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谁是凶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直欲取人性命,但终究没有像刚才弑君一样利落。  

他屈指捏着周仪的咽喉,轻叹:“真是没想到啊…”  

确实没有想到。  

明知是陷阱,还是得往里跳。  

从前都是他看着别人跳,没想到自己也有这么一。  

周仪却似完全没发觉自己命在旦夕一样,只看着池棠。  

他张了张嘴,无声念出一个名字。  

随后,潸然泪下。  

池棠犹自因秦归弑君一事脑中空白着,便被他这一落泪引得几欲大哭。  

却在这时,忽见眼前寒光一闪,周仪手里不知何时多了一把匕首。  

手起,血花四溅。  

她呆呆看着周仪倒在地上,鲜血自他腹内涌出,充斥着她的五福一时间,仿佛满眼血红,视线都因此变得模糊。  

直到身后传来一声熟悉的呼喊:“阿棠!”  

眼前血雾散去,池棠如梦初醒。  

一抬头,便见太子殿下箭步到了她身旁——  

李俨正要低头查看她有无山,眼角却闪过一道明黄,他猝然抬头,看到了一地惶恐跪拜者,以及他们所跪拜的的皇帝陛下。  

那是他的父亲,一国之君。  

从他有记忆一来,从未见过他如此狼狈狰狞模样。  

脖子扭到了不正常的角度,眼珠几乎凸落,似是惊恐,也似不敢置信。  

不敢置信自己竟然这么死了。  

李俨的目光落在他身上。  

他身上仍穿着明黄色的寝衣,然而衣襟敞开着。  

李俨看得眼睛刺痛,却强睁着抬起头,看到了秦归。  

秦归朝他微微一笑,眼中似有嘲讽。  

李俨僵硬着脸,转过头,看着身边面色煞白的姑娘。  

她眸中仍蕴着惊惶的泪,又在看着他时,一点一点转成忧心。  

“没事…”李俨低声着,抬起手,轻轻碰了碰她凌乱歪斜的发髻,遍体生寒。  

此时,甘露殿里里外外都已经被李俨带来的禁卫围住,除齐国公外的另两名宰相及蜀王都被拦在门外。  

奇怪的是,并不见魏王身影。  

齐国公喝令将包括秦归、李良辅在内的甘露殿内所有人拿下后,上前向李俨拜道:“陛下遇刺身亡,请太子殿下主持大局!”  

这话时,池长庭刚刚赶到,目光扫了一圈,脸色顿时难看到极点。  

他将女儿护在怀中,咬牙道:“太子妃受惊了,臣先带她回去歇息!”  

李俨“嗯”了一声。  

“殿下!”齐国公突然高声道,“陛下遇刺,甘露殿内所有人都应候审!”目光直指池棠。  

殿内顿时悄然无息。  

没有人亲眼看到皇帝是怎么死的,但所有人都看到,发现皇帝尸体的时候,太子妃已经在了。  

突然响起秦归一声轻笑。  

“殿内所有人,也包括孤么?”李俨冷冷道。  

齐国公眼神变了变:“臣不敢!”  

李俨垂眸看向从父亲怀里转过头的池棠,抬起手,轻抚她的发顶:“回去好好休息。”  

“殿下——”她突然抓住他的手,神色有些慌急。  

李俨捏了捏她的手,低声道:“孤忙完来看你。”  

她仿佛还是不安,眸光盈盈,好似有万语千言。  

也难怪,今这样的经历,她一定吓坏了。  

可李俨现在自己也是心乱如麻,不知该些什么来安抚她,只能同池长庭点零头:“去吧。”  

她终于垂下脑袋跟着父亲离开了。  

李俨目送她走出视线,回过头看着秦归——  

“你可认罪?”  

出了甘露殿,池长庭便松开了女儿的手。  

虽然是父女,可女儿毕竟长大了,大庭广众之下,便是连牵手也牵不得了。  

想到这里,池长庭就觉得心酸,柔声道:“回去睡一觉,把今的事忘了…”  

她抬眸看了他一眼,轻轻“嗯”了一声,模样沉静乖巧。  

池长庭却看得眼眶一热。  

阿棠时候,就是磕了一下桌角,也要平他怀里求安慰。  

今受了这么大的惊吓和委屈,他却一点也安慰不了。  

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家姑娘独自沉默地走在宫道上。  

一步,一步,终于长大成了会忍痛、会忍泪、不露声色的大姑娘…  

“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朱弦好不容易等到他们父女毫发无韶出来,正欣喜迎上,却见池长庭红着眼眶,顿时吓了一大跳,忙去查看池棠。  

“棠棠怎么了?你怎么会进宫的?谁欺负你了?有没有受伤?”  

她一连串地问,池棠只来得及摇头作答。  

孩子爹都快哭了,这能没事?  

朱弦急得去问池长庭:“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池棠这才发现父亲的异样,也是吓了一跳:“爹爹你怎么——我真的没事啊!一根头发都没掉,你别自己瞎想!”  

刚刚出宫路上,她一直想着自己的心事,也不知爹爹为她想象出多少委屈来。  

池长庭带着鼻音“嗯”了一声,道:“回去再。”那神情,看起来一点也不信池棠的话。  

但这里确实不是话的地方,何况池棠还有一件牵肠挂肚的事——  

她着急将青衣一推:“快去看看我的马车,把人给太子殿下送去!”  

青衣也是满腹心思都放在了刚才宫里发生的事上,压根忘了进宫前丢在马车里的人,听池棠这么一提醒,立即变了脸色,运极轻功,往东宫门外奔去。  

“马车怎么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