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鼻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转眼,四天过去了。  

这一日,晴空万里,天空蔚蓝的只有遥远的天际飘着一朵云,阳光下晒一会儿,脸颊就出了不少汗。  

这样太热了。  

姜绾手中美人扇摇的飞快,吹的耳畔一缕青丝乱飞。  

姜绾迈步去了后院,观景楼建在莲花池中间,会清凉不少。  

在楼下待了会儿,没那么燥热了,方才上楼。  

金儿跟在姜绾身后道,“姑娘今儿是调制药丸还是做针线?”  

姜绾往那边绣架看去,齐墨远去找老国公后,姜绾就想给他做件锦袍,本想着人家回来给他一个惊喜,但人回来的很快,还受了伤,吓她一跳。  

人是回来了,也安然无恙,但姜绾却没打消送齐墨远锦袍的念头,前两日得空了就开始着手了。  

昨天瞧绣的还不错,这会儿一眼瞥过去,姜绾都不敢相信那是她绣的。  

这锦袍要穿出去,齐墨远不嫌丢人,她还嫌呢。  

“调制药丸吧,”姜绾道。  

天这么热,做自己不拿手的事,会更烦躁,这天热的不正常,绝对要下雨。  

姜绾看了看自己这些天为开铺子调制的药丸,想今天调制哪种,刚把药屉打开,楼下小丫鬟传话声传来,“世子妃,太后派人来咱们王府了,老夫人让你去她那儿一趟。”  

金儿跑去回廊问,“太后派人来做什么?”  

“我不知道,”小丫鬟回道。  

金儿转身看向姜绾。  

姜绾把刚打开的药屉推回去,道,“去松龄堂看看不就知道了。”  

太后要的虎骨丸已经给她了,这会儿派人来,想来是服用后效果不错,派人来宣赏的。  

姜绾猜的不错,太后是派人来赏赐的,但赏赐的却不是她,太后赏赐了一株人参,点名了是给老夫人调养身子的。  

姜绾进去的时候,老夫人正和前来宣赏的嬷嬷推辞,“我靖国公府孝敬太后一些药丸是应该的,怎么能当太后这么重的赏赐?”  

这株人参有拇指粗,价值不菲。  

嬷嬷笑道,“那虎骨丸太后服后说效果不错,靖安王府尽心尽力,理当重赏,便赏了这株人参给老夫人您补身子。”  

老夫人便道,“那有劳代我靖安王府谢谢太后,改日我再进宫向太后当面致谢。”  

嬷嬷笑着应了,陈妈妈送她出府。  

姜绾眸光落在那株人参上,她可清楚的听传话嬷嬷说了,这株人参太后是赏给老夫人的。  

既然不是给她的,这大热天的把她叫来做什么?  

存心气她吗?  

老夫人看着人参,吩咐丫鬟道,“去把我那支红玉宝石金簪拿来。”  

丫鬟去内屋取来一锦盒。  

老夫人赏给姜绾的,道,“你还年轻,用不着人参这样大补之物,等姜老王妃过寿,我把这株人参给她送去。”  

姜绾眸光从人参上瞥过,笑意盎然,“这株人参是太后赏赐给老夫人您的,您服用便是。”  

居然不要…  

老夫人有些诧异。  

姜绾福身道,“没什么事,我就先回柏景轩了。”  

金儿一直望着姜绾,转身时,眼睛还瞄了那株人参一眼。  

等出了松龄堂,金儿忍不住道,“那株人参本该是姑娘你的,为什么不要啊?”  

的确。  

虎骨丸是她调制的,这株人参太后应该赏给她,而不是老夫人。  

就算赏给老夫人,也会另外再赏些东西给她,而不是只这一株人参。  

太后这是对她不满呢,老夫人觉得二十颗虎骨丸小气了,只怕太后也是这么想的,存心送这么一株人参来气她。  

想到这里,姜绾抬眸望天,这是什么世道啊,她辛苦累了半天,最后还要受气,太后就了不起啊。  

老夫人也知道这人参不给她说不过去,但给她又不情愿,才说送给姜老王妃打发她。  

她祖母过寿辰还早呢,还要四五个月,就算几天后过寿,那也是拿属于她的东西给她的祖母,羊毛出在羊身上,再者,她根本不信到时候这株人参还在。  

一句空话而已,她何不干脆点回绝了,免得还落个得了太后赏赐的名声。  

金儿拿着锦盒跟在身后,打开看了一眼。  

真的,看着这金簪,再看自家姑娘额头上晶莹汗珠,顿觉不值。  

姜绾迈步回柏景轩,往前走了几十步,就见对面两人疾步匆匆的过来,正是刚走没多会儿的陈妈妈和前来赏赐的嬷嬷。  

陈妈妈火急火燎的走就算了,怎么太后的嬷嬷也走的这么快?  

看到姜绾,陈妈妈忙道,“世子妃先别走。”  

姜绾看着她,“出什么事了?”  

陈妈妈回道,“我先去回老夫人。”  

说着,越过姜绾三步并两步回了松龄堂。  

姜绾眉头皱的松不开,直觉告诉她出事了,而且和太后有关。  

陈妈妈让她先别走,姜绾便往一旁大树下走,耐心等着。  

不多会儿,陈妈妈就扶着老夫人出来了,老夫人神色匆匆,走过来时,脸色冰冷,“你往虎骨丸里加了什么?!”  

姜绾心头一沉道,“我什么也没加。”  

“那太后怎么会鼻血不止?!”老夫人声音凌厉。  

姜绾想爆粗口的心都有了,谁告诉她太后流鼻血就一定和她调制的虎骨丸有关?!  

导致流鼻血的可能多了,赏个赐还存心恶心她,现在还要她背黑锅吗?  

姜绾淡漠道,“太后为何流鼻血该找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