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对飚演技(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信,伊甸之主当年和法官一战,真的受伤极重,否则又为何要舍弃身躯?或许一切都在它的算计当中,但最终要算计兽神,它付出的代价也超乎预估。  

“下一句话,便可以看出它的焦虑。伊甸之主是有大智慧的人,称霸世界对它来说已经算是低级趣味。它可以让法官办到这些事情,自己自然也能办到类似的事情。它害怕的不是兽神,或许害优越感让它嫉妒破坏神这种开了挂的存在,但兽神们也被它玩弄在鼓掌间。”  

钟遥点点头,伊甸之主的可怕,她比唐闲更有体会。  

“可为什么呢?”唐闲忽然问道。  

他指着远方的一片混沌说道:  

“难不成就因为我天下第一了,就一定得把天下灭一遭?它对人类显然有着特殊的安排。它对兽神们也很奇怪,银河对它推崇备至,海神对它顺从有加。如果它愿意,它本就可以成为万兽们所敬仰的神。它嫉妒破坏神,又为何一定布这么一个几百年的局来夺走兽神传承?”  

“生命对它来说不是最大的敌人,孕育着它的,正是稀图毁灭它的。这里头的含义就太多了,每一个生命最终都会归于尘土,如果我是伊甸之主,我所求的,大概便是永生不灭。如果世界上只有世界本身是永恒的,那么它想要做的,便是成为世界本身。”  

这一切都是唐闲的一种猜想。  

就像现代人总爱根据古代人创作的文学作品来揣测这是怎么一个人。  

但实际上,人品和作品是两码事。  

伊甸之主的伟大,和伊甸之主性情也是两码事。  

偏偏唐闲有一种感觉,自己的猜想都是对的。  

那个孤高伟大的存在,也许只有自己能够理解它。  

钟遥也有类似的感觉:  

“真是让人惊奇,就好像…你非常了解老师。老师提及这些的时候,我都感觉到很晦涩。”  

“大概是因为我和它,确实有些宿命上的牵扯。”  

唐闲沉默了片刻,这种仿佛自己和伊甸之主心有灵犀的感觉确实很玄妙。  

他摇了摇头说道:  

“很多次伊甸之主都强调了世界本身是无意识的,这种无意识造就了很多的不公平。也许这些不公平里,包含着它的生死。”  

“那到底是什么?”  

“不知道,这到底它道德的沦丧,还是它神性的扭曲,也只有走进伊甸废墟才能知道了。”  

唐闲耸耸肩,倒是显得很淡定。  

似乎那片金色迷蒙的废墟混沌带里,并没有什么危险。  

但第二日,当钟遥提出要与唐闲一道的时候,唐闲委婉的拒绝了。  

“圣地里必须留有一个人观察,按照您的说法,废墟分为很多个区域,我们不能从迷宫区域离开,只能从其他区域去探索,在那里头,我无法保证您的安全。”  

唐闲的态度很坚决,始终拒绝让钟遥一同深入废墟。  

一路上过来,他靠着自己的观察躲过了很多麻烦,但同样,他也相信自己的直觉。  

钟遥不得已,只能留守在圣地。  

总共几近四个月的时间里,唐闲和钟遥对废墟的情报并不多,只能大致确定——圣地是四四方方的平整世界,而对应的东西南北方向,都是不同的废墟。  

四片区域,唐闲选择了北方。  

在黄昏时分,金光最为浓烈灿烂的时候,圣地的面积会迅速扩大,当象征着虚幻的圣地,接触到了那些金色光柱的时候,象征着现实的废墟就会慢慢被吞噬。  

伊甸之主的领域正在一点一点的扩大,而这个世界,在一点一点的被吞噬。  

按照当前的速度,伊甸之主想要吞噬整个矿区世界,还需要极为漫长的时间。  

但这种可能性,就足以让人感到畏惧。  

唐闲此前试着直接去触碰废墟与圣地的交界处,但就像忽然走进了一片永恒路标一样,那短短的几百米距离,唐闲足足了走了四个小时。  

四个小时后,他发现似乎距离废墟还是如四个小时之前那般遥远。  

有一股力量在阻止他。  

他已经是不具备实体,无法触碰现实的世界。  

可在黄昏十分,当扩大的伊甸圣地吞噬废墟边缘的瞬间,两个世界是相通的。  

唐闲已经找到了那个时间点。  

当时间来临,他没有来得及与钟遥告别,瞬间便冲向了废墟的北面。  

钟遥的眼里,唐闲还在向着一片金色浓雾中奔跑。  

而唐闲的眼里,已经看到了另外一片天地。  

矿区,圣山。  

唐景站在无穷无尽的朝圣者们面前,看着禁地大门,显得如同一个异端。  

如果不是六神使之一的光明神使在与他交流,恐怕这些前来朝圣的“人群”,都会疯狂的冲上去,杀死唐景这个异端。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它就将这群人从最为正常的崇拜,洗脑成了教徒,饭圈文化果然恶臭。”  

唐景对眼前这个光明神恨不客气。  

光明神也是一个具备变化为人类形态的万兽。超橙阶生物。  

是伊甸王庭的干部之一。  

大量前来朝圣的兽群,给了伊甸之主近乎取之不竭的创造材料,也由此,伊甸之主与顾饮创造出了六个超越寻常浩劫级boss生物的强大怪物。  

尽管在顾饮看来,这六个被命名为:秩序,光明,轮回,生死,天罚,善恶的怪物,都有着超越了君临许多的初始能力。  

但顾饮内心深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