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 乐音(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石激起千层浪。  

满朝文武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护国公脸黑成锅底色,真是气的胸口都痛。  

人家靖安王府还没把人抓到呢,只是请皇上降罪严惩就把他吓成了这样,奏折是他靖安王府老夫人写的,皇上还能把她怎么着吗?!  

办这么大的事,居然不灭口,等着被人抓把柄,做事这么疏忽能成什么气候?!  

护国公气的不想说话。  

几乎胜券在握了,来了个拖后腿的,气的他腿疼。  

二老爷跪在地上,慌乱道,“父亲在府里的时候,就有想改立二少爷为世子的念头,只是父亲和大哥父子不合,母亲怕他提这事,会让父子关系更加僵硬,便劝父亲把这念头给打消了。”  

“连这么多大臣都觉得二少爷更适合做我靖安王府世子,母亲又怎么会不知道?只是大哥固执,母亲劝解他不听,父亲又不在京都,母亲人微言轻,想着若是这回不能压着大哥把世子换了,以后就更难了,不得已这才以父亲的身份写了这份奏折,并非有意欺君,还请皇上恕罪。”  

一番说辞,滴水不漏,  

毕竟是欺君之罪,不想好退路,哪敢一条道走到底。  

大概也是因为没觉得这事能有多严重,所以二老爷也没觉得一定要灭口不可,人家掌柜没有犹豫就接了这个活,要了高价说离京再不回来了,他还觉得人掌柜的很懂事。  

不接活知道这事就有泄密的可能,会被灭口,还不如痛快拿了钱离开。  

二老爷只说奏折是假的,但事是真的,毕竟人家老国公和老夫人说了些什么,旁人无从得知。  

二老爷说完,道,“王爷手里那封家书才是假的!”  

听了这话,护国公的脸色好转了几分。  

还没有蠢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对这封家书,护国公也觉得不会是真的,一份奏折就够巧了,怎么可能这关头来一封家书?  

护国公笑着来一句,“可别是为了保住世子之位故意写的。”  

“皇上,若这封家书是假,还请皇上严惩写这封信的人!”  

姜老王爷道,“王爷说这份奏折是假的,果不其然是假的,他说家书是真,护国公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护国公一口咬定家书来的太凑巧。  

满朝文武也觉得,毕竟昨天觉得凑巧的奏折被证实是假的了。  

对这封家书还是谨慎些为好。  

姜老王爷道,“靖安王正值壮年,边关也安宁,就算要改立世子也不急于这一时,还是等老国公回京再说吧。”  

护国公道,“谁知道老国公什么时候回京?”  

“靖安王在狩猎场遇刺,险些丧命,不是非要到了战场才会遇到危险。”  

这一点,护国公说的不错。  

姜老王爷也没法反驳,毕竟刺客确实没找到。  

能刺杀一回,难保不会有第二回。  

二老爷适时道,“这世上最熟悉家父笔迹的便是家母,这封家书是真是假,家母一看便知。”  

柏景轩。  

书房内。  

姜绾正在看老国公写的兵书。  

金儿端着茶水进来道,“姑娘,姑爷,不好了,护国公激将王爷,皇上同意让老夫人辨认家书真假了,要是假的,就立二少爷为世子了。”  

姜绾眉头狠狠一皱。  

她看向齐墨远。  

齐墨远擅长临摹,那封家书足以以假乱真。  

可有一个字没找到笔迹对照,是齐墨远依着老国公的笔迹自己写的,万一老夫人真那么熟悉老国公的字迹…  

只能祈祷了。  

不放心,姜绾让铁鹰去慈云庵看看。  

这一走,就是一个多时辰。  

金儿站在窗外左瞧右看,都没看到铁鹰,心里急的不行,都想亲自去慈云庵看了。  

听到有动静,金儿探头一瞄,见到一抹身影,她忙道,“铁鹰回来了!”  

话音一落,身影就清晰了。  

哪是铁鹰啊,分明是铁风。  

金儿一脸失望,“怎么是你回来了?”  

老夫人都承认那份奏折是假的,找不找得到临摹作假之人已经不重要了。  

铁风也不生气,“幸亏我回来了,不然就真出大事了。”  

金儿不明白。  

铁风闪身进屋,回道,“属下没能找到临摹之人,在半道上碰到了老国公派回来的人,来人带了给世子爷世子妃的家书,属下擅作主张拆了老国公给世子爷世子妃的家书,便和送信之人一起回京,半道上碰到铁鹰,就掉头去了慈云庵…。”  

他去的凑巧,老夫人正拿老国公的亲笔书和家书比对,齐墨远写的那个字和老国公写的不一样,证实家书是假。  

常公公都觉得齐墨远和姜绾这回栽了。  

结果铁风走了进去,道,“这封家书确实是假的,是世子爷临摹的,但不代表世子爷手里就没有真家书了。”  

二老爷听得冷笑,“有真的,为何不拿出来?”  

铁风道,“不拿出来自然有不拿出来的原因,老国公的家书哪能随便给外人瞧,就是这会儿送来,也得确保老夫人不会往外泄,否则老国公怪罪起来…老国公动怒会如何,不需我多说,二老爷很清楚。”  

二老爷压根就没觉得齐墨远手里真有信,道,“可别又捏造了一封。”  

铁风把信拿出来。  

陈妈妈接过给老夫人过目。  

老夫人打开信,看了几眼,眉头就拧的松不开了。  

信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