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提速提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麻烦了…”  

这是王维看到平等军旗后的第一反应!  

因为这东西的效果…  

远比王维想的弱很多!  

已知,明皇或和亚历山大要亲自入场弄死王维,综合思考后,王维觉得现有的力量无法破解这一局。  

所以,王维将翻盘的希望,寄托在了“身外之物”上。  

比如说,平等军旗。  

平等军旗的效果,乃是封掉战场上军主的加成,而对比明皇或亚历山大,王维对麾下士兵的加成,肯定是要弱很多的。  

这平等军旗,不说能够将双方的实力,拉回到同一水平线上,至少也能让王维缩小与敌人的差距。  

但现在王维看到了什么?  

这玩意儿有能量限制!  

而且不是启动多少时间,消耗多少能量的那种而是根据压制场范围,以及内里士卒实力而决定的!  

换句话说,明皇启动军团降临,召唤出千万级别的大兵,再加上这些兵的实力过强,明皇的实力也够强,可能的结果便是,这平等军旗压制十分二十分的,便会耗空能量…  

十分二十分。  

对一场大战来讲,有任何意义么?  

没有!  

完全没有!  

换句话说,这东西,对王维即将遇到的大麻烦没太大帮助。  

但也不能说平等军旗就是个废物。  

这玩意儿用好了,也是能够改变战局的但改变不了王维即将面临的战局…  

念及于此,王维收了心,叹了口气,便驾驭着霸王行宫,向白沙瓦飞去。  

当王维抵达白沙瓦的时候,周瑜也攻占了白沙瓦皇宫,贵霜国主被周瑜生擒,但王维却连看都没看他一眼,便使唤手下人将这家伙带回长安圈养起来。  

打量着贵霜的皇宫,王维眉宇间却满是烦躁真理议庭的威胁,的确不是几场小小的胜利便能缓解的。  

可能是察觉到王维心情不太好,周瑜也收敛了成就大军团军魂统帅的好心情。  

直到王维坐在了贵霜帝国的龙椅上,轻声开口。  

“战损如何?”  

周瑜方才打开了话匣子。  

“十万余,尚存军队四十多万。”  

战损,比诸葛亮成就大军团军魂统帅时少了很多这已经能说明周瑜的能力了。  

王维轻轻点头,简单思考后,便又道。  

“去城内搜罗搜罗,看看能不能捞一些好东西,然后,你带着第二军魂军团,暂且留在这里一段时间,等后方的文臣和维稳部队来了,立刻返回长安,我有事情要跟你们说。”  

周瑜听罢立刻点头称是。  

而王维,则又交待了一些事情,便开着霸王行宫,一路返回长安。  

约半个月之后,王维在宫廷内再次见到了诸葛亮、吕布、周瑜三人。  

此刻,维稳部队已经在西域三十六国、安息、贵霜国内开展工作教化本地民众什么的,这些琐事也不用细说。  

但战事的进程,的确放缓了东军和南军驻扎在安息、贵霜国境线上,却没有继续攻击罗马的意思。  

当然,不是不打,而是先开会,决定作战方案,然后再打。  

四人落座后,王维一边品着茶,一边轻声开口道。  

“当前,安息、贵霜已经平定,世界上有数的大帝国,仅剩下了罗马帝国一个。但他们已经没了平等军旗这种杀手锏,所以,对付罗马,咱们不需要耗费多大的兵力。”  

三人听罢立刻点头称是。  

没了平等军旗,以王维的统帅值,覆灭罗马根本用不上多少时间,更谈不上需要花费多大的精力。  

“所以,南军,以及周瑜的第二军魂军团,暂且撤离主世界,主世界的战争,全权交给东军负责。”  

吕布听罢脸上大喜。  

功勋这不就来了么?  

而周瑜和诸葛亮,也点着头,没有丝毫怨气。  

“诸葛亮,你汇合西军徐晃,前往亚瑟主世界,为我开疆拓土。”  

诸葛亮面有豫色道。  

“陛下,这事情,西军自己就能做到,而且能做得很好…”  

“不,你没理解我的意思。让你去,就是为了提速的。”  

“加快速度,越快越好,懂么?”  

迎着王维冷厉且烦躁的双眼,诸葛亮沉默着点了点头。  

“同时,南军军魂军团还要扩编!争取在一年之内,达到你能掌握的数量上限。对了,这一条也适用于周瑜。”  

诸葛亮和周瑜尽皆点头。  

王维又转头看向了周瑜。  

“你的第二军魂军团,与北军汇合,征讨成吉思汗主世界!地盘,人口,杀人,战争,征服!尽你的最大努力,且越快越好!”  

正好,周瑜的第二军魂军团,其中的兵源大部分都是兽人,北军由尼古拉斯统领,下属的,也都是兽人战士,周瑜拿他们补兵简直就是天经地义。  

“还有吕布,平定主世界的速度要快!一切都要快!懂了么?”  

吕布也点头。  

虽然他们都不知道,王维如此着急,到底是急个什么劲。  

而王维,只是挥退了三人,又找来贾诩、荀彧、张昭、钟繇。  

示意这些文臣尽快召集文官,争取让维稳速度赶得上大军的征伐速度,随后王维又挥退了他们。  

直到只剩下了王维一人后,他方才坐在真王宝座上,看似平静的脸庞中,却的确蕴含着燥意与不耐。  

毫无疑问,能让王维烦心到失态的,只有真理议庭与万界贯通通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