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远道来客(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太子的死让玉鼎王朝都不得不面临另外一个严峻的问题。  

当朝皇帝究竟会选择哪一位皇子成为新的储君。  

一时间。  

这都成为了朝堂与各大宗门关注的重心。  

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  

尤其皇帝已经时日无多,未来又要面临妖魔随时可能发动的大举入侵。  

因此玉鼎王朝必须尽快决定下一任皇帝的继承人,免得到时候玉鼎王朝发生动乱给予妖魔可乘之机。  

当朝皇帝有十七个儿子。  

但真正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却是四皇子,九皇子与十三皇子。  

因为死去的太子与四皇子乃是当朝皇帝第一任皇后所生,而第一任皇后寿终正寝后,当朝皇帝又立九皇子与十三皇子的母妃成为了第二任皇后。  

从法理上来说。  

他们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  

而其他皇子都是嫔妃所生,天然便比四皇子他们弱势一头。  

再加上太子地位稳固。  

以至于其他皇子都没有什么争位的意思,反正争也争不过。  

何况并非所有皇子都有志于成为皇帝。  

比如三皇子,六皇子,十一皇子,十四皇子。  

这四位皇子便属于心思都放在修炼上的皇子。  

而二皇子与五皇子喜欢领兵打仗。  

七皇子与十二皇子醉心于悠然风雅之事。  

八皇子生荡不羁,常年都在外游山玩水。  

十皇子则倾心于专研学问古籍,和朝堂内外众多大学士都经常往来探讨学问。  

十五皇子与十六皇子乃是双胞胎。  

彼此早早便成为了镇妖司的司率。  

有传言说他们两兄弟便是皇帝故意安插在镇妖司的眼线。  

至于十七皇子——  

尽管他如今早已成年。  

可在外人看来。  

他却是最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  

无非是他的年纪与资历都完全比不上其他皇子。  

储君的选择并非说选便选的。  

对方不单单要通过皇帝与百官的考察,甚至还要通过各大宗门的考察。  

唯有彼此都达成一致才会真正决定出储君的人选。  

储君最终会花落谁家。  

夏凡完全都没有放在心上。  

任由皇城风云变幻暗潮涌动他都岿然不动。  

“哇哦,真不愧是玉鼎王朝的皇城呢…”  

繁华喧嚣的街市上。  

一个相貌英武看上去放荡不羁的年轻男子正悠悠漫步在熙熙攘攘的街道,同时一脸兴致勃勃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不知过了多久。  

他忽然停住脚步。  

抬头看了眼面前建筑的牌匾。  

嘴角都不自觉勾起了一个好看的弧度。  

有间客栈!  

“总算找到了。”  

轻声喃喃了一句。  

他便大步朝着建筑里面走去。  

“掌柜的,来一间上好的客房。”  

步入大堂来到柜台前。  

年轻男子便直接将身子靠在柜台的台面,随手便朝着柜台后的掌柜弹了一枚制式银钱。  

“好咧!客官请稍等!”  

掌柜的接过年轻男人弹来的银钱,脸上顿时露出热情的笑容。  

旋即。  

年轻男子便在小二的带领下前往了二楼的客房。  

“给小爷拿点吃的喝的过来,多出来的银钱就当打赏你了。”  

来到客房。  

年轻男子便朝着小二吩咐了一句,并不忘给对方弹了枚制式银钱。  

小二接过银钱感谢离开后。  

年轻男子便来到窗前,双手推开窗户后便闭上眼睛深深吸了口气。  

直至小二将饭菜都送来客房。  

他才转过身大大咧咧地坐在桌前享受起一桌子的饭菜。  

咚咚咚——  

“请进!”  

当年轻男子将桌上的饭菜都一扫而空的时候,突然有人敲响了房门。  

他似乎早有所料一样。  

一边拿着手帕擦拭了下嘴,一边漫不经心地说了句。  

片刻。  

只见刚才在柜台见过的掌柜推开而入,在关紧房门后。  

对方顿时神色郑重地朝着桌前态度懒散的年轻男子恭敬行了个礼。  

“小的黄大发参见少主!”  

“我来皇城这件事情想必你们已经提前收到了风声,多余的客套话我便不说了,这次我来皇城是为了寻一个人,我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知晓这个人的行踪下落!”  

年轻男子随手从怀里掏出了一枚玉符丢给掌柜的。  

“关于那人的具体信息都在玉符里。”  

“请给小的一点时间,小的不会让少主失望的。”  

掌柜的接过玉符沉声道。  

“好了,你下去吧…”  

年轻男子点点头,朝着掌柜的便挥了挥手。  

“是…”  

掌柜的刚要准备转身离开。  

谁知年轻男子的声音忽然又响了起来。  

“对了,你知道红袖楼在皇城的什么地方吧?”  

叫住掌柜的年轻男子看似不经意地问了句。  

“啊?这个…小的当然知道…”  

掌柜的闻言一怔,脸上的表情都不由变得有些古怪起来,但这却不耽误掌柜的如实告诉了年轻男子。  

“好了,你可以走了。”  

得到红袖楼的地址。  

年轻男子便再次挥退了掌柜的。  

离开客房。  

掌柜的心里都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闻名不如见面。  

这位少主果然是和传闻中的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