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一波三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鼓乐,缓缓奏起。  

袁术的宅邸之中,有笙箫声动,于是全场肃然。  

乐者口中高唱着不知名的曲调,一时间余音婉转,不绝于耳!  

站在城头之上,王维遥望着袁术家中,却发现隐约间,似有淡薄的紫气自袁术家中升起,覆盖在袁术身上,将袁术的身影映地笔挺,威严。  

在这一刻,哪怕身为敌人,王维都不觉肃穆了起来。  

不仅仅是王维…  

身在王维身边的曹操、吕布,另一个方向的刘辩,乃至袁术麾下的文武,王维麾下的文武,刘辩麾下的文武…  

所有人,都隐约感知到,似乎有什么事情发生了变化!  

直到鼓乐声渐歇,礼官高唱道!  

“祭天!”  

声调拉的老长,闻声,袁术简单整理了下衣摆,便在某个近侍的带领下,走到了简陋搭建的祭天台附近。  

却见袁术微微躬身,身后文武百官尽皆叩首,自有礼官负责主持全部仪式。  

须臾之间,东门喊杀声大震!  

王维不由向东方看去,却见远方箭雨激射着,东门内外蓦地爆发出一阵惨嚎。  

却是袁术方的将士们,竟然再次爆发!  

王维不由默然。  

祭天仪式还未完成,便有探马回禀。  

“袁术麾下将士再次变强,竟已是与那刘辩麾下相差仿佛!”  

恐怖的提升!  

听罢,曹操和吕布面面相觑着,王维却只是示意众人噤声,他再次看向袁术宅邸,却见繁琐的祭天仪式很快便走入了尾声。  

而接下来,便是祭地或者说祭祀厚土…  

整个祭祀流程,按照粗略划分,是能分成三个步骤的祭天,祭地,祭祖…  

祭天刚刚完成,袁术麾下便已经被强化到了一个不成样子的地步很难想象若是让袁术顺利登基,他会变成一个怎样的怪胎。  

对此,曹操和吕布是持悲观心态的。  

看着王维依旧不为所动,曹操陈宫对视一眼,还是曹操上前一步,附在王维耳边轻声说道。  

“要不…”  

这般说完,曹操便比划了一个割喉的动作。  

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现在眼看着袁术即将起势,老曹竟然又想到了联合刘辩对付袁术当然,若是按照正常情况来看,这种选择并没有任何错误。  

身为弱势方,自然要见风使舵,方能谋得最大的利益。  

但听罢,王维却摇了摇头,他没理会曹操吕布等人的急迫,只是不咸不淡的说了一嘴。  

“再等!”  

东门前线,纪灵等人的一轮爆发当真恐怖!  

战场最前方,纪灵正与管亥纠缠不休,原本这两个人算是旗鼓相当,不分胜负,但随着祭天仪式结束,纪灵武力值飙升,一时间将管亥砍的找不着北。  

甚至于那些铁甲卫士都成了一个个移动的坦克原本,管亥带来的2000金甲龙卫砍这些铁皮罐头,就跟用神兵利器砍瓜切菜似的,但就在祭天仪式完成的那一霎那,金甲龙卫的刀锋却再也打不穿铁甲卫士的防御。  

“叮叮咣咣”声不绝于耳,一看输出…嗯…这就很尴尬了。  

纵观战局的刘辩显然也对此一幕有着心理准备,当袁术麾下突兀爆发之时,简单看了两眼,刘辩便回过头来·,看向了元朗。  

“王维曹操是何反应?”  

“一动未动!这些龟孙儿…”  

元朗禁不住骂了口方言,然,刘辩却只当没听见,他又一转头,看向了余姓道人。  

“那袁术的龙气又如何?”  

“愈发鼎盛!已有真龙之象。就是…虚啊,太虚了,这可就奇了怪了。”  

余姓道人依旧看不穿袁术龙气的走势和根底,这种情况让老道直挠头。当然,具体的原因余姓道人是不懂的,他也给不出什么说法,相应的,刘辩就更不理解现在发生的一切究竟有什么意义了。  

却见刘辩大手一挥,身后,另外3000余人金甲龙卫踏着整齐的步伐奔赴战场。  

“陛下,这个…”  

元朗稍一犹豫,刚想说“这样一来咱们本部的守卫力量就不够了”,却见刘辩轻轻摇头。  

“无妨…通知神弓营,大角度射击,给我一轮箭雨射到袁术的脑袋上!”  

听罢,元朗还有迟疑,但当他迎上刘辩那执着的双眼之时,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鼓乐声又响。  

却是祭祀仪式顺利进入了第二环。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袁术的心已经相当稳定了…  

登基,给自己带来的力量超乎袁术本来的预期!  

哪怕没有观看战局,袁术心底亦是有一种朦胧的预感只要顺利登基,成就九五之位,现在面临的一切问题,必将迎刃而解!  

事实上,袁术都不需要彻底登基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只要袁术完成了三步祭祀仪式,这寿春城,便能变得如同铁桶一般,再无人可破!  

却听鼓乐声又响。  

礼官再次高唱起了不知名的曲调,更加浓郁的紫气从祭坛附近升腾而起,袁术、乃至所有人的神情不由更肃穆了一分。  

直到天边传来凄厉的爆鸣声!  

却见无数箭矢,仿佛雨点一般从天而降,直勾勾地扎在了整个宅院之中!  

站在西城墙远眺的王维,眼皮不由一抽。  

能看到袭来的箭矢力度极大,速度更快,浩浩荡荡宛如天降神罚!然,当这些箭矢扎到袁术头顶上之时,却被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