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劫争(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气力。  

该感激吗?  

古虞无数众生,被如猪羊般屈辱杀死,泰皇的名号再也不复,时至今日,三国的无数史官都甚至未曾听说过。  

在夫子出世,与神圣订下盟约之前。  

陆洲大地,在部族和蛮荒的时代,只是为了饮酒间的取乐,动辄便是十万人的大血祭,用嚎哭声,来为宴席奏上礼乐。  

豚犬。  

人的性命,甚至是比豚犬更为轻贱,他们卑微如蒲草,又低贱似飘萍。  

直至蛮荒的后期,夫子横空出世,诸神圣的黑幕才正式,从这人间大地缓慢撤离。  

此后。  

人的归于人,神的归于神。  

因人神的正式分隔,才有了五王斩龙后的大齐,自古虞覆亡后,熄灭的人道火花,终于再度缓缓燃起。  

从广慧来到界天的缺漏,听到了关于绝地天通的种种始末后,他的心底,就明白了一个悲哀的事实。  

他们这些人,只是舟楫中的过客。  

是老鼠,是蚂蚁,只是短暂寄居在舟楫中,随着无边大海,彷徨漂离着。  

而打造舟楫的真正主人,那些明梁天的神圣,也在随着无边大海,一同漂泊。  

但不同的是。  

祂们有去处,有彼岸,而广慧这些小元寰界的众生,祂们却没有…  

待真正脱离黑潮,舟楫完成了使命。  

那个时候——  

发生在陆洲上的,将是一场彻彻底底的人间大绝灭!  

死期在一点点到来,而所有的人,只能等待着镰刀一点点的接近,切开肌肤,切开血管,直至切开咽喉!  

“至于明梁天…”  

广慧苦笑一声,收敛了万般心思:“我从典籍中看来,这明梁天,似乎是一只天鹅在混沌中生出了金卵,待金卵破开,就有了明梁天和无数伴生它的小元寰界?”  

这套说辞,是《文海》的语句。  

《文海》是由前宋大史官沅正平整理大齐年间,乃至更远时代的史料,辛苦编撰修理得来的,也是迄今为止,最正统的史学典籍。  

广慧也曾翻阅过文海,但对于金卵化身世界的说法,他亦是将信将疑。  

除金卵化身外,在道门,还有太上老子开天,辟出三万万世界的传说,而在佛家,亦有文殊菩萨斩杀大魔,从祂的尸骸取出精血,再造天地的传闻。  

种种说法不一,难以穷究,也不胜枚举。  

“是青帝。”  

一声叹息遥遥传来,广慧抬起头,只见夫子脸上泛起一丝苦色,神色沉重:  

“远渡虚海而来的青帝,在三相神的世界里,开辟了天地,祂留了一株建木,用来连通明梁天和诸多小世界,他来此,是为了一场劫争!”  

夫子注视错愕的广慧,缓缓开口:  

“一场关于金银铁三连城,天神与阿修罗…祂们之间的劫争!”  

没有理会矮案另一头,广慧面上的失态,夫子继续淡淡开口:  

“在这场劫争过后,青帝离开,回归了虚海的另一头,只留下了明梁天独自在此,而无尽岁月过后,在三相神的世界里,又有一场劫争爆发。  

它从泰逢纪起,长无量量,南方十二亿圣哲,百亿恒河沙等诸至尊,无不在网笼之中,婆稚大阿修罗王为了报复天帝释,与无数非天众神,亲自开劫,而这一回,在虚海中,却另有来客…”  

夫子注目广慧的双眼,一字一句,都沉重的像打铁:  

“有三神圣,从虚海中联袂来此,像无尽纪元之前的青帝一般,祂们,也参与了这场天神与阿修罗之间的劫争,并随着以婆稚王为首的非天众神寂灭。  

这三尊神圣,也纷纷,陨在了三相神的世界!”  

天神、阿修罗、劫争、南方十二亿圣哲…  

一个又一个字样,接连不断在广慧脑海中炸开,那是远比雷声更令人错愕的声响,广慧双手微颤,待他反应过来时,茶水已泼了自己满身。  

“无明…”  

莫名的,广慧本能想起了自己儿子的名字。  

他的面容此刻清晰浮了上来,令人无法不注意。  

这个中年大和尚默然偏过脸,神目望穿层层虚空,在目光尽头,只见白术鬼鬼祟祟左右四顾,似在谋算着什么,眼珠子咕噜噜的转。  

“那些天神与非天中的王者,那三尊远涉虚海而来的神圣,祂们是不朽者,亦是永生者,时间与空间,对祂们而言,只是虚无的数值,并不存在实际的意义。  

祂们是今日,是昨日,也是明日!”  

“广慧。”夫子笑了笑:“死亡对于祂们来说,只是一场安静的睡眠,而现在,对于已经是三浊的祂来说,这场睡眠,已经到达终点了。”  

“无明,白术…”  

广慧茫然张了张嘴,他脑海像是裂开了一道缝,没由来的惊惧骤然袭来:“夫子…是在说我的儿子吗?”  

“这或许便是你佛门所说的因缘吧,广慧,你真是好大的福运,我犹记得年少时看佛经,曾见过这样一桩故事,在无尽虚海中,曾有一方国土名叫宝象国,国主拘利王在八千岁时,忽得一男婴…”  

“那男婴是光耀佛的转世,在品尝人间后,光耀佛重归菩提。”  

广慧喃喃接口,他也看过这则故事:“而此后,整个宝象国和拘利王,都享有无尽的极乐,他们不死,不垢,不灾,亦不恚,无边喜乐,无边欢欣。”  

“我的儿子。”广慧颤声开口,他似是接受了这一个事实,又似是在否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