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与此同时,云中县的葛二妞打开木箱,指着里面的雪糕正介绍道:  

“你可别说贵,只井水做的倒是便宜,它是冰不是?它也不是雪糕呀。  

俺们这个是啥,不信你咬一口,全是奶味。  

是日日用最新鲜的奶做的,那上面都带着奶皮子呀。  

而且就这雪糕杆,俺们都是用开水煮,一遍遍烫,只柴就烧好些,贵啥贵?  

嗳?你别走啊。  

你买一根拿家给娃、给你媳妇老子娘尝尝,你听他们说好不好就完了。  

就这天,外面越冷,坐在炕头上或是坐在灶台前,一边烤火一边啃雪糕,那才去火呢,吸着哈气吃在嘴里甜滋滋的。  

要的就是冬日里吃,比夏日还爽快,和咱冻梨是一个道理。”  

路过的大哥被拽住袖子,无奈极了:“我好信瞅瞅,就引得你这么多话。那能不爽快吗?冬日里吃冰,别说去火了,就得被拔的透心凉,嘴都得冻哆嗦。婶子你快别拉我了,我真不买,兜里没带银钱,我就是打听打听。”  

葛二妞一把松开对方衣服袖子:没带钱,你瞎打听啥。浪费她吐沫星子。  

奉天城。  

马老太糕糕兴兴店门前。  

由于这个店,太阔气,没有窗口冲外,人家是不输“一品轩”酒楼的蛋糕店,自然是不能将糖葫芦和冰棍箱子直接摆在外面。  

那怎么办呢。  

马老太在家里时,曾绕着小孙女带着娃子们做的大雪人研究过。  

所以,今日来了店里,她在不忙时,就带着宝珠和大德子在外堆雪人。  

堆的还是大型的雪人呢。  

正好店前面不是用松苗围起个小院嘛,就将两个大雪人一左一右堆在院两侧,一边一个。  

老太太直忙活了小半天。  

店里来人时,她就跺跺脚上的雪,跟着客人进去,卖点心,收银。  

客人走,不忙了,她就出来接着堆雪人。  

只看,堆成后的大肚雪人,眼睛是两颗黑扣,鼻子是胡萝卜,小红嘴唇是用红纸做的。  

老太太还特意打发宝珠,出去买两块像她头上戴的这种粉色碎花布。  

宝珠出去买了,不可能买到一样的花型,但是离远看,都是粉布,也差不离。  

老太太认为她给雪人买花布不是浪费,因为她打算将这两块花布再发给送点心小分队,正好让那些婆子们换着戴,洗一洗啥的。  

其实,老太太的第一反应是想将两块粉花布给宝珠,宝珠倒是没拒绝,和大伙打扮一样,戴块花巾,没啥。  

可是当马老太眼神盯上大德子时,给宝珠吓一跳:她哥可不能戴花布啊她哥。  

马老太:切,不要拉倒。你们晓得不?只有第一批骨干才配戴粉花,其他都是蓝花。  

就这么的,老太太美滋滋解下自个头上的布,让田婆子也解下来,将两块新布戴在自个脑袋上。  

有新的,谁要旧的。  

新的自然要可人先来。  

然后将两块旧的,围在了两个圆墩墩的雪人头上。  

俩雪人围上头巾后,老带劲了,立即吸引人注目。  

宝珠一边看雪人笑,一边将插着糖葫芦的草垛子,红彤彤一大串,放在右侧雪人手的旁边。将一根雪糕,插在左侧雪人的手里。  

而关于糖葫芦和冰棍。  

尤其是糖葫芦。  

其实最初在打算要卖时,宋茯苓是不理解的。  

她问她奶:能挣几个钱啊?去掉成本,做起来那么麻烦,有那时间,还不如多烤两锅点心。  

马老太也问她:“那你为么要做,你会做,做的还挺好,不拿出去卖了换钱,我心里能不痒痒?”  

宋茯苓振振有词,“我要吃呀,你买的糖葫芦不好吃,没芝麻。也不是啥大手艺,连我娘都会,我就自个做了呗。至于雪糕,那是我早就做了的,只是您不知道罢了。我和米寿坐在炕头,还有金宝,我们几个都吃过,你们大人不道。”  

马老太无语,咋那么馋呢,一天在家竟琢磨吃。  

随后,才说了心里话。  

马老太告诉宋茯苓:  

“去掉成本,挣不了几个铜板的事,都是辛苦钱,也就不麻烦你了。  

你教会她们就中,不用你跟着干活。  

你要是实在没空,就让你娘教。  

我为了么呀?  

丫呀,奶这不是想着,咱们有店,也不占什么地方,顺手的事儿。  

你以为我在指望它挣大钱?  

那能挣到大钱吗?  

只是想着让家里的这些人,再多个进项,蚊子再小也是肉。挣一文是一文。  

然后俺们这些人,拉货时就给带着。  

卖货时,帮着张罗瞅两眼,跑跑腿,费费嘴皮子不当啥。  

挣得钱,总归是没进别人的兜里。”  

宋茯苓当时听完,很意外:  

她奶已经到了这种思想高度了吗?  

是啊,她们这伙人,不止奶奶会琢磨怎么帮大伙挣钱,说出了那句,总归是没挣到别人兜里。  

太爷爷他们也经常说,要将好饭给老太太们留着,日日在冰天雪地里走,辛苦。挣多少钱,也没挣到外人兜里,别分的那么清,最终都会拿回来。  

回头,宋茯苓和钱佩英就教大伙做雪糕、做带芝麻的糖葫芦了。  

很用心的教。  

她们娘俩纯义务,不收钱,一个铜板也没要,就只提出一个要求:  

“从咱们这里拿出去的吃食,要尽自个最大的能力,舍得用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