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孤已查清(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335章孤已查清池棠悄悄摸摸到了书房外,果然见东宫侍卫遍布。  

她探头看了一会儿,却没有看到熟悉的薛策。  

但也有几个面善的,瞥了她一眼,又往书房内瞥了一眼,垂眸默默不语。  

暗示得这么明显,池棠更加不好意思进去了。  

太子殿下来找爹爹,肯定是为了正事,虽然殿下不介意她进去,可她就这么进去好像挺不懂事的?  

眼看池小姑娘面露退色,守在门口的侍卫终于忍不住跑了进去,不过片刻又跑了出来,特别公事公办地说:“殿下请池乡君进去!”  

池棠呆呆看了他一会儿,只好进去了。  

走到屋前,刚要迈过门槛,猛然看到屋内五花大绑地扔着一个人,池棠猝不及防吓得惊呼一声,朝后跳了一大步。  

池长庭箭步冲上,眼疾手快地提起地上的人,随手丢去墙角,转回头安抚池棠:“别怕,还活着!”  

池棠松了一口气,点点头,重新提起裙角跨过门槛。  

池长庭又转头不满道:“这种事让阿棠来做什么?平白让她受了惊吓!”  

屋内语声淡淡:“她急了许多日,既然有结果了,便教她早些放心。”  

池棠一听这声音便心头怦然,还扶着门框,就忍不住抬头去看。  

他也在看她,眸光专注得有些炽热。  

“咳咳!”池长庭重重咳了两声,板起脸道,“还不进来给殿下见礼!”  

池棠红着脸进屋,还没行礼,便听见他语声清清淡淡道:“不必多礼。”  

那怎么行?爹爹还看着呢!  

池棠肃着脸,强行给他行了一礼。  

在她屈膝下拜时,视线所及之处,绣着螭龙纹的袍角下,乌皮靴微微一抬,又放了回去,带得袍角轻轻晃动,涟漪无数。  

“起来吧。”他伸手虚扶了一下,语气有些无奈。  

池棠突然有种恶作剧得逞的得意,偷偷翘着唇角脚步轻快地跑到了池长庭身后。  

站定之后,下意识抬头将屋内扫了一圈,这才发现屋里还有两人,一个身着灰衣,看起来平凡至极,另一个身着深绿官服,看着却有些不凡。  

“这是薛九。”李俨介绍道。  

池棠吃惊地又看了男子一眼。  

她知道薛九。  

薛九,名简,是齐国公的亲侄子,也是太子殿下的亲表兄。  

前齐国公育有二子一女,女即已故的薛皇后,长子薛会,是现任的齐国公,幼子薛合,就是薛简的父亲。  

薛合已经于五年前病逝,只留了薛简一个儿子。  

说来也怪,齐国公诸子无不身居要职,作为薛合独子,薛简的官品至今也只有从六品,还是个无甚要紧的衙门。  

池棠这是第一回正经看到薛合,觉得看起来挺出色的,不知为何一直没受到重用,更不知为何现在会出现在这里。  

从前太子殿下身边形影不离的是薛策,怎么这回换成薛简了?  

“此事孤已查清,因涉及薛氏,遂令薛九代薛氏知晓。”太子殿下道。  

池棠恍然大悟,感激地看了他一眼。  

池、薛两家闹了矛盾,太子殿下动用自己的人手查这件事,查清之后,以太子殿下同齐国公的亲厚,就是先告诉齐国公,然后把爹爹喊到齐国公面前斥责一顿都是正常。  

但是殿下选择了先来池家,甚至连薛策都避开了,只让爹爹和薛简对质,无疑给爹爹留了许多面子。  

各自坐定,李俨朝灰衣人点了点头。  

灰衣人走到墙角,将那个绑着的人提了回来,在正中放下,拉着那人的头发强迫他抬起头。  

面容露出,池棠倒抽一口冷气。  

是银烛!  

银烛三天前逃走后,她天天去问展遇抓回来没,都是一点消息都没有,竟然落到了太子殿下手里!  

“原来是殿下劫了去!”池长庭冷冷一笑。  

李俨神色淡淡:“此女谨慎,进京半年不曾露过马脚,池公欲守株待兔,恐怕还得守上一年半载。”  

这话一说,池长庭就感觉到了身后女儿怨怪的目光,尴尬地咳了两声。  

他中秋那夜提审过银烛,知道不好审,否则也不会在她逃走之后选择暗中盯梢。  

没想到李俨比他还没耐心。  

可是,捉人就捉人了,在阿棠面前挤兑他是什么意思?  

池长庭斜了他一眼,问道:“莫非殿下审出来了?”  

看银烛的模样,虽然外表看不出,但目光疲惫涣散,定然是受过什么特殊的刑讯。  

“没有。”太子殿下神色不动。  

池长庭笑了笑,端起茶盏,正悠悠抿了一口,便听灰衣人说道:“此女去年腊月十八于武威郡昌松入牙行,今年正月十四入京,此前曾在昌松县劳氏家中为奴半年,入劳家前,曾辗转成都、黔中…吴兴、江都!”  

银烛猛然抬头,震惊看他。  

池长庭也吃了一惊。  

吴兴、江都,这不就是秦归的路线?  

如果银烛真的是秦归的人,进昌松之前,必然会抹去从前的痕迹。  

不是说查不到,但秦归所图,就是时间,让他们就算最后查到了也无济于事。  

太子是怎么在这短短半个多月时间内查到的?东宫密探已经这么厉害了?  

这个疑问,李俨却没有会意解答,而是冲灰衣人吩咐了一声:“从头说起。”  

灰衣人施礼应下,直起身,道:“兴和七年——”  

兴和七年,也就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