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颍川态势(2/3)
才深得我心也!”
听罢,曹操无比赞同的点点头,以示附议,随即郑重的予以说着:“毕竟,袁耀此人既然盛名在外,年纪尚轻,便能连战连捷,未尝一败,此子恐怕确实是有数分能力的。”
“若子孝当真怒火攻心,我当真还担忧其处境呢。”
听闻了曹操的一席言语,一侧的戏志才遂不由循循渐进的问询着:“不知主公可知袁氏为何会放弃继续进军陈国,反而是重辟战场的原因呢?”
“不会就是因为我军在陈国早已立足,已经掌握了战局主动权的因素吧?”
“是也不全是!”
说罢,戏志才无比严肃的解释着:“忌惮我军早已有所准备,袁耀深怕战事一直与我军僵持下去,故而他才决议欲从颍川重新打开局面。”
“可此事的发生却还是要与近日来的西凉军动向有极大关联。”
“志才,此话何意?”
一言而落,耳听着戏志才的一席语落,曹操连忙问询着。
随即,他方才流露出略显严谨的语气,予以解释着:“主公,若忠未猜错的话,袁军进军颍川郡,恐怕只是佯攻。”
“实则最终战略目标还是陈国亦或者是兖州地界。”
“志才可否说得详细一些?”
一时间,曹、戏二人仿佛犹如相知多年的知己一般,相谈甚欢。
“假设一下,若是忠目前站在袁耀的角度前去考虑问题,如果继续集结大军杀向陈国,所遭受到的将是早已整装待发,机会十足的大军伏击。”
“若是稍有不慎,恐怕部众还会折损过大,得不偿失也!”
话落至此处,戏志才语气稍微顿了顿,遂又道:“可若是借此西凉军大举集结欲出关的消息,大肆放出风声欲要一力争夺颍川郡的想法。”
“并在之后放出与张济、段煨等分裂势力结盟一起对抗来犯之敌。”
“此恐怕是接下来的确最好的方案。”
话音伴随着时间的结束。
曹操方才醒悟了过来,随即双目正视着从旁的戏志才道:“志才,你的意思莫非是,袁军是在借此障眼法好来弥补自己真正的战略企图?”
“从目前所展露而出的情况来看,大概是八九不离十了。”
戏志才如实予以回应着。
耳闻着其回复,曹操思索半响,不由试探性的相问着:
“既然袁氏是在佯攻颍川,那不如将子孝所部调回来如何?”
“主公,此万万不可啊!咳咳!”
偶然一听此言,戏志才瞬息之间便激动了起来,连续着数声咳嗽,连带着面上苍白的脸色不由愈发严重了。
旋即,他不待曹操有所决定,便先行解释着:
“主公,袁氏兵多将广,此次既然能够两路出击,那以袁耀此子的谋略能力,绝对不可小觑!”
“若是我军对于颍川郡不管不顾,那袁耀势必会迅速调整战略,以先吞并整个颍川郡,继而能够得益举大众北进入兖,以威胁我军后方。”
一番话语而落,戏志才亦是迅速将各项因素都予以分析着,为曹操选择方案做出针对性的选择。
另外一面。
此时的袁军主力早已通过了上蔡,踏入了颍川境内。
直至目前,袁军前锋距离许昌城不过唯有三十余里的路途。
在稍作原地休整间,此刻袁耀亦是在召集鲁肃等诸谋臣正一同商议着接下来所将发生的变故一一正对着地图操演着。
从此时间鲁肃已经能够看出,袁耀最终的选择了。
在月夜下的江亭时,他曾为袁耀设计了上、中,下三道的战略方案。
上策是集中扬州诸郡之力尽快涉足各州郡间,好举大众北进中原诸州,以图霸业。
中策则是以扬州为根基,向西朔江而进,以吞并荆、益二州为依托,构建完全体的长江天险布防攻势。
下策则没必要再提…
而此战略对于袁耀来说,的确冲击力更大。
他也不经一次在解析着中策战略的效果,其实远没有那么得利。
毕竟,己方现在已经占据了整个淮河流域,若是北进中原,则是进可攻,退亦可守的局面。
可如若是选择中策的战略发展,虽说也不一定不行,但风险、弊端也极其明显。
从扬州诸郡朔江而上,究竟需要花费多少时日,而须击破荆州刘表的统治又需要花费多少时日?
待己方成功解决诸事过后,手中又不约而同般地出现了其余问题。
若是在平定江南的战役中,却致使雄踞北方的众群雄纷纷被消灭,而使一家独大的话,那待北方一统,单纯依靠长江沿线,又焉能如何提供粮食与兵员呢?
到那时,江南与北方当真有一拼吗?
这一点,袁耀不得为知。
但他却能够明白,若是选择中策的战略,却是疏漏太多,不值得冒险。
袁耀来自后世,可是对原史的敏锐极其精湛。
原史上,从官渡之战结束的时刻,东吴军便已进驻至柴桑一线,由中郎将周瑜负责操练兵士,熟练战船。
但最终结局却有些出人意料之外!
吴军竟然在江表十二虎臣,以及军事无比显著的周瑜带领下,是迟迟没有干翻江夏黄祖的统治。
花费了八年时间,方才迅速将江夏黄祖击破,并将夏口已东的半个江夏郡纳入了治下。
这八年来,反而是曹操一直在积极的渡河平
听罢,曹操无比赞同的点点头,以示附议,随即郑重的予以说着:“毕竟,袁耀此人既然盛名在外,年纪尚轻,便能连战连捷,未尝一败,此子恐怕确实是有数分能力的。”
“若子孝当真怒火攻心,我当真还担忧其处境呢。”
听闻了曹操的一席言语,一侧的戏志才遂不由循循渐进的问询着:“不知主公可知袁氏为何会放弃继续进军陈国,反而是重辟战场的原因呢?”
“不会就是因为我军在陈国早已立足,已经掌握了战局主动权的因素吧?”
“是也不全是!”
说罢,戏志才无比严肃的解释着:“忌惮我军早已有所准备,袁耀深怕战事一直与我军僵持下去,故而他才决议欲从颍川重新打开局面。”
“可此事的发生却还是要与近日来的西凉军动向有极大关联。”
“志才,此话何意?”
一言而落,耳听着戏志才的一席语落,曹操连忙问询着。
随即,他方才流露出略显严谨的语气,予以解释着:“主公,若忠未猜错的话,袁军进军颍川郡,恐怕只是佯攻。”
“实则最终战略目标还是陈国亦或者是兖州地界。”
“志才可否说得详细一些?”
一时间,曹、戏二人仿佛犹如相知多年的知己一般,相谈甚欢。
“假设一下,若是忠目前站在袁耀的角度前去考虑问题,如果继续集结大军杀向陈国,所遭受到的将是早已整装待发,机会十足的大军伏击。”
“若是稍有不慎,恐怕部众还会折损过大,得不偿失也!”
话落至此处,戏志才语气稍微顿了顿,遂又道:“可若是借此西凉军大举集结欲出关的消息,大肆放出风声欲要一力争夺颍川郡的想法。”
“并在之后放出与张济、段煨等分裂势力结盟一起对抗来犯之敌。”
“此恐怕是接下来的确最好的方案。”
话音伴随着时间的结束。
曹操方才醒悟了过来,随即双目正视着从旁的戏志才道:“志才,你的意思莫非是,袁军是在借此障眼法好来弥补自己真正的战略企图?”
“从目前所展露而出的情况来看,大概是八九不离十了。”
戏志才如实予以回应着。
耳闻着其回复,曹操思索半响,不由试探性的相问着:
“既然袁氏是在佯攻颍川,那不如将子孝所部调回来如何?”
“主公,此万万不可啊!咳咳!”
偶然一听此言,戏志才瞬息之间便激动了起来,连续着数声咳嗽,连带着面上苍白的脸色不由愈发严重了。
旋即,他不待曹操有所决定,便先行解释着:
“主公,袁氏兵多将广,此次既然能够两路出击,那以袁耀此子的谋略能力,绝对不可小觑!”
“若是我军对于颍川郡不管不顾,那袁耀势必会迅速调整战略,以先吞并整个颍川郡,继而能够得益举大众北进入兖,以威胁我军后方。”
一番话语而落,戏志才亦是迅速将各项因素都予以分析着,为曹操选择方案做出针对性的选择。
另外一面。
此时的袁军主力早已通过了上蔡,踏入了颍川境内。
直至目前,袁军前锋距离许昌城不过唯有三十余里的路途。
在稍作原地休整间,此刻袁耀亦是在召集鲁肃等诸谋臣正一同商议着接下来所将发生的变故一一正对着地图操演着。
从此时间鲁肃已经能够看出,袁耀最终的选择了。
在月夜下的江亭时,他曾为袁耀设计了上、中,下三道的战略方案。
上策是集中扬州诸郡之力尽快涉足各州郡间,好举大众北进中原诸州,以图霸业。
中策则是以扬州为根基,向西朔江而进,以吞并荆、益二州为依托,构建完全体的长江天险布防攻势。
下策则没必要再提…
而此战略对于袁耀来说,的确冲击力更大。
他也不经一次在解析着中策战略的效果,其实远没有那么得利。
毕竟,己方现在已经占据了整个淮河流域,若是北进中原,则是进可攻,退亦可守的局面。
可如若是选择中策的战略发展,虽说也不一定不行,但风险、弊端也极其明显。
从扬州诸郡朔江而上,究竟需要花费多少时日,而须击破荆州刘表的统治又需要花费多少时日?
待己方成功解决诸事过后,手中又不约而同般地出现了其余问题。
若是在平定江南的战役中,却致使雄踞北方的众群雄纷纷被消灭,而使一家独大的话,那待北方一统,单纯依靠长江沿线,又焉能如何提供粮食与兵员呢?
到那时,江南与北方当真有一拼吗?
这一点,袁耀不得为知。
但他却能够明白,若是选择中策的战略,却是疏漏太多,不值得冒险。
袁耀来自后世,可是对原史的敏锐极其精湛。
原史上,从官渡之战结束的时刻,东吴军便已进驻至柴桑一线,由中郎将周瑜负责操练兵士,熟练战船。
但最终结局却有些出人意料之外!
吴军竟然在江表十二虎臣,以及军事无比显著的周瑜带领下,是迟迟没有干翻江夏黄祖的统治。
花费了八年时间,方才迅速将江夏黄祖击破,并将夏口已东的半个江夏郡纳入了治下。
这八年来,反而是曹操一直在积极的渡河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