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集结(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女生文学)  

陆畔的大姐陆之润,才听几位先生说完儿子的学问做的乱七八糟。  

她儿子脸色涨的通红,正跪在外间。  

以为今日免不得要受罚。  

却没想到大丫鬟橙墨进去一趟后,母亲就让他先回院子,且看那番架势是要匆匆离府的样子。  

二姐陆之婧,才从国公府陪完祖母、母亲回来,衣裳还没来得及换,就听闻老三送口信,让她紧急集合去点心店。  

三妹妹那肚子都什么样了,点心店?  

“说是有少爷的信。”  

陆之婧再不多问,立即才回府又出府。  

搞得她婆母听说后,直对身边的老嬷嬷叹气,以为又去国公府了呢。  

儿媳太惦记娘家,这段时日每日出府。  

他们那个娘家弟弟启程后,儿媳竟在娘家还连住了三日,搞得她儿子也一日跑国公府三趟,极其的孝子贤孙。  

陆畔的四姐姐陆之瑶,每每想起弟弟留给她的那封信,心就拧着疼。  

人这一辈子,怎么活不是活。  

此时那真是下了老大的决心,才使唤人将最近很得夫君宠爱的白姨娘捆到了长凳上。  

这位白姨娘,曾经是胡姨娘招进府里当丫鬟的,当着当着,夫君就常去胡姨娘的院落,曾经所谓的“丫鬟”也就成了会跳会唱的白姨娘。  

陆之瑶的婆婆带着一众家仆匆匆赶过来拦,以为陆之瑶会像以往为孝道也好、为留住夫君的心,想好好过日子也罢,总之,当婆婆的出面拦着劝几句就会像以往似的算了,没想到今日竟敢来真的。  

这要是给白姨娘打个半死,回头儿子总是会闹起来的。  

陆之瑶放心茶杯,正要说给她打,大丫鬟就与她耳语了几句。  

陆之瑶先看了眼趴在长凳上还眼露得意的白姨娘,才站起身迎向她婆母道:  

“先皇丧期她有孕,婆母,不知这小小的苏府能不能容下这么大的胆子。至于掀开那日,别人会怎么看夫君,怎么看苏府…呵。”  

说完,陆之瑶就走了,一副你爱打不打。  

但她以后再不会装哑巴。  

再不会为了儿子姓苏,苏府要好,儿子长大将来没个出息父亲会让人看低,等等那些可笑的理由而忍气吞声。  

忍了就真的没人知道吗?  

倒是她婆母,望着陆之瑶的背影,忽然觉得儿媳像变了个人似的,而且被儿媳给威胁了。  

那怕不怕这个威胁。  

说实在的,如果陆之瑶真就什么都豁的出去,也不顾脸面了,那苏家?  

人啊,有顾忌就好,就怕没顾忌。  

陆之瑶的婆母看了眼白姨娘,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木着脸道:“打死。”  

不能给陆之瑶留把柄,别再回娘家一说,惹怒长公主,质问到头上让她交人更难堪。  

其实,陆之瑶的婆母还是小瞧了长公主,如果长公主知道就不是难堪的事了。  

苏府的乱,一向捂的很好,若不是特意去查,看不出来陆之瑶的夫君道貌岸然,大多数的时候表面做的不错。  

而陆畔能知道一些,又几飞又什么的,是因为他常在外行走,是男子。虽不去某些地方玩乐,但是总有所谓的朋友会主动靠上来向他透漏几分当作卖人情。  

他以为这位四姐夫之前是和其他姐夫们一样,有些姨娘,成亲前有通房,却没想到会是这样。  

而四姐姐为撑面子不说,他也就不会打着“为你好”挑破让姐姐难堪。  

毕竟夫妻之间的事,谁也不清楚内因。  

这次,是要上战场,“不死将军”的父亲都倒下了,陆畔受了刺激才会话很多,给几位姐姐都留了信。  

告诉陆之瑶:如果不是心甘情愿,是忍着,不是非得要与那位姐夫过日子离了就不行,那就别对付过。  

马老太点心店。  

老三陆之瑶怀有身孕不能往远走,又实在不知该给姐姐妹妹约在哪里说皇上坏话更安全,就给叫到了这。  

“信呢?”  

“没有。”  

“没有?”  

“我是有一件关于珉瑞极其隐秘的事要说。”  

老二陆之婧惊讶至极:“不会是?”  

老四陆之瑶也微张嘴,难道是弟弟在外面有女人了?  

老大陆之润摆摆手,示意弟弟甭管在外怎么地,也不算事。  

“哎呀,你们想哪去了,咱弟弟怎会是那种人。”  

四个人莫名低落:其实是那种人,也行。  

四位姐姐坐在点心店的二楼。  

“大姐,你晓得珉瑞带兵打哪里吗?”  

“那些哪是咱们能过问的。”  

“那你们晓得主将之间关系极好,珉瑞才能更安全吗?”  

“恩?”  

“大姐,你能不能查到都有哪些主将,我听说…”  

陆之婉挺着大肚子,不停嘴的将从宝珠那里听来的通通说了出来,心里还有些暗怪宝珠,怎么没将宋福生更多的话记住。  

听完,一个个表情都变了。  

老二陆之婧:“其实能猜一猜的,除了父亲,不就是那几位世伯?”  

大姐陆之润当即道:“那里有和国公府不对付的。”  

“谁?”  

贵妃的哥哥啊,你们想,祖母对贵妃那一家子并不喜,嫌手身太长。  

没人吱声了,有些话不用说透。  

祖母能干出来向当今谏言的事,贵妃会不会得到消息后,心里暗恨祖母或是祖父呢。  

这一脑补,可不得了。  

陆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