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斗将(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耀心下也并不例外。  

若是能够因天子一席话,就能令曹操这等乱世奸雄束手就擒!  

那他也就不是青史上赫赫有名的魏武帝了。  

之所以这样做,纯粹是袁耀想故意恶心他一番。  

也就是所谓的“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  

眼瞧着利用天子逼迫曹操一事,刘协已经按照自己的指示大肆驳斥为曹操为天下公贼,蔑视王法,不顾天下安宁,肆意挑起战火。  

再继续下去,也并不会在获得多少便宜了。  

袁耀遂也打算终止此事了!  

随即,袁耀挥手示意道:“此事有劳陛下废心了,接下来陛下先行回返阵间歇息吧。”  

“剩下的,就全权交由臣来与曹贼表演了。”  

说罢,袁耀便示意亲卫护送其回返。  

对于此,刘协心底也极其明白了。  

自己今日一行,摆明了就是老工具人了,  

现在袁耀利用完自己,也就不需要他了…  

什么对待自己无比恭敬、虔诚,礼节有佳?  

那不过都是假象罢了!  

袁耀与董卓、李傕之流又有何分别?  

恐怕唯一的区别就是袁耀更加聪明。  

他不似前者二人那样愚蠢,摆在台面上的欺凌他,而是方式更加柔和,不会授人以把柄。  

待天子刘协退入阵间。  

袁耀遂才是面色一变,再度严肃起来。  

“曹操,可敢遣将与本将麾下诸将斗将?”  

一席厉喝声急剧响彻开来,  

袁耀正式向曹操提出了挑战。  

这才是他此次携百余骑挑战曹营的关键。  

他想通过斗将,以引出曹操挥师出营进攻。  

一记话落,曹操此无比猖狂的言语顿时间便激怒了曹营诸将。  

这一瞬间,脾气比较暴躁的夏侯渊、乐进,曹洪等将都不由顿时间就心怀着满腔怒火了。  

遂纷纷一齐拱手附和着:  

“主公,袁耀小儿如此猖狂,让我等出营教训教训他吧!”  

一席话落。  

曹操先是细细观察了一番营外四周较于隐蔽的地势,确认了一番,或许是并未看出有埋伏的迹象过后,方才是稍稍安心。  

遂又回首挥挥手,示意麾下诸将切勿稍安勿躁。  

沉吟了一阵,曹操遂面色一松,似乎是心间已经拿定了主意。  

但他还是忍不住的询问了一番从旁的程昱,道:  

“仲德,你看我军是否应战?”  

闻言,程昱稍稍锊了锊鄂下的长须,遂沉声说着:“主公,此挑战乃是敌军所主动提出,我军无论如何也得应战。”  

“不然,此举将会极大的影响将士们的军心士气,于后续与袁军爆发战斗将极其不利。”  

听其一番分析,曹操方才是无比郑重的下了决定。  

“好!”  

“袁耀,既然汝如此大言不惭,那我就让尔瞧瞧,我军间的猛将何其之多,让你大开眼界。”  

“知晓何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一记无比高昂且激烈的话音。  

顿时间便引起了军间的一阵轰鸣之声。  

诸军士开始纷纷摇旗呐喊着…  

“主公威武,威武…”  

“我军必胜、必胜!”  

只见营间一位位士卒纷纷高声呐喊着。  

声势何其之壮哉。  

见状,许褚此时不由纵马上前,凑到袁耀耳旁,轻声道:  

“少主,由褚先打头阵吧?”  

话落,袁耀却是摇了摇头,挥手回应着:“不,仲康你乃是本将的底牌,曹营间猛将不在少数,你如此轻易就出战了,岂不是就过早的暴露了我军的实力吗?”  

“好刚得用在刀刃上。”  

一席话语止住了许褚的求战。  

一时间,袁耀遂不由将目光放在了阵中的黄叙身间。  

黄叙自从之前提前跟随袁氏家眷转移到汝南过后。  

袁耀其实也并不打算开口央求黄忠,令其子入伍。  

毕竟,黄忠老来得子,军旅间虽有机缘,可危险性却也更大。  

他也不希望因黄叙若是发生意外,而打击到黄忠这位大将的心思。  

但计划也是永远赶不上变化。  

在平定扬州全境,袁耀于皖城郊外初次遭受到刺杀过后,也令其回返淮南,便有意扩充亲卫军。  

遂令许褚从军间招收武艺精悍,且意志力过人,忠臣可靠之人编入亲卫营。  

可却是没想到,此次黄叙却主动请求编入亲卫营。  

为此,袁耀亦不惜写信咨询黄忠的意见。  

对于此事,黄忠自然是态度异常的坚决,不愿其子入危险重重的军旅间。  

只不过。  

黄叙也是态度异常坚决,也让黄忠颇为苦恼。  

这不由得央求袁耀加大对黄叙的考核,好让他得以知难而退!  

但出乎意料的却是。  

无论是出了何等考核,黄叙都如约完成。  

这不由得顿时令袁耀刮目相看。  

黄忠一时也略生惊讶,但苦于其子的执着,也只得是无奈的遂其意愿。  

黄叙也就顺利成了袁耀亲卫营中的一员。  

且由于他力大无穷,擅使大锤。  

袁耀也让军中诸将予以挑战。  

结果却是,很难有人能与之正面硬碰硬,在力量上与之抗衡。  

但黄叙的战法也有很大的弊端,就是力量刚猛,巧劲不足,  

特别是在对上太史慈时,虽然在力量上的比拼,太史慈并不占据优势,可他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