这份沉默落在了国君眼中就成了默认。  

想想也是可怜,亲爹假死,一走十五年,转头成了别人的爹,换做是谁也咽不下这口气,一定要上门问个究竟。  

如果他真是为寻父而来,那么虽法理不容,却是在情理之中。  

至于,他怎么会成了赫连家的大少爷,国君决定稍后再去询问赫连北冥,眼下最紧要的弄清楚驸马的身份。  

这俩人是父子,国君已经毫不怀疑了,可是不是燕王父子就有待查证了。  

“传国师前来觐见。”国君冷声道。  

“是!”王內侍将国师大人请来了。  

国师当然明白出了什么事,前脚他举报了燕九朝,后脚驸马也让人举报了。  

国君召见他,定是让他去指认燕九朝的。  

如果他指认了,就等于变相验证了驸马是燕王;可如果他不指认,就无法将燕九朝逐出南诏。  

真是进退两难啊!  

做什么选择,倒霉的都是女君府!  

如此让人翻不了身的动作,怎么那么像驸马的手笔?  

“陛下,国师大人到了。”王內侍在门外禀报说。  

国君冲侍卫摆摆手。  

侍卫会意,将昏迷的驸马抬去了偏殿。  

随后国君才不怒自威地说道“宣。”  

王內侍扯着嗓子“宣国师觐见——”  

国师目不斜视地进了金銮殿,对着国君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陛下。”又转身对着女君行了一礼,“殿下。”  

国君看看一旁的燕九朝,对国师说道“这位是赫连家的大少爷,你和朕说他是大周朝的燕王府世子,朕宣你来,就是让你再三确认一番,他究竟是不是大周朝的世子?”  

国师想说不是。  

国君道“你想清楚了再回答朕,与你一道出使大周的还有三位宰辅大人,朕稍后也会请他们前来认一认赫连家的大少爷。”  

国师的一颗心唰的沉到了谷底。  

其实三位宰辅大人也曾是他的杀手锏,他想过燕九朝可能并不会承认自己的身份,届时他会将所有见过燕九朝的人叫来,让他们当年指认。  

如今,这把杀手锏,却成了斩断他退路的铡刀。  

他被迫不得不讲真话。  

而真话,会让女君府,万劫不复。  

“…是。”国师说,“他是大周朝的世子,燕九朝。”  

女君的手指掐进了肉里。  

“你确定吗?”国君问。  

国师深吸一口气,无奈地说道“微臣确定,微臣曾在京城见过燕世子数次,眼下不过短短数月功夫,微臣不会记错。”  

“朕也觉得你不会记错,毕竟,是你向朕告发了燕世子。”国君拍拍国君僵硬的胳膊,转头看向王內侍,“还是把几位宰辅叫过来,让他们也认认燕世子。”  

“是!”王內侍同情地看了女君一眼。  

女人,你完蛋了!  

三位宰辅大人都在内阁做事,离金銮殿不远,一会儿便赶到了这边。  

国君旁的也没说,只问他们认不认识眼前这个年轻人。  

“你们可认识他?”国君指向燕九朝问。  

三人的面上俱是一惊,异口同声道“燕世子?”  

“哼。”燕九朝倨傲地撇过脸。  

三人嘴角一抽。  

“你们确定自己没认错?”国君问。  

这长相、这臭脾气,不是那个炫娃炫得他们想死的小世子又是谁?  

这么说,一大早听到的小道消息是真的?燕城世子当真伪装成赫连家的的少爷潜入帝都了?  

这还真是骇人听闻啊!  

“你们都先退下。”国君让国师与三位宰辅大人退下了。  

燕九朝的身份板上钉钉,驸马的身份也跑不掉了。  

女君心里的悔恨如同黄河之水,滔滔不绝,若早知会闹出这样的事情,她还不如不如告发燕九朝,那样驸马的秘密也能得以保全。  

眼下她要怎么办?  

若是个她毫不在意的人,她大可将罪责推到对方的身上,向国君诉苦自己是让对方蒙蔽了。  

只要她一口咬定自己是受害者,那么看在母后的份儿上,国君一定会对自己手下留情。  

偏偏她舍不得将驸马推出去送死啊…  

国君有心让燕九朝也回避一二,然而这不仅仅是南宫家的家事,也是燕九朝的家事,他有权利知道全部的真相。  

国君的气息骤然冷下来,他看向这个曾被自己引以为傲的女儿道“你还有什么话说?”  

再狡辩是不可能了,想脱罪更是枉然。  

赫连家窝藏燕城皇族,只是窝藏了几日,女君府却是窝藏了整整十五年,还为对方生儿育女,简直罪加一等!  

更别提从南宫璃的年龄上推算,女君与驸马珠胎暗结时,驸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