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前朝(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看着那冲天火光,姜绾担心,齐墨远心情也臭,他明日就要离京了,今晚还给他添个堵,这是存心让他走的不安心,铁风和铁鹰闪身出现,“我们去看看。”  

其实铁鹰心里有数,着火的应该是锦绣坊,不过事无绝对,那群女刺客可不是善茬,武功更不弱,他有点担心南玉轩的兄弟。  

两人翻墙出了靖安王府,以最快的速度赶到锦绣坊,然而偌大一个锦绣坊除了地上有几个没气的绣娘外,什么人也没见着,周围邻居在帮着灭火,不过火势太大,至少比之前南玉轩和惜字斋着火要大的多,锦绣坊十有八九是保不住了。  

“来晚了,”铁风道。  

铁鹰看着他,“我四下去找找,你先回去复命,免得世子爷世子妃担心。”  

铁风点头,“那你小心点儿。”  

说完,他就回靖安王府了,见他走远了,铁鹰才去南玉轩,去的时候,正好南玉轩的兄弟们回来,铁鹰往后看,没见到有女刺客,他道,“没抓到女刺客?”  

那些暗卫摇头,“她们狡猾的很,被我们抓住就咬舌自尽了,剩下的仓皇而逃,躲进了护国公府。”  

他们追到了护国公府,没敢进去,因为一旦进去,护国公必不会让他们活着离开,不过那老板娘也被他们打伤了,算是给大掌柜出了口气,剩下的账慢慢清算不迟。  

二掌柜看着铁鹰,“这一回立了大功。”  

就冲这一件,之前那些胳膊肘往外拐的事都值得了,不得不夸一句靖安王世子妃观察细致,女刺客算是栽她手里了。  

观景楼上,铁风飞上楼,禀告齐墨远和姜绾道,“着火的是锦绣坊。”  

姜绾眉头微皱,看向着火的地方,怎么会是锦绣坊着火呢,她才刚怀疑锦绣坊就是刺杀她的人,结果锦绣坊就着火了,难道是因为她要买荷包打草惊蛇了?  

正怀疑是不是自己的缘故,就听铁风道,“不知是谁要灭锦绣坊,死了七八个绣娘。”  

死了绣娘,而不只是着火那就应该与她无关,锦绣坊连一个女刺客都拼命的救,不可能为了逃命搭上七八个绣娘的命。  

既然不是她的铺子着火,锦绣坊的人也逃了,姜绾的计划虽然被打乱,不过也没什么失望的,因为这意味着女刺客也有强劲的敌人。  

再说护国公府,十几名女刺客一起闯入,护国公脸都绿了,“谁准许你们来我护国公府的?!”  

上回就把人往他护国公府引,这回又是,忙没帮多少,倒是会给他引火,护国公脸寒如霜,老板娘捂着被刺杀的胳膊道,“护国公息怒,不是断定来人不敢追来,我们不会躲进护国公府,我们此番查到的消息足够护国公保我们这么多人命。”  

护国公眉头一皱,“什么消息?”  

老板娘咳了两声,胳膊上的血直往外涌,护国公道,“先包扎伤口吧。”  

人已经进来了,也不差这一时半会儿了,再者老板娘颇有几分姿色。  

没受伤的绣娘拿出金疮药给老板娘包扎,眼眶通红,这回她们损失惨重,不仅死了那么多姐妹,连生活了这么多年的锦绣坊也付之一炬了。  

等包扎完伤口,老板娘才看着护国公道,“要我们命的是南玉轩。”  

护国公脸冷如霜,“是皇上要你们的命?!”  

护国公想杀人的心都有了,南玉轩是皇上的人,南玉轩要灭她们,她们往护国公府逃,这不是要皇上忌惮他,厌恶他吗?就这样还敢说带来的消息足够他保住她们这么多人的命?!  

见护国公愤怒,老板娘道,“谁说南玉轩是皇上的人?”  

护国公眉头一皱,“难道不是?”  

老板娘艰难的扶着肩膀站起来道,“我十二年前就和南玉轩的人交过手,还伤了南玉轩大掌柜,险些要了他的命,十二年前,当今皇上无权无势,南玉轩怎么可能是他的人?”  

这些事女刺客不说,护国公还真不知道,十二年前先太子一家被诛,皇上没有受到牵连已属难得,后在太皇太后还有河间王以及靖国公扶持下登基,之前他还奇怪,皇上养了这么一群人,为何不用,安置在南玉轩,太过浪费,难道是他误会了?  

老板娘顿了顿,继续道,“今日那二掌柜还追问我皇长孙的下落,如果我没猜错,他们应该是先太子遗臣,误会当年皇长孙失踪是我们所为。”  

这些年,皇上一直派人在找皇长孙,不少大臣为了讨皇上高兴,也在暗中寻找,他护国公也不例外,但找了这么多年,一无所获,皇长孙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般。  

老板娘委屈的很,“当年我是带人去了皇长孙养病的秋水山庄,但我们去晚了一步,皇长孙已经被人带走了,我们在准备离开的时候和南玉轩的人撞上,我们误会是他们劫走了皇长孙,他们以为是我们所为,大打出手…。”  

护国公相信她没有撒谎,他问道,“当年你们为何去找皇长孙?!”  

老板娘支吾不肯说,护国公冷道,“需要我送客吗?”  

既然选择和他联手,也来护国公府寻求庇佑,若还瞒着他,那就只是在利用他!  

老板娘叹息道,“国公爷还记得前朝太子吗?”  

护国公猛然看着老板娘,“你,你们是…。”  

老板娘只说了这么一句,然后道,“先太子一案虽不知是谁所为,但我相信先太子一家是冤枉的,必然有沉冤昭雪的一天,我们希望通过抚养皇长孙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