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主题是改变(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家里,晚餐时,当理查德当着家人的面宣布了这个好消息,在餐厅早已经选好角度装好的摄像头完美的记录了家人们惊喜的瞬间。  

然后理查德又详细说明了这次行程的补充协议,告知家人们他们除了能去华夏跟月球度假之外,还要配合拍摄一部记录片,得到家人们的理解之后,房门突然被敲响。  

随后迈克尔·罗迪带着一个小摄制组,总共三人走进了理查德家中。  

有一点理查德·约翰并没有说谎,他跟他的妻子的确都是迈克尔·罗迪的粉丝。  

如果说当得知自己会在电视跟网络视频中出现时,最兴奋的其实只是理查德家里的三个孩子,妻子还有些忧虑。  

毕竟摄制组是要到家里拍摄,不止要记录理查德工作,还要记录他们的日常生活。  

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那种无时无刻不被窥视的感觉。  

但在见到纪录片的导演竟然是迈克尔·罗迪后,忧虑便消散了,甚至变得很兴奋。  

只能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而且偶像给予的信任感总是很强大的。  

迈克尔·罗迪给他们这些美国人的感觉就是不畏惧那些位高权重的大人物,敢于为底层人们发声的勇士。  

有这样知名的导演来为他们拍摄纪录片,带来的安全感很足。起码他们很相信迈克尔·罗迪不会为了收视率去污名化他们一家人。  

当然,有了他们喜欢的导演出镜,拉起家长时的气氛就更融洽了。  

这档节目,迈克尔·罗迪会等所有人空闲的时间跟理查德每位家人都聊聊天。  

当然也有周末一家人都闲下来的时候,所有人坐在一起聊天。  

这次本地拍摄,迈克尔·罗迪要呈现出的东西是改变!方方面面的改变。  

生活的改变,环境的改变,整个费城社会的改变,乃至于思想的改变。  

纪录片从来都是以小见大的。迈克尔·罗迪很清楚金主的要求就是从一家人生活的变化,去剖析整个费城、宾州、以及三个试点州这些年有什么变化至于到华夏之后的拍摄所要呈现出的主题,那就是第二阶段的目标了。  

站在迈克尔·罗迪思考的角度,华夏金主想要拍摄这些东西是无可厚非的。  

西大陈旧的基建体系,对于华夏的基建公司来说,代表着巨大的利润。  

仅仅三个州显然无法满足华夏这个拥有十四亿人口的巨无霸国家的胃口。他们当然希望能够开拓更多州的市场。  

愿意接手这个任务则跟白色房子里新主人并没有叫停开放市场的政策,甚至也开始研究是否应该继续扩大市场,开放更多的州。  

所以他这是顺势而为。  

身为好莱坞的知名导演,迈克尔·罗迪其实比普通人了解的信息更多。  

白色房子里的新主人本来是对向华夏开放大基建这项政策很不以为然的。  

甚至据说还私下曾向那些有意向支持他的建筑商们承诺会把华夏的建筑商赶出西大。  

可惜西大本地的那些建筑商拿不出他满意的筹码。所以只能双方谈崩了。  

并不是西大这些建筑商们小气。但众所周知,自从上一届那个老人把华夏基建公司引入到西大之后,各方面表现出的适应力跟超高的执行力,让西大建筑商遭受重创。  

本来自有资产就大幅度缩水,而且西大的大选在结果尘埃落定之前,谁也不敢肯定谁能笑到最后。  

这帮人又没有孤注一掷的勇气。毕竟万一赌输了,不但之前的捐赠都特么打了水漂。  

还彻底得罪了另一边。  

想要两边投注,又没有那个资本,于是就尴尬了。  

再加上网络时代发生在本土的消息是瞒不了人的。因为上一任白宫的放任,三个引入了华夏基建的州各种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风靡全网。  

从最初城市里到处都是大工地,到现在各种新修的高楼大厦林立,带给人的感官上的震撼是极大的。  

但这其实都还在其次。  

迈克尔·罗迪还知道,首批试点这三个州的州长,家族财富都在这几年快速增长。  

州财政也肉眼可见的好了起来。这就已经不止是让普通人眼馋了,而是让其他处于铁锈带的州长们都开始眼馋!  

自己管理的区域内人们生活变好,支持率提高,还特么能在这波发展中顺手敛财换了谁是州长也眼馋啊!至于以后谁会管以后啊?难道这波桃子自己不摘留给继任者?  

就算开放基建市场,真引发了什么不可控的问题,那也是后人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相信人类一代比一代更聪明,后人肯定能想到更好的办法解决那些历史遗留问题。  

话又说回来,谁特么手头上没有一堆前任留下的坑需要他们绞尽脑汁来填?  

所以可以想象白色房子里的那位一直没有继续推进试点州,而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试点三个州都发展这么多年了,人家明明做的不错,怎么特么不继续推广了?  

把你选上去,竟然不干活的?!  

正是因为非常了解这些背后的弯弯绕绕,迈克尔·罗迪才欣然接受了这个活。  

虽然白色房子里的那位是反对继续对华夏开放基建市场的。但在迈克尔·罗迪看来这就是逆势而为,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现在可是连他所居住的加州、以及纽约州跟佛州这样的富裕州都已经开始想要借助华夏的基建能力翻新城市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