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双赢(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宋福生又要踩千步桥了。  

谁说平民不能踩官桥。  

“站住,哪的?”  

宋福生向巡逻兵出示户部特制的通行牌子。  

就在巡逻兵查看牌子审视宋福生时,其中一名巡逻兵冲同伴使了个眼色。  

他同伴也正在疑惑地看小红。  

这马怎么瞧着有些眼熟。  

这人能骑得起这马?  

如此好的马匹,身上的马鞍子马磴子怎么会那么寒酸。  

小红:切,喷了口热气。  

男人,看什么打扮,要看内里够不够汉子,能不能担事就完了。  

“你这马不能进去,那面是马棚,离开时再去取。”  

“那麻烦大人了,”宋福生摸了摸小红的头,暗示别耍酷,一会儿万万不得欺负别的马,他罩不住。  

这才将马绳递给巡逻兵。  

然后整理了番自个的衣裳,大踏步的上了千步桥。  

户部侍郎大人的办公室,毛大人竟没在。  

那不能问去哪了,那么大个官此时不在,一定是去干比他这里更重要的事。  

是上回送他出去的毛大人秘书,魏大人亲自接待宋福生。  

且比上次要热情的多得多。  

能不热情吗?  

魏大人已经耳闻,就那奶豆腐、黑列巴包,已经层层递上,从毛大人、尚书大人到丞相手里。  

据说,已经找了几人试过。  

就那奶豆腐,一小块吃下去,真的顶一人吃仨馒头的效果。  

黑列巴包更是了不得,宋福生上回留下的一大半找四个人试吃,吃完透着稀奇,真不饿,不信邪都不行。  

其实,魏大人特想说,他那日吃完也不饿,就是馋,觉得好像要吃点香的。包括他拿几个同僚第二日被毛大人问及也说了实话,就是馋、太难吃,但确实不饿。  

这不嘛,试验效果一出,层层递上。  

毛大人到尚书大人,尚书大人到丞相。  

据传丞相爷说的是:“这吃食,能解决送粮队伍。”  

是啊,几十万民夫要运送粮草,他们也要吃饭的。  

有的送粮队伍一路吃一路送,路上开火煮饭会耽误运送不说,送到地方剩不足一半。  

要是能让他们一人背几个?  

最关键的是用运粮队的粮食银钱换算成黑列巴和奶豆腐,尤其是黑列巴,能给户部省许多花销。  

毛大人之前有亲自粗略计算,去掉成本去掉各种开支,暂时几千两银钱是省定了,特别特别糙的粗粮也有了好去处。  

总之,就这么的,砖拉过去了,粮送过去了,奶牛也用最快速度集结往任家村赶。  

魏大人心想:任家村目前在丞相那里都挂了名,也上了他们户部军需的档案。往后,只要有战事,印着红戳的任家村就要运转起来。  

宋福生此时脸上难得露出呆愣的表情,才坐好就收银票。  

魏大人双手郑重交过银票,才解释说,这是毛大人特意嘱咐让转交的,不是给你的,是给你女儿茯苓,毛大人还记得你女儿的名字。而且这银票,是毛大人自掏腰包出的,让你收下。  

“草民何德何能,”宋福生急忙站起身准备行礼。  

魏大人拉了他一把,不是给你的。  

眼里带着笑意,他现在已经确定了,眼前这人,总有一日不会再是草民。也挺想告诉宋福生的,共事多年,让毛大人自掏腰包,这种事简直太难能一见。  

“行了行了,有机会你见到毛大人再拜谢,先谈正事。”  

宋福生现在特别了解户部的工作环境,至少毛大人这里真不是混日子的。户部如此重要的部门不混日子,这个皇朝它就很有希望。  

他也没再客气来客气去,直接了当递各种自己写的单据,魏大人问询且记录,俩人一问一答,有时也换成宋福生问,魏大人答。  

宋福生先报昨日收到的奶牛数,每日奶牛产量,高峰期两个多月每日产奶量,高峰期每日奶豆腐能熬多少块。淡奶期每日每头能产奶多少,每日奶豆腐能熬多少块。  

还有根据昨日押奶牛的向他讲,这些都是刚下完崽的,他有算出这三百头奶牛的大致停奶期。  

魏大人向他确认,你确定吗?三百头奶牛,你最近两个月就能交上来三万六千块,之后七个月陆续交六万三千块,在停奶期前,共九万九千块。  

“草民确定。”  

按手印吧。  

魏大人告知,这是三百头的,之后还会有,到时你还要像这样报一下数。  

说完召来人,毛大人走之前,已经按十文一块定价,十文就算是加工费。至于宋福生你怎么将这十文让村里人给制奶豆腐,在制造奶豆腐的过程中出现的成本,这些官员通通不管你。  

“去开九百九十两银票。”先结账,这种做法是毛俊易对宋福生这伙人最大的善意,比起奖给宋茯苓的一百两银还有意义。  

毛俊易也没想到,从尚书到丞相都非常重视。  

他被夸奖了。  

而此时宋福生心里彻底踏实,有钱就好办了,村里那些人估计会更听话,往后的日子,会每天都忙着挣钱。你让他找事,他都没空。  

老娘也有活干了,哈哈哈哈。  

可是脸上却露出意外的表情,一副怎么又给银。  

魏大人瞟他一眼。  

牛谈完,谈砖,大列巴。  

“这种大列巴的炉子必须要盖大一些。这是草民收的砖数,大人过目。按照大一些建盖,这些砖共能搭四十八个炉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