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出长亭外十里相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稍后修改瞧着麾下诸臣逐渐予以对袁耀进行支持,袁术自然也是越发欣喜不已。  

而对于杨弘来说,他自然也有考量。  

现在袁耀几乎已经抵足了及冠的年纪,日后待袁氏霸业已成,袁术百年以后,所接替必然会是袁耀,这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无他,现在袁术膝下也唯有此子。  

纵然日后他再度添丁延嗣,可等其长大以后,恐怕袁耀的羽翼也早已丰满。  

这也就造成了袁氏集团文武诸人都将目光一应聚集到了袁耀的身间。  

他们无不每时每刻关注着袁耀的成长以及发展。  

毕竟,若袁耀废了的话,那么他们继续跟随袁术又有何意义呢?  

纵然成了霸主,亦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易主。  

当然了,此举也并非毫无益处。  

优势的地方就在于少了诸多的子嗣相互为了争宠而各自明争暗斗,拉帮结派而陷入打压异己的局面间,造就了多派系的存在。  

可目前的袁术麾下却并不存在这一问题。  

明眼人都能够看出日后谁才是接班者。  

现在还一根筋似的针对袁耀,恐怕死都不知道死的。  

这也间接的令袁术集团麾下诸人拧成一股绳一齐翘盼见证着袁耀一日如一日的成长。  

杨弘极其擅长于察言观色,他此时自然也是迅速便看出了其浑身所散发着的无尽威势并坚定不移的站在袁耀一旁,必然会是政治正确。  

他开始率先出言拱手恭维着。  

这也是令其无比兴奋的一大因素之一。  

一念于此,杨弘继续拱手道“主公,弘还有一则建议,不知可否试言之?”  

“哦?长史有何看法?”  

此时间,瞧着一向喜欢将心思讨好自己的杨弘竟然今日也开始掺和起来政事以后,袁术一时也不由稍显愣住。  

沉吟了稍微一阵的功夫,他不由徐徐相问着。  

“是这样的,之前在公子率部平定江东诸郡时,江西区域的豫章郡守华歆也因忌惮于我军强劲的兵锋而因此举郡归降。”  

“那时由于江东之地新定,人心尚还未完全依附,外加上华歆在豫章治理郡县确实是政绩斐然,深得郡内士民敬重、爱戴。”  

“故而公子方才会决议继续任用其为豫章郡守,其目的就是为了维稳,能够迅速在最短的时日内尽收吴地士民之心。”  

“目前来看,弘以为应是该彻底掌控江东领地的时候了。”  

一席话落,杨弘此刻越说其声音也是越发亢奋起来。  

自信心正在渐渐地堆积。  

“江西区域地大物博,单单设一个郡恐怕太过权利集中,极其容易令地方官心生据其地,而生叛逆的心思。”  

“弘提议,将江西地区一分为二,除了设豫章郡以外,外在添设一郡,如此也利于权利的分散,能够有效避免地方官吏做法,据地自立的心思。”  

这一番话语出落,陡然之间便赢得了府中诸文武的一致认同。  

其中,主薄严象与寿春令舒仲应听闻这则建议以后,稍作短暂的思索便一致附和着。  

“启禀主公,我等附议杨长史将江西地区划分为二的计划。”  

眼瞧着麾下诸人的一力附和。  

这一刻,也不由令袁术顿时郑重起来。  

看来似乎分设二郡,似乎是众望所归之事了!  

沉思于此,袁术也顿时将此事记在了心底,以期待会议结束后便立即着手修书一封立即送往庐江征求其子袁耀的意见。  

自从袁耀独自统筹部众平定了九江、庐江二郡,此作为淮南地区江北的重地,至此开始,袁耀似乎就变了一个人。  

而袁术亦是同样如此。  

他也习惯性的开始依赖于袁耀。  

凡是军中大小事都择机问询一番其意见,方才做下定夺。  

分设州郡、以及重新挑选庐江新任郡守的官员一事,诸人都迅速达成了一致。  

至于人选,则暂时不用他们前去忧心相谈议论。  

此事待询问过袁耀的意见以后,袁术自有主张!  

数日功夫过后。  

袁耀的回信也终于是回到了其父袁术的手中。  

信中的回复很简便,回复道“父亲,此则建议于我军有百利而无一害,更容易迅速的掌控江东全境,孩儿自然是万分同意此策略。”  

只不过。  

在回信的最后面,却是掺杂了一句题外话的疑问“不过孩儿十分好奇,此则建议究竟是由何人所提出呢?”  

“难道是阎主薄,或者是寿春令舒仲应先生?”  

索性袁耀此时并不在寿春,并不知晓诸人商讨时候的氛围,若是令其亲耳听到,将江西区域划分为二,各设一郡而进行管理的方案竟然是出自杨弘的手笔时,定然会无比的震惊。  

毕竟,在他的印象中,杨弘是何人?  

除了阿谀奉承以外的本事,其余能力都一言难尽…  

这要是在现场,袁耀一定是会被震住的。  

要说将江西区域一分为二,设二郡管理,这在原史上也是出自孙策之手。  

随着豫章太守华歆受到孙策横扫江东的威势影响下而举郡归降,随后的孙策便做了一道无比正确的决策。  

将广袤的江西地区从一个豫章郡的基础上再度分设庐陵郡来管辖。  

一方面是为了更为有利的治理、管理这一片地区。  

另一方面,便是更利于集权、控制,也不容易在令地方官吏独揽当地一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