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咕咕咕咕(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薛令因为是养在河东老宅的庶女,当年来京城议亲没有引起什么特别的注意,走的时候也没什么波澜。  

之所以古怪,是因为现在跟池棠走得近了,才觉得当年的事有些古怪。  

“当年齐国公府对外声称薛令生了怪病——”  

“什么怪病?”池棠忙问。  

昨天薛筝也这么说。  

“未必真的是病,”李俨解释道,“多数只是掩人耳目的借口,好将生病的人送走。”  

池棠心里“咯噔”了一下。  

接下来一句话更令她心中惊骇抽紧——  

“古怪之处在于,当年薛令患病的日子,恰是岳母仙逝后的第二个月。”  

难道阿娘病逝后就重生在薛娘子身上,然后被人以为有问题送走了?  

欸?不对,她明明说是三年前醒来的,那之前薛娘子的怪病和现在阿娘的重生有关系吗?  

这种事是想不通的,池棠很干脆地求助身边的太子殿下:“殿下能帮我打听一下薛娘子当年为什么会被送回河东吗?”  

李俨若有所思地看着她:“阿棠为什么对薛娘子如此关注?”  

池棠犹豫了。  

这种事,可以告诉太子殿下吗?  

她没问过爹爹啊…  

可是不说的话,现在怎么过关?  

“嗯…因为觉得她有点像我阿娘…”池棠折中地说。  

李俨蹙起了眉:“孤不记得薛娘子有同岳母相像之处。”  

虽然他并不记得薛令长什么样,但肯定不会同唐菀相像。  

“不是长得像,是感觉像!”池棠解释道,“除了相貌和声音不像,别的都像!”  

想起薛令说着她幼年种种时低眉含笑的神态,还有剥着乳柑时温柔细腻的动作,池棠不由心中一酸,偎进他怀里轻声道:“没有阿娘我还有爹爹,可是如果还有阿娘不是更好?”  

李俨听着这话却觉毛骨悚然。  

难怪薛筝要来告诉他这件事,阿棠何止是喜欢薛令,简直把薛令视如亲母了。  

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想法?像中了邪似的。  

“真有那么像?”李俨不动声色地问着,一面思索对策。  

“殿下——”池棠突然在他怀里抬起脸,双眸炯炯,“你信不信人可以死而复生,重活一次?”  

李俨蹙眉看了她一会儿,道:“以岳母和薛娘子的年纪,也轮不到转世之说。”  

“不一定是转世,也许是人死了,却又睁开眼,发现自己到了几年后,换了一个人的躯体,又或者——”池棠紧张地抿了抿唇,“又或者,发现自己到了几年前…”  

“借尸还魂吗?”李俨低声说着,眸光微微一沉。  

忽然见她似乎紧张得厉害,安抚地顺了顺她的背脊,语声和缓道:“你有没有想过,也许有人刻意去学岳母的言谈举止?”  

池棠愣了愣,问道:“她为什么这么做?”  

李俨轻咳两声。  

关于岳父大人太招蜂引蝶这事他也说不出口。  

池棠也不是想不到这方面,只是太匪夷所思了:“薛娘子十多年前进京…整整十年就为这个…不太可能吧?”  

李俨正想拿永泰郡主作例子——  

“而且她知道我小时候的事,我跟阿娘在在一起,我们一家人在一起,还有我娘、嗯…我娘的一些特征。”池棠着急之下全说了。  

李俨不为所动:“孤记得当年岳母身边的婢女就有离开的。”  

“殿下是说芳姑?”  

李俨点头。  

池棠也记起来了,其实还不止芳姑,锦屏也是,还有几个也是伺候过阿娘放出去嫁人了的。  

“池公知道这件事吗?”李俨问道。  

阿棠一个小女孩,跟母亲之间不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但夫妻之间,必然有许多可以用来鉴定的往事。  

“爹爹说他也不确定——”  

李俨一愣。  

池长庭也不确定,难道薛令确实知道很多?  

“爹爹说让我自己感受…”  

李俨眉心微蹙。  

阿棠可能听不出来,可以他对池长庭的了解,这句仿佛是敷衍。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池长庭这样敷衍着做什么?  

如果不是敷衍,一件池长庭都不能确定的事,竟然要交给阿棠去凭感觉?就不怕阿棠被人哄骗了去?  

李俨觉得不能这样:“孤会派人去河东细查,查清之前,你不要同薛令走得太近!”  

池长庭也不知道在想什么,阿棠还是要他亲自看着才行!  

“殿下是不是一点也不信薛娘子?”  

李俨不假思索点头:“装神弄鬼罢了。”  

说完,觉得有点不对劲,低头一看,太子妃垂眸抱着兔子,两颊略鼓,好像不太高兴。  

李俨忍不住戳了戳她的脸颊,但该说的话还是得严肃说:“先前明镜就是装神弄鬼获取陛下宠幸,阿棠应引以为戒,遇到这种事还需警惕,切不可轻信!就算事涉岳母,该查也是要查!”  

池棠轻哼一声,道:“要是换了我,殿下也一点都不信,要把我查一遍吗?”  

李俨莞尔,摸了摸她的脑袋:“阿棠乖巧,怎会出这样的事?”  

这话一说,太子妃气得一双眸子瞪得浑圆。  

李俨不由一怔,这姑娘今天怎么这么较真?  

正琢磨着怎么安抚她,突然,女孩儿把怀里的兔子举高挡住自己的脸——  

“咕咕咕咕!”  

灰兔耳朵一竖,警觉地转了转脖子,企图转身寻找这声音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