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章 沈知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外乡人,她最近刚遇到过一次。  

可惜当时烧得神智不清,只记得一个模模糊糊、冷冷清清的背影——  

池棠又打量了一下眼前的青年,摇了摇头。  

不像。  

气度上,反而是陆家的大姐姐有点相似。  

何必正要心虚遁走,见她摇头,才松了一口气,又有点失望。  

“姑娘怎么会见过这样的人!”边上一名侍女冷冷地说。  

何必怒,什么叫这样的人?他怎样了?看不起人怎的?可惜不能开口说话,只能怒瞪以示不满。  

侍女鄙夷地看了他一眼,道:“看你年纪轻轻,又全手全脚,不知道去找活干,也好意思跟老弱妇孺挤在一起领粥!”  

何必顿时僵住,觉得委屈。  

他没有不干活啊!他现在就是在干活,在用整个生命干活。  

“说得是哦…”池棠失望地看了他一眼,“算了,我们回去吧…”转身,在侍女们的簇拥下,往马车走去。  

何必眼巴巴地看着,更委屈了。  

是他想在这儿喝粥吗?都是你爹的安排啊!他最讨厌喝粥了!  

“姑娘以后不要来这里了,安置得再整齐,也有那等粗鄙之徒!”夏辉狠狠瞪了何必一眼。  

还看!还看!我们家姑娘是你这种人能看的吗?  

池棠随口应了一声,有点无精打采。  

陆大姐姐的善心,就这么被一个懒汉糟蹋,哎…  

正要上车,一辆路过的马车停了下来,车帘掀起,语声微讶:“池姑娘?”  

池棠抬头一看,小窗半敛,明眸皓齿温婉,令人一见便心生好感。  

“沈姑娘,这么巧?”池棠冲她笑了笑。  

京城三年中,每次沈家送来节礼时,随礼而来的信笺上都有沈姑娘端秀的字迹,落款是一个很美的名字。  

沈知春。  

她和沈知春在京城没有见过,那次登门求见,被大伯母拒绝了。  

池家是有一个爵位在的,大伯父也是户部堂官,岂能与商户来往?  

虽然不能见,池棠却一直记着这个名字,此刻见到,觉得格外亲切。  

除了前世因缘,池棠原本在吴县也见过沈知春两次,只是因为身份悬殊,没有说过话。  

池棠来往的都是吴郡世家之女,沈知春出身商户,原本是跟她没什么交集的,但沈家实在有钱,也肯花钱,所以沈知春也会出现在一些大型的吴郡大家闺秀聚会上。  

不过出现是出现了,毕竟不是一个圈子的,和她搭话的不多,甚至有些性子差一点的,会干脆给白眼,明目张胆地排挤她。  

但沈知春的脾气修养好极了,人也聪明,一点也不像商户之女。  

池棠对她的印象,都来自于她被人刁难后的应对。  

一次是赵家姑娘当面讥讽她出身低微,被她软绵绵地挡了回去;  

还有一次是何家姑娘提议才艺会友,沈知春一手琴艺娴熟而内敛。  

为什么说内敛呢?  

碰巧池棠家的父亲大人琴艺一绝,她虽然自己只学了个半吊子,但欣赏水平还是有的,一听就知道沈知春有所保留。  

从此就留下了沈知春很厉害的印象。  

虽然有了印象,但搭上话,这还是第一次。  

沈知春笑道:“确实巧,我这几日都在城外,今天回城,不想有幸遇上了落单的池姑娘。”  

池棠“噗嗤”一笑。  

她跟陆子衫是出了名的形影不离,几乎去哪儿都是一块儿,确实很少落单,甚至除了陆子衫,她似乎都没有跟其他姑娘单独说过话。  

“池姑娘这是去哪儿?”沈知春朝周围看了一眼,面露疑惑。  

城门外因为设了粥棚,来往多是衣衫褴褛的流民,和娇娇软软的池小姑娘十分不搭。  

提起这个,池棠就有些泄气,随口敷衍了两句,一副不想多说的样子。  

沈知春也识趣地打住了,转而笑道:“青蕊园新请了一名会做玉露团的厨子,池姑娘要不要一起煮茶品尝?”  

池棠对上她笑眸中矜持的示好,想起前世信笺上端庄秀丽的字字句句,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青蕊园是沈家的产业,实质上是个喝茶吃点心的茗铺,只是做成了一个雅致的园子。  

沈知春亲自带人来,自然一进门就受到了殷勤招待。  

正被领着往里走,却遇到了熟人。  

“池妹妹!”陆三郎兴高采烈地跑过来,“你怎么也来了?”  

池棠心不在焉地答道:“沈姑娘请我来品茶…”  

心不在焉,既不在相熟的陆三郎身上,也不在同行的沈知春身上。  

而是在陆三郎的同伴身上。  

陆三郎当然也不会是一个人来的,而是一群人,一群风流俊俏的小郎君,看上去应该是在玩什么集会。  

池棠看的也不是其中最风流俊俏的萧五郎,而是苏瑾。  

苏瑾!  

拿了她发簪的苏瑾!  

池棠眯了眯眼,竭力按下心中怒气。  

明明前世苏瑾拿了陆子衫的发簪,第二天就悄悄还回去了,为此陆子衫极力称赞他君子作风。  

为什么都过去好几天了,还不把发簪还给她?  

找不到发簪,爹爹一连好几天都沉着个脸!  

她看苏瑾的同时,苏瑾也在看她,同她对上的时候,目光闪烁了几下,随后一双桃花眸微微弯起,笑得十分好看。  

好气啊!  

不还簪子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样对她笑又是什么意思?挑衅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