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假装病(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日的午饭惠妃吃得没情没绪,草草就结束了。  

夏嬷嬷扶着她往回走,迎面碰见了桑珥。  

桑珥抱着一大束木槿花,笑颜明媚,夺人心魄。  

她向惠妃请安,惠妃便站住了,问她:“听说你昨日进宫去了?宫里头可有什么新闻没有?”  

“奴婢只是奉命给端敏公主和温阿娘送东西,并没听说什么新闻。”桑珥甜甜的笑着。  

惠妃听她提到温鸣谦就说了一句:“你叫她阿娘,可是从小在她身边长大的?”  

桑珥当然不会和她说实话,只是摇摇头道:“我是她回京城后买的丫头,可不知为什么一见如故,就忍不住叫她阿娘了。”  

“那是你们之间有缘分,”惠妃说,“如今你在这里她在宫里,不常见面,你定然是想她的吧?”  

惠妃知道,长公主今天之所以跟自己说那番云遮雾罩的话,必然是昨日桑珥进宫去带了温鸣谦的话回来。  

“想自然是想的,我还说呢,若是温阿娘还像以前一样在宫外就好了。”桑珥脸上的笑意不减,但她的眼神似乎别有深意地望着惠妃,“真希望有贵人能成全我这心思。”  

桑珥离开之后,惠妃又往前走了两步,方才对夏嬷嬷说:“你可听见方才那丫头说的话了?”  

“她们主仆的野心还真是不小呢!在皇后娘娘跟前伺候着还不知足,竟然还想要出宫来逍遥。”夏嬷嬷冷声道,“娘娘的担忧的确有道理。”  

“真是树欲静风不止,”惠妃叹气道,“怎么这么不让人省心呢?”  

“娘娘也别着急,他们现在也不过是刚露出苗头来,只要咱们这边想出法子来对付,他们就不能成事。”夏嬷嬷安抚惠妃,“您先回去歇个午觉,回头我到厨下去叫他们再给您做些吃的。方才我瞧着您和长公主一起用膳并没有吃多少。”  

“我还哪有心思吃饭?”惠妃说,“愁还愁不过来呢!”  

午后夏嬷嬷来到厨房,见张妈正在那里洗菜。  

她站在门口没进去,张妈也没回头,兀自忙着。  

她的袖子挽的很高,露出了胳膊肘。  

夏嬷嬷看了一眼,不由得眉头紧皱。张妈的右胳膊肘后头有老大一块伤疤,看样子已经有许多年了,疤痕陈旧。  

按理说这也没什么,一般人身上都会有些伤疤,何况张妈每日里做许多活计,受伤也是寻常的事。  

但夏嬷嬷却记得尉福的右胳膊肘后头是有一颗胎记的,她曾经亲眼见过,当时并没当回事。  

如今猛然想了起来,就觉得张妈身上的这处疤痕越发奇怪。  

这时伙房一个粗使的妇人从后门走了进来,夏嬷嬷知道她叫赵破筐。  

赵破筐没看见前门的夏嬷嬷,进了门就对张妈说:“张妈妈,过些日子端午节咱们也到河上坐船去吧,可热闹了。”  

“我可不去,我是晕船的。”张妈顺口说道,“那边的糯米泡的差不多了,你再换一遍水,咱们也该包粽子了。”  

“咱们坐大船,不像小船那么晃。”照破筐的兴致极高,“您老平日里只是忙也该散散心才是。”  

“大船小船我都坐不得。”张妈说,“你若实在非要拉我去,我也只在岸上看景罢了。”  

夏嬷嬷听了张妈的话,不由得更是怀疑。前些日子她问张妈年轻时的经历。  

张妈曾经跟她说过,自己从养母家逃出来之后,是上了一条茶商的船的。  

在船上当了好几个月的婢女,后来才又辗转到他乡。  

既然是这样,她就不应该晕船才是,否则怎么能在船上生活好几个月呢?谁会允许一个晕船的丫头在船上伺候?那不是给自己添堵吗?  

张妈如果不想去游玩儿,尽可以找别的借口,可她又没有完全说不去,只说自己晕船,宁愿在岸上看景。  

这时张妈回身刚好看到了夏嬷嬷,夏嬷嬷极其自然地走了进来说道:“老姐姐忙着呢!我过来想找找有什么东西能垫补一口,我们娘娘午膳的时候头晕,没好生吃,这会儿又有些饿了。”  

“倒是还有两盘点心,如果不嫌弃的话,你拿到蒸笼上热一热,给娘娘端过去吧。”张妈指着那边的点心说,“若等我做好新的,只怕也得一个时辰以后了。”  

“这个就很好。”夏嬷嬷说着把那盘点心端了起来,“也还不是很凉,温着呢!回去再沏些热茶也就是了。”  

她急着回去向惠妃报信,所以来不及热点心,直接端着那盘就走了。  

“怎么?你现在也觉得她可疑了吗?”惠妃听完夏嬷嬷的话,有些急切地问。  

“是啊,娘娘。不能完全说不是巧合,可是这巧合也叫人觉着不放心。而且她又何必撒谎呢?一个人撒谎就是要遮掩什么,如果她身份清白的话,她没有必要向我撒谎。”夏嬷嬷说。  

“我近来越发觉得心神不宁了。”惠妃沉沉地叹了口气说,“如果真的是我猜想的那样,那可就糟了。”  

“娘娘打算怎么办呢?咱们现在在山上,做什么都不方便。”夏嬷嬷说。  

“我得尽快想法子回宫里去。”惠妃已然打定了主意,“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管怎么样,我也不想让温鸣谦进董家的门。”  

“娘娘说的不错,别管她是人是鬼,都先把她的后路断了,才能高枕无忧。此时您应该如何回宫呢?”夏嬷嬷有些犯愁,“这事儿要不要跟大公主商量商量?”  

“千万不能让她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