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七章 神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日月神教在关中,以及西北地区的势力本就不强。  

结果,还出现了一个发展速度惊人的华阴陈家,以及重新崛起的华山派。  

这两家还对关中,以及西北境内的江湖势力,采取了相当残酷的清理手段。  

日月神教的分舵和外围势力,基本上被清剿得差不多了。  

可以说,此时的日月神教在关中和西北地区的势力,已经全军覆没了。  

听了手下长老的汇报,东方教主的神态没有丝毫波澜起伏,摇头道:“既然如此,那就放弃关中和西北的势力吧!”  

“可是,关中和西北地区,最近几年发展得相当不错!”  

负责联络各地分舵的长老,还有钱粮物资的长老同时提醒:“放弃的话,实在有些可惜了!”  

华阴陈家和华山派联手,强行稳定了关中和西北地区的江湖秩序,使得地方上的治安环境大为好转。  

不仅如此,陈家还将手伸向了关中和西北地区的政务区域,联合官府制定了一些比较宽松的政策。  

结果,就是导致关中和西北地区的商贸大盛,往来商旅不绝利润丰厚。  

就是以日月神教的体量,看着都十分眼红。  

“华山派有一位剑圣风清扬,是老牌先天高手!”  

东方教主不紧不慢道:“陈家也有一位先天高手坐镇,你们之中有谁打算亲自过去?”  

闻言,十大长老顿时身子一僵,脸色全都变了。  

他们怎么可能知晓,关中那里竟然窝着两位先天强者?  

傻子才会冒头接下这样有去无回的差事,还是老老实实处理自家一亩三分地的好。  

这时候,他们也明白了自家老大,和关中那两位先天,很可能有某种神秘联系。  

只能在心中感叹,先天的世界他们不懂啊。  

不说日月神教这边的反应,另一边身在潼关的林家三口子,也重新启程赶赴华山。  

他们在潼关住了几天休整过来,等到华山派后续人马赶来,解释了一番之前在洛阳发生的事情后,这才由华山弟子接手送往门派驻地。  

身边没了陈家好手,不知为何林家三口子齐齐松了口气。  

一路上,他们也对关中的良好秩序,感到十分新奇。  

整个大明情况如何,林震南不清楚,可他对闽地十分了解。  

那里的情况不说十分糟糕,但底层百姓的生存艰难,那是可以肯定的事情。  

也就是私下的海贸发达,提供了不少的赚钱机会,不然以闽地的环境而言,真心养不活那么多的人口。  

可关中这里,给他的感觉,很有那么点子盛世气象。  

每一处城镇,都是商贸发达的样子,城外的农田村庄,也都给他一种生机勃勃的迹象。  

好像,关中这里没有豪强一般,怎么可能?  

等和护送他们一家子的华山弟子混熟了,林震南这才小心问出了心中疑惑。  

“这事很简单!”  

护送林家三口子的华山弟子首领名唤高跟明,轻笑着解释道:“陈家和华山派联合的商队,需要大量的人手!”  

“关中地区的大量青壮,都加入了陈家和华山派联合组建的商队,他们的家人也都被妥善安置!”  

“没了充足的青壮劳力,那些乡绅地主就连手头田地都没办法完全耕种,又怎么可能如同以往那般疯狂盘剥佃户?”  

“他们也都跟着加大了在商业方面的投入,就算没胆子前往西北边陲做生意,总有能力开作坊吧!”  

“在作坊工作,可比当佃户赚得更多,愿意辛苦耕种的青壮百姓数量更少!”  

“潼关那里把守得严,不允许外头的流民大规模涌入,使得关中地区最近几年一直都缺乏足够的劳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佃户以及自耕农的日子好过不少!”  

林震南恍然,连连点头称赞关中之地大有盛世气象。  

“可别提这个了,衙门里的官老爷可不会在乎这些!”  

高跟明嗤笑道:“若不是陈家和华山派强力压制,将衙门里官吏的贪婪给狠狠压制下去,关中地区的世道哪里能有眼下状况?”  

林震南吃惊道:“难不成,连官府都要给华山派面子?”  

高跟明脸上露出得意,轻咳两声悠然道:“当然,作为主力的是陈家,华山派只是出动武力做个帮衬!”  

说到这里,眼中闪烁冷厉光芒,不屑道:“关中和西北边陲可都不安宁,亡命之徒和各种绿林好汉可是多得很!”  

林震南猛的打了个寒颤,心头震动不已。  

高跟明话中深意,他自然听清楚了。  

可正是因为听清楚了,他这才震惊于陈家和华山派的胆大妄为,他们就不怕官府和衙门的报复么?  

不管回头一想也就释然了,按照高跟明的说法,遇到了不‘开窍’的官吏,自然有亡命之徒和绿林好汉出面处理。  

官府还真拿这样的事情没办法,每年因为各种意外挂掉的官员,可是不在少数。  

越是荒僻环境恶劣的区域,这样的状况就出现得越多。  

福威镖局能将分部开遍十省,加上镖局和权贵打交道的机会也不少,林震南自然知晓不少隐秘消息。  

只是,他依旧震惊于陈家和华山派的强硬姿态。  

一个把控不好,很可能引来朝廷派大军过来围剿,这可不是说着玩的事情。  

此时,他甚至有些后悔将自家宝贝儿子,送去华山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