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章陈年往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夏侯毅这话这让陈相惊讶不已,心中实在是想不通。  

按九州大陆的规矩,任何一个秘境都是归其所在的修仙界的元婴期修仙势力们共同所掌管。  

而沧澜秘境在东海修仙界境内,也就是说只有东海修仙界的元婴期宗门才有资格派遣门下弟子进入秘境中寻宝。  

陈相可不相信东海修仙界的元婴期宗门有这样的好心,肯平白无故的将自家口袋中的宝物拱手送人。  

于是陈相好奇的问道:“师尊,东海修仙界这么做又是为何?”  

夏侯毅缓缓的说道:“事情还得追溯到三千年前说起”  

从夏侯毅的话中,陈相得知了原来在三千年前,一名东海修仙界的元婴期修士误闯了一座上古时期留下来的古洞府。  

而这座古洞府来历不凡,它的主人是上古时期一位赫赫有名魔道巨擘。  

虽然这名魔道巨擘早已在数万年前坐化了,就连肉身也是彻底腐朽。但要命的是,这座古洞府地下连通着一个五阶魔泉。  

由于古洞府中封印五阶魔泉的阵法随着时间推移,灵力早已消耗殆尽。又加之被那名元婴期修士用蛮力破阵。  

导致阵法被破除后,那口五阶魔泉也失去了压制,大量的魔气从地下源源不断的翻涌而出。  

而那名元婴期修士根本抵挡不住如此强大的魔气,肉身与元婴瞬间被魔气侵蚀,成为了一个失去意识,只知杀戮的魔物。  

没过多久,附近海域的所有生物都被魔气洗练了,在那名元婴期魔物的带领下疯狂的屠杀它们眼中能见到的一切生物。  

这还不算,最严重的是,那些魔气还在源源不断的从地下深处翻涌而出,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生物受到魔气影响,附近的修仙者们也开始变得暴戾起来。  

虽然在东海修仙界的元婴修士们合力之下,成功的斩杀了那个元婴期魔物,并将所有被魔气侵蚀的生物通通处理了。  

但是谁也无法想出根本的解决之道,甚至以他们的修为都无法接近那座五阶魔泉。  

只能将那片海域作为禁区围了起来,禁止任何人靠近。  

即使如此,被魔气污染的海域还在慢慢的扩大,甚至还引来了大批的魔道修士在此聚齐,并与东海修仙界的本土修士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一时间弄得整个东海修仙界人心惶惶,为了躲避灾祸,大批修仙者选择离开东海修仙界,出走其他九州修仙界。  

就在这关键时刻,一名隐世于东海修仙界,自号东岛散人的化神期修士正好出关。  

在东岛散人出关的一瞬间,他便感受到了那口五阶魔泉的存在。  

东岛散人虽然是散修出身,没有宗门、家族的束缚,但怎么说也是土生土长的东海修仙界修仙者。  

自然是不能放任不管,为了防止魔气的继续扩散,东岛散人亲自去了一趟,在花了一些代价后,终于将那口五阶魔泉再次封印。  

不过东岛散人也因此被魔气侵蚀严重,肉身与元神均受到损伤,在两百年后提前坐化了。  

夏侯毅说的这事,陈相倒也略有耳闻,但他还是不清楚这跟沧澜秘境又何关系。  

于是不解的问道:“师尊,那这跟开放沧澜秘境有何关系?”  

夏侯毅不紧不慢的回答道:“相儿你莫急,听我继续说下去。  

沧澜秘境正是东岛散人在那次魔泉之乱中无意发现的,并将这一发现告知了东海修仙界的元婴期宗门。  

沧澜秘境的发现对东海修仙界来说也算是因祸得福,在之后的三千年中为东海修仙界了大量稀有的三阶、四阶天地宝材。  

但东岛散人同时还给东海修仙界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原来东岛散人虽然修为极高,但阵法之道并未达到五阶水平。  

当年他之所以能够封印五阶魔泉,是因为用了一件带有圣灵之气的五阶宝物充到阵眼,才勉强阻止了魔气扩散。  

如今三千年过去了,那件五阶宝物中的圣灵之气也快消耗殆尽,若不重新替换,在不久的将来,那口五阶魔泉将会冲破封印,再次威胁到整个东海修仙界。”  

在九州大陆上,化神期修士是凤毛麟角的存在,据陈相所知,除了一些隐世的前辈高人,能叫得上号的化神期修士还不到两手之数。  

而且在陈相的印象中,东海修仙界貌似并没有化神期修士存在,于是陈相不禁问道:  

“师尊,那如今的东海修仙界还化神期修士存在吗?”  

夏侯毅摇了摇头,说道:“自从东岛散人坐化后,东海修仙界便再也没能培养出化神期修士。”  

陈相感慨道:“那这次东海修仙界可是有大麻烦了!”  

夏侯毅接着说道:“所以这便是重点所在!  

我听掌门师兄说,为了能够再次封印那口五阶魔泉,东海修仙界所有的修仙势力共同出资,以重金从万宝阁购买了一件五阶佛门灵宝作为新的阵眼。  

又不知用了什么方法说动了清虚门、万佛宗、万道剑宗的化神期修士。  

三名化神期修士联手才堪堪抵挡住了魔气侵蚀,并成功的替换了新的阵眼。化解了东海修仙界的一场危机!  

并且由万佛宗的辩机圣僧提议,沧澜秘境下次开启时对整个九州大陆同时开放!”  

听了夏侯毅最后一段话,陈相心中不禁疑惑起来,若是只针对清虚门、万佛宗、万道剑宗三家开放,这陈相还是想得通的,毕竟是这三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