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要不要脸了(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要问陈卓是希望国师拿奖多一点,还是希望国师不拿奖多一点,答案——毋庸置疑,他希望国师拿奖!  

私心,是人都有。  

按理说,国师不拿奖,对他超越国师的地位显然更有利。  

可是,不能那么算的。  

小金人最佳外语片提名,在这个时代可谓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电影最高水平。  

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最高电影水平在“国际上”的受认可程度。  

陈卓的好胜心很强不假。  

但是,作为一名中国电影人,他当然希望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地位能够高一点,更高一点,再高一点…  

只有中国电影的地位高了,影响力大了,才是整个中国电影圈的福音。  

为此,哪怕增加他超越国师的难度,他也甘之如饴,并会更加有干劲!  

近代以来,中国一直在追赶世界豪强们的步伐,从科技到生活水平,到娱乐。  

各个方面。  

每一个中国人都在努力,都在奋斗。  

中国电影人何尝不是一样。  

真以为国师纯出于私心才死磕小金人的吗?不存在的,那是你太小瞧老一辈人的国家荣誉感了。  

一部分人除外…  

国师之所以是国师,受到万千电影观众崇拜,如果他真是一个只有私心的老头子,总不至于真的要用一句“大众愚钝”来解释吧?  

国师,确确实实称得上一位德高望重的电影艺术家,有他的独到电影专长。  

至于《归来》符合西方小金人的审美吗?  

陈卓不敢确定。  

起码从题材上来说,《归来》希望不小!  

别说小金人了,世界上所有权威奖项,基本都比较钟意于几类电影。  

首先:文艺片。  

其次:战争片。  

还有:反应阶段性社会现实的历史片。  

《归来》是文艺片,也算另类的战争片,其中有大量中国特殊时期的“思想斗争”,历史嘛,不用说了,《归来》换个人拍,可能过审都费劲…  

所以,本届小金人之前,陈卓一直坚定的认为,这一届小金人才是国师距离小金人最佳外语片执念最近的一次。  

事实,恐怕也正是如此。  

主持人在介绍中国国师的时候,用的词汇,明显比介绍其他提名导演和国家的影片时,更浓墨重彩。  

别以为陈卓斤斤计较主持人在介绍他时的时间长短,是多么小心眼的表现。  

事实上,这很大程度上绝对正面的反应了最真实的提名者“国际影响力”。  

国师的脸色微变,不自觉低头看了眼手表…  

花木惠也是神色严峻。  

种种的迹象,都仿佛在预示着什么!  

然而。  

很可惜,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归来》终究没能斩获第八十一届最佳外语片大奖。  

国师面露苦涩。  

习惯了吗?  

适应了吗?  

接受了吗?  

并不啊!  

花木惠摇了摇头,胸闷、气短、有气,怎么就那么难?  

陈卓默然。  

他同样感到了压抑,是啊,怎么就那么难?  

握着手中的最佳男配角奖杯,他有一瞬间,甚至已经不觉这座小金人奖杯得有多么值得稀罕了,想砸掉。  

身为“过来人”,陈卓其实大可以以一种更加超然的心态面对发生的这一切。  

可是,设身处地之后,他发现根本做不到。  

哪怕他明知道随着祖国全方面的强大,以后的年轻人们再不会有国师这一辈人的类似执念。  

甚至,以后的年轻人们会开始不理解国师为代表的老一辈人的执念。  

觉得那是崇洋媚外?  

时代变化之快,非常神奇。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好多曾经创造过辉煌的大导演,后来渐渐得不到年轻人认可的原因之一吧。  

价值观都不同了…  

没有谁对谁错,因为,大家本就都是对的呀。  

只是有些人努力了,有些人坐享其成了,而有些人一边坐享其成还一边大言不惭的各种批判性眼光、言论站出来指手画脚,实在是懵懂得厉害。  

接下来的小金人颁奖时间,过得有多煎熬,就别提了。  

国师。  

花木惠。  

陈卓。  

临近尾声。  

陈卓的眼睛才亮了亮。  

国师。  

花木惠。  

亦是如此。  

最佳新人导演,《楚门的世界》提名,好莱坞传奇导演卡梅隆颁奖。  

“我宣布,获得第八十一届金像奖最佳新人导演的是…”拖延了足足半分钟。  

也就是颁奖嘉宾是卡梅隆了,换个人都不敢这么玩。  

“恭喜,《楚门的世界》!恭喜陈卓!”  

全场羡慕的目光,聚焦到陈卓的身上,陈卓挤出一丝笑意,回望国师。  

国师摇头的时候,脸上亦带出了笑意。  

这一刻,要问谁能明白他们两人眼神中的交流,恐怕是没有的,包括陈卓和国师本人,都说不清道不明。  

向国师深深鞠了一躬,陈卓遂上台领奖。  

卡梅隆与陈卓握手、照相。  

“陈,《阿凡达》3D特效价钱的事…”  

卡梅隆悄咪咪的低声道。  

陈卓微微摇头,“老卡,我今天心情不太爽快的样子,我们改天谈钱的事可以吗?”  

卡梅隆一愣。  

不过,像老卡这样的人精,短暂愣神后,怎可能还猜不出其中缘由,点了点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