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死亡(1/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宋福生一路效率极高地到达了耀州城。这么多人风餐露宿,被磋磨了这么多天,还能一个个精神抖擞。  

望着那一辆辆迎风招展飘扬着小蓝旗的的骡子车,这面负责接收的大人颇感意外,再看看单据上黎大人在出发时标注的日期,又打量宋福生:这支队伍是运得最快的。  

但口头上没有夸奖,物质上也没有奖励。  

城内还不准宋福生他们停留。  

忍住脸晒得冒油,在耀州城官差的带领下,又行进了一天,到了一个靠海的渔村。  

这才差人清点,算是最终交货。  

终点站的渔村大得很。  

临时存粮的仓库也很大。  

这里的人都很忙碌。  

宋福生将粮食全部转交后,就跑到海边向渔民打听:“老乡,你们这是在忙着造船?”  

老乡说,一直在造,造好久了。  

宋福生心想:你瞅瞅,果不其然,看来闺女在家猜的全对。  

没敢再打听船不船的事,谨记媳妇教导,在家瞎说八道也就算了,到外面可别往那敏感话题上唠,好奇害死猫啊。  

不过,宋福生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到一地都要与当地人唠唠嗑,不问他难受。  

“老乡,不知有卖鱼片的不?”  

其实他最相中的是这里的大米,听说以往价钱也比奉天城低。  

可眼下这情况,好米不光供给朝廷,还要运往前线,估计当地种米的都吃不着。  

“海参呢,海蜇,对虾,虾皮,海米。”  

反正,不能空手回去。  

“啥?什么多?老乡你大点声,听不清。”  

“西瓜和桃啊,买,拉几车,一路渴一路吃。”  

然后宋福生他们就忙起来了。  

听得钱佩英和宋茯苓也无语至极。  

她们在家干活累得昏天暗地,任家村和九族全体,每天上山下地干活,忙完一摊又一摊。  

九嫂子那些村里的老婆子,都跑到河对岸帮大家煮饭了,结果这个老宋可倒好,你听听他说的那话,气人。  

“等待验收,收货的得对数,也是让我们歇歇,就给我们都关在一个院子里,在那里吃住。  

住不下就睡露天地。睡习惯了倒不觉得啥,外面天挺热,冷不着,小海风一吹还能凉快些。  

关键是没啥吃的,到地方了,还让我们吃大列巴喝野菜汤。  

对了,闺女,你那大列巴可真是坑人,这一道吃得我见到都能吐。  

我一看,这不行啊,那里官差我认识好几个,打声招呼就出去了。”  

宋茯苓:“爹,你才到,就能认识上好几位官差啦?”  

“啊。”  

钱佩英:“你给那四百位民夫也带出去啦?”  

“那不能带,就带着大郎他们,我们十一个人出去的,找了一户村里人家。那家人也没啥吃的。我们就烤的海参吃。四壮,吃了好些个这么大个的。”  

钱佩英,宋茯苓:“…”  

“给那户村妇点钱,让白菜炖鲅鱼。”  

鲅鱼,海洋十大最有营养的鱼之一。  

钱佩英,宋茯苓:“…”  

“对虾。”  

宁吃对虾一口,不吃杂鱼半篓。  

娘俩坐在沙发上,看着宋福生一边吃发面饼卷牛肉,一边讲述渔村里的种种。  

听懂了,总结起来,老爸到了那里的日子是:  

“我来啦,海参,嗨,鲅鱼,你好,虾爬子你也好乖。  

你们等我们很久了吧?  

瞧瞧你们这肥的不要不要的身体,就知道你们在等我们吃。”  

宋福生说着说着发现没动静了,看向沙发上那娘俩:“啊,那什么,我用硝石给你们冰镇一些回去。”  

还一拍巴掌很遗憾的模样:“闺女,要有你在,咱爷俩都能给这空间塞满海鲜。我自个不行啊,送不进来。”  

钱佩英急忙嘱咐:  

“人家不是要求了嘛,骡子只让带回十台,剩下的都要给留下。你可别瞎买,咋倒腾回来呀,再说有的不好保存,再臭…”  

再臭喽的“喽”字还没说完,空间里就空无一人了。三口人通通被弹了出去,到点了,清场。  

在宋福生带领一众民夫,十台骡子车,肩扛手挑渔村海特产回程时,陆之婉的夫君齐东鸣,几次被下病危通知,几次与死神抗争,不忍抛下大着肚子的妻子,终于在到家躺了两天之后睁开了双眼。  

陆之婉扑倒在病床前,哭得一句囫囵话也说不出来。  

医官们直呼奇迹。  

但是齐东鸣这次在前线受得伤太重,少说养也得养个三年两载才能恢复元气。  

齐东鸣是被救活了,却没想到陆府又再次,不,是整个朝廷又被不幸所袭,新皇接到消息后当即颓然瘫坐在龙椅上,望着床外的黄昏落泪。  

大将军王,镇国大将军,陆畔之父,遗体正从前线被护送回奉天城。  

“朕的大将军,常年征战在外,积劳成疾,才会突发心患,坠马而逝。”  

一直在训练基地练兵的陆畔,一直不停申请去前线却不被准许的陆畔,瞬间脖子僵硬,整个人怔住。  

半晌才缓缓回头看向顺子:  

“你说什么?”  

顺子噗通跪地,爬着上前,哭成了泪人,他紧紧抱住陆畔的腿:“少爷,你,你要,呜呜…”  

顺子想安慰陆畔要坚强节哀,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