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 白面包、青天(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如若大人非说他们是强盗,那他们也是胁从犯,重办要先重办万禀义。  

而这些话,百姓们不知,全是福生示意富贵在押这些人时提点过的。  

富贵告诉这些没文化的,本朝律令,虽不随便判斩刑。  

(正打仗,新皇登基,一切都在新建。在皇上眼中,人命是财富,送犯人去种地,去前线当炮灰,去永远当挑夫也不轻易判砍头)  

但是对强盗犯是很严格的,有分档。  

群盗中的主犯,律令规定,流刑,这辈子都不能再回家乡。且依率禁锢,禁的可不仅指流放者,还有被流放的家人,禁九族以内,子孙三代不准为官。  

三代啊。  

对古代人来讲,宁可自己立即被砍头都不想子子孙孙没个希望。  

所以堂下的这些人,当然要争取做胁从犯啦。别说万禀义真是他们的幕后老大,就算不是,他们眼下也要死咬,争取被宽大处理。  

哪怕最后被判流刑,哪怕这辈子当犯人死在外面了,也别加最后那条禁锢子孙三代。  

这些人被暂时带下去。  

换新的人证跪在堂下。  

两位死去抢劫犯的妻子,两名妇人哭着说,“大人,他再千该万死,但他是受万大人的挑唆啊,他是给万大人干活。”  

另一个妇人也作证,说是万大人去她家里吃过酒,收下夫君劫道的银钱,她亲眼看见过。  

这俩可是当娘的,没空悲伤夫君的死,要先保住不能将主犯的帽子扣在死去的夫君头上,这样才能不坑了自个的孩儿。  

宋福生惊堂木响,“万禀义就万禀义,他不是万大人了。”  

他要还是官吏的身份,你们这些人都要先挨五十大板。  

围观的百姓们,再次对新知县惊叹。  

鱼肉百姓多年的万老大,说撤就撤啦?  

或许,他们可以对新知县有些期待。  

县丞一愣。  

堂下的秦主簿却反应迅速,立马开始书写撤掉万禀义巡检的文书。  

目前,本朝各县的巡检在宋福生眼中就是个聘用制,相当于县里民兵队队长。  

只不过这队长都是地头蛇,又不像做官的有升有降几年就会被调走,所以长此以往,有的县令居然支使不动坐地炮。  

哼,可惜摊上了他宋福生。  

坐地炮咋了。  

老子用地雷给你轰开。  

“押万禀义。”原告审完审被告。  

在衙役们去羁候所带万老大时,宋福生从官袖里抿出一张字条。  

只看,字条上是宋茯苓的笔迹。  

上面写有本朝律令的许多罪名。  

总之,凡是宋茯苓认为爹等会儿会用到的,她都给写上。  

茯苓也不想干这活,但没招,她爹不翻书。  

另外,宋茯苓还写有一条仨叹号的提醒:  

请注意,刑讯逼供是合法的,合法的用刑工具:竹板,夹棍,鞭笞。  

宋福生用手指敲敲桌子:唔,夹棍不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