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赏赐(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可是李主薄,吕布那边开出的条件怎么办?如果洛阳那些人下令让我们打呢?”  

李肃看着李儒,李儒说的在理,但河东郡毕竟离晋阳太近了,如果朝廷要发兵攻打晋阳最可能派的就是他们。  

“对呀,洛阳那些小人肯定会这么做的,都不是东西。”  

董卓也反应了过来皇帝要是下令让他去打吕布,那他不成了别人的棋子了么?  

“大人大可不必担心这些,若是洛阳下令要大人攻打吕布,大人就说兵马粮草不足,让洛阳送来钱粮,咱们安心招募士卒,至于什么时候打?怎么也得训练个一年半载吧。”  

“至于吕布的条件,咱们也先答应下来,李都尉不是已经放开官道了么,这就是咱们的诚意,至于打上党郡,那也得好好准备一番!不是么?”  

李儒把李肃所有的疑问都给解答了,就是一个字“拖”。  

“此计甚妙!甚妙啊!”  

董卓大喜的说着。  

“就按李文忧说的做!给我向吕布去封信,就说我刚从洛阳回来,等我休息一段时间,一定亲自起大军去荡平那上党郡。”  

董卓说完大笑起来,等他休息好那也得要个一年半载的。  

皇甫嵩带着大军直奔邺城而去,没有在路上做丝毫的停留。  

邺城很就是冀州的州治所在,人口众多,卢植和张角邺城一战,彻底让邺城变成了废墟,战后卢植已经命人重新修葺城池。  

皇甫嵩一进邺城就看见城南边正在新建的房舍,那是一片崭新的房舍,已经盖上了瓦顶。  

“那是何人建造的房舍?为何如此高,面积也如此之大?不知道朝廷的礼制么?”  

皇甫嵩皱着眉头问一旁留守的官员,建造房屋都是有规定的,根据个人身份不同,房屋的占地面积也不同,城中建房,屋顶高度绝不能超过城墙,而眼前这房屋,屋顶的兽头都超过城墙三尺高了,这绝对是有违礼制的。  

“皇甫将军,那是中长侍赵忠大人的房舍,赵大人祖籍就是邺城,家中祖屋在大战中被毁,特意派人回来新建的。”  

留守的官员看了眼那房屋开口说道,负责修葺城池自然是懂得这些礼法的,但赵忠是皇帝身边的宠臣,心胸也是出了名的狭窄,谁又干得罪呢?  

“胡闹!城池的建设没一点都要符合礼法,他一个中常侍怎么拥有如此规格的房屋,这是在逾越礼法!”  

皇甫嵩听完勃然大怒,宦官竟然敢如此大胆,公然逾越礼法,他是绝对不会坐视不理的。  

“来人,给我把房屋封存了,待陛下圣裁。”  

皇甫嵩当即下令道。  

“皇甫将军,那可是中常侍赵大人的房屋。”  

一旁的将领开口说道,得罪这些宦官可是很麻烦的。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更何况只是一个宦官?给我把房屋封存起来。”  

皇甫嵩丝毫不退让的下令道。  

回到军营之中,皇甫嵩就开始处理公务,准备给皇帝上书,说明赵忠的逾礼行为。  

他并没有住进城中已经修好的刺史府,皇帝的任命文书还没有来,他不会擅自行事。  

浮阳城一战后,皇甫嵩已经把战报还有张角三人的尸首送回了洛阳,相信很快就会有旨意下来。  

“皇甫将军,天使到了!”  

皇甫嵩还在看着冀州各地送来的公文,突然有亲兵跑进来禀报道。  

“天使?这么快?叫齐将领,随我出迎接。”  

皇甫嵩意外的站起来,他也没想到旨意来得如此快,按他的计算还需要一两日才对。  

皇甫嵩带着军中大大小小的将领在营门口迎接皇帝派来的特使,就连刘备三人也有幸参与。  

“光和七年,黄巾作乱…,封左中郎将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赐槐里侯,食邑八千户。”  

来宣旨的宦官尖着嗓子说道。  

“谢陛下隆恩!”  

皇甫嵩对着洛阳的方向拜谢道,赐官封爵,是已经是无上的荣光。  

“陛下有令,皇甫嵩留守冀州,以震宵小,洛阳五校三河军马即可返回洛阳,随军大小将领回洛阳接受封赏。”  

宦官继续宣布着皇帝的旨意,这次的旨意上只有皇甫嵩个人的封赏,其余将领都必须随大军返回洛阳才能得到封赏。  

皇甫嵩没有任何犹豫,取下自己腰间的虎符交给随那宣旨宦官而来的将领,皇帝这是要他交出兵权,数万大军作战完毕,将领第一时间要做的就是交出兵权,不然就会被认为是有谋反之心。  

军中大小将领都是一脸喜色,能回洛阳接受封赏那是他们无上的荣光,刘备格外兴奋,去洛阳那是他梦寐以求的,洛阳是国都,去了那里他就有可能一步登天。  

倒是曹操眯着眼睛,皇帝这么急的让皇甫嵩交出兵权让他看出了问题,看来是有人向皇帝进了谗言了。  

曹操想起了不久前突然逃离军队的阎忠,那人是军中长史,贼眉鼠眼的曹操很不喜欢,有一日这人和皇甫嵩聊到了深夜,似乎言语上还起了冲突,第二天阎忠就不知去向了。  

皇甫嵩请那宦官去营中稍坐,其余将领则自行去收拾行装,准备返回洛阳。  

“天使稍坐,我已命人准备了酒宴。”  

皇甫嵩开口说道,对于宣旨的宦官,一般都少不了招待一番。  

“槐里侯客气了,陛下可是对槐里侯不薄啊,这可是陛下登基以来赏赐最丰厚的了,朱儁剿灭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