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见外(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傅景修心事重重的进了包间,傅景元抬头就看到了他脸上的伤,连忙起身道,“怎么受伤了?”  

傅景修摇头说没事。  

姜大少爷倒豆子道,“怎么没事,刚刚他在街上遇刺了,差点丧命。”  

柳大少爷心头一震,“是谁要杀你?”  

傅景修和傅景元是为了护送他才来的京都,要是他们有什么三长两短,他会愧疚一辈子,也没法更傅家交代。  

傅景修还是摇头,“不知道是谁…。”  

檀越看着他,“是不是给你送信的人要你的命?”  

收到信,他就火急火燎的下了楼,接着就遇刺,世上哪有这么巧合的事啊。  

傅景元伸手道,“那封信呢?”  

傅景修摇头。  

檀越直接伸手了,走的时候,他可是亲眼见傅景修把信揣怀里的。  

檀越说拿他们当兄弟,就把见外和客气抛到了九霄云外,直接从他怀里抢信了。  

没见过这样不见外的,愣神的功夫,信就到了檀越手里。  

傅景修要过来抢,檀越把信藏背后道,“绝对有问题,看来我真猜准了,你老实交代,你做了什么惹到了刺客?”  

傅景修也想解释,可这没法解释啊。  

一解释,景元兄的身份就暴露了,人家顺阳王有玉佩为证,景元兄可什么都没有,他连儿时的记忆都没有。  

他也知道檀越是关心他,弄清楚是什么人要他的命才能护他。  

再者,相处了这么些日子,他也知道檀越的性子,不让他看信那是不可能的。  

傅景修放弃了抢信,檀越拆信之前还瞥了他一眼,毕竟抢人信是不道德的,如果傅景修执意不让,他会把信还给他。  

他没再反对,那就是赞同了。  

檀越把信拆开,看着信,眉头拧成一团。  

柳大少爷好奇,“信上写了些什么?”  

“你自己看,我看的不是很懂,”檀越把信递给他。  

信在柳大少爷手里转了一圈,就到了傅景元手里。  

檀越和柳大少爷不懂,但傅景元明白几分,他看了傅景元一眼,用眼神询问是不是之前上茅房他想买的那块玉佩…  

傅景修暗叫一声不好,傅景元虽然不认得顺阳王,可顺阳王那模样实在是惹眼,见过的人很难忘的。  

而且,他只顾着傅景元,忘了姜大少爷。  

姜大少爷道,“你怎么对玉佩特别感兴趣?”  

花一万两买块玉佩,在他看来足以被打上败家子三个字了。  

檀越看着他,奇怪道,“姜大哥为何这么说?”  

姜大少爷笑道,“刚刚上楼,他觉得顺阳王腰间佩戴的玉佩不错。”  

说着,他手拍在傅景修肩膀上道,“可别告诉我,你连顺阳王的玉佩都想买下来。”  

傅景修,“…。”  

完全不想说话了,或者说完全不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他沉默不语。  

傅景元则道,“就算人家不肯卖玉佩,也不至于对你痛下杀手吧?”  

傅景修道,“可能是凑巧,我在禹州也招惹了不少人,人家在禹州不敢把我怎么样,如今在京都碰上,想报复我也不是不可能。”  

傅景修觉得这理由能把这事糊弄过去。  

结果又碰到柳大少爷拆台,他道,“按理应该不会,在禹州,人家都不敢把你怎么样了,既然知道你在京都,就该知道你如今人在靖安王府落脚,和长恩侯称兄道弟,又哪来这么大的胆量啊?”  

连禹州柳家都不敢招惹,何况是靖安王府了。  

他们住在靖安王府,又是和长恩侯一起出的门,他们三人中任何一人出了事,靖安王府都会查出真凶,这不是引火烧身吗?  

傅景修,“…。”  

撒谎碰到人精一样的兄弟,真是举步维艰啊。  

他快招架不住了。  

不过傅景元看出他不想说实话,不为难他道,“这回多亏了姜大少爷出手相救,往后,一定要小心谨慎。”  

傅景修赶紧举杯敬姜大少爷酒,“姜大少爷的救命之恩,我实在无以为报,敬姜兄一杯,将来有用的上兄弟的地方,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姜大少爷笑道,“你们救了我妹夫,还救了我妹妹,说这话就太见外了。”  

“喝酒,喝酒。”  

都是豪爽之人,这酒也喝的痛快。  

就是吃到一半的时候,鼻子作痒,打了个喷嚏,毁了一桌子好菜。  

大家只顾着喝酒,菜没吃多少,少不得又重新叫了一桌。  

再说顺阳王回了护国公府,就被请去了护国公的书房。  

他一进去,护国公就皱眉道,“为何动用暗卫当街杀人?”  

前些天,顺阳王才遭遇刺客,搬进护国公府住,不知道是谁要顺阳王的命,护国公怕刺客贼心不死,只能派暗卫暗中护着。  

今天是顺阳王养好伤后出府的第一天,结果就指使刺客,不,是自己亲自动手当街杀人,没有一个说的过去的理由,护国公的怒气可没那么容易消。  

顺阳王眼神平静的看着护国公,“我杀的不是别人。”  

“是谁?”护国公皱眉。  

“真的顺阳王。”  

几乎是瞬间,护国公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这不可能!”  

顺阳王把腰间玉佩解下来道,“禹州傅家二少爷不知道我的身份,他说这块玉佩是他十二年前丢失的,想花重金买下来,我检查过他的左胳膊,有颗黑痣。”  

之前刺客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