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引雷(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陈相祭出虎牙刃拦下了对方的飞剑,然后将空间画轴抛向空中,双手快速掐诀。  

一团雷云从空间画轴从飞出。霎时间空中雷声忽显。  

陈相举手指天,然后朝着那名姬氏一族的元婴期长老方向快速落下。  

“雷落!”  

话音刚落,一道碗口粗细的雷柱飞射落下,朝着那名姬氏一族的元婴期长老头顶上劈了下去。  

这道引雷术是陈相在紫僵他们集体渡雷劫时用空间画轴吸收大量的雷云后领悟出来的。  

空间画轴中的那棵望仙古松曾受到过天衍宗开宗祖师渡劫时的雷劫洗练,发生了变异。  

又在陈相手里吸收了大量的天雷之气,十分神奇的竟然能够自行凝聚出雷云。  

通过雷云,陈相一次可以召唤出九道威力强大的雷柱攻击敌人。  

当然这道引雷术也并非没有缺点,雷云消耗后望仙古松需要经过一个月的自我恢复才能再次凝聚。  

那名姬氏一族的元婴期战斗经验也十分丰富,感受到头顶的强大雷气后没有多想立马快速向后躲闪。  

“天雷?不可能!他怎么可能控制天雷!”  

看到之前站立的地方已经化作焦土后,那名姬氏一族的元婴期长老十分惊讶。  

在那名姬氏一族的元婴期长老惊讶之际,陈相又朝其一指,又是一道雷柱飞速落下。  

这道雷柱虽然威力不能与真正的天雷相比,但也丝毫不逊元婴后期修士全力一击之威。  

那名姬氏一族的元婴期长老自然不敢硬接,连忙再次躲闪。  

刚躲开雷柱后,第三道、第四道雷柱攻击又接踵而至。  

不仅如此,陈相又将虎鹰兽放了出来协助他作战。  

通过前面几次攻击的试探,陈相慢慢找到了那名姬氏一族的元婴期长老的躲闪规律。  

这次陈相不再一道道召唤雷柱,而是将剩下的雷柱一次性全部释放了出来。  

将那名姬氏一族的元婴期长老的退路一一封锁。  

勉强躲开了几道雷柱的攻击后,眼见避无可避,那名姬氏一族的元婴期长老只得硬抗。  

这名元婴期长老并非姬养浩一脉的嫡系亲信,在姬氏一族中的地位并不高,耗尽了财力才有了如今的修为。  

并没有多余的财力去购买顶尖的防御法宝。  

虽然挡下了最后两道雷柱的攻击,但手中的那件防御法宝损毁严重,连带着自己也受了内伤,一丝鲜红的血液从嘴角溢了出来。  

陈相也不期望引雷术能够击杀那名姬氏一族的元婴期长老,但也不会给他喘息的机会。就早算准了补刀时机,驱使虎牙刃朝其要害处刺了过去。  

虎鹰兽也乘机释放大量风刃攻击。  

那名姬氏一族的元婴期长老反应也是反应迅速,挡下雷柱攻击后也料到了陈相会发动第二波攻击,第一时间激发了一张四阶上品防御灵符,成功的挡下了虎牙刃与风刃。  

见此情景陈相也不由暗自赞叹道:“此人虽然手段一般,反应能力倒是十分机敏!  

不过看你能坚持到几时!”  

陈相驱使虎牙刃继续朝其攻击而去。  

那名姬氏一族的元婴期长老虽然手段一般,不过好歹也是元婴后期修士,即使被陈相压着打,但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不行,再这样下去,我非被这小子拖死不可!必须想办法改变局面才行!”  

想到此处,他环顾战场,见到姬景研与姬景隆都陷入了苦战。就连姬养浩在黑剑三人的围攻下也是险象环生。  

至于姬氏一族的其他弟子更是死伤惨重。  

此人心中不禁升起一股悲凉之意,知道姬氏一族今天怕是要完了。  

不过他本就是姬氏一族的旁系,并非姬养浩嫡系。不像姬景研他们那样将家族荣耀看得比自己性命还重要,甚至在心中还有些怨恨姬养浩的所作所为。  

因此并不想给姬氏一族陪葬,心中退意萌生。  

打定主意后,他使劲全力将虎牙刃击退,然后快速在身上贴了一张四阶上品御风符,准备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就在那名姬氏一族的元婴期长老准备激发御风符时,忽然听到耳旁传来一声虎啸之声。  

下一秒就感觉脑海中一阵刺痛,元神遭到了重重一击。整个人也跟着颤抖了一下,瞬间失去了对身体的控制。  

就感觉像脑袋被人从后面敲了一记闷棍似的,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原来是虎鹰兽发动了它的天赋神通惊魂术。  

陈相将从巨鳌岛地下洞穴得到的五阶龙龟血肉喂养给了虎鹰兽与毒蛟。  

在陈相的大力培养下虎鹰兽已经进阶到了四阶中品,而毒蛟也正在冲击四阶境界。  

不过对方的修为已经达到了元婴后期境界,在虎鹰兽之上。  

因此为了让惊魂术达到最佳效果,直到那名姬氏一族的元婴期长老受伤不轻,且神识与法力消耗过度,陈相才让虎鹰兽发动偷袭。  

被惊魂术击中后,那名姬氏一族的元婴期长老在短时间内失去了意识,不过凭借着强大的修为境界三息之后硬是清醒了过来。  

但对于陈相来说,这三息时间已经足够了。  

当那名姬氏一族的元婴期长老刚刚清醒,就见眼前闪过一道白光,还没等他反应过来,身体便失去了知觉。  

脑袋齐齐的被虎牙刃给斩落了下来,身体失去支撑重重的摔倒在了地上。  

不过那名姬氏一族的元婴期长老并没有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