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二章 借东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帐中。  

正爬在床榻上养着伤势的太史慈定睛瞧见蒋干从外走近,不由间顿时来了精神,连忙询问着:  

“子翼,黄祖那面情况如何了?”  

待徐徐走近至榻前,蒋干方才如实回道:  

“子义放心,那黄祖内心迫切想占据皖口,对于你的归降他势必会看得很重,据我所派遣前往荆州大营送信的亲信回返称,黄祖令我三日之间务必要亲自前去面见他。”  

说罢,蒋干遂笑道:  

“如此看来,黄祖心下已经动摇了,待接下来我择机前往在为添一添火。”  

“那就一切有劳子翼了。”  

二人稍作对话,太史慈大致了解了一下诈降的进展,遂不由抱拳委托着蒋干。  

见状,蒋干微微蹙眉,察着太史慈的伤势,问道:  

“子义,你的伤势如何了?”  

“放心,待此事联络好,我领军出战绝无问题。”  

话落,太史慈亦是略显坚定的说着。  

随即,二人又相继谈论半响后,蒋干才告辞离开。  

他也要准备再度与少主袁耀演一出好戏,好有机会亲自往敌营走一遭的机会。  

待蒋干秘密与袁耀相见以后,他亦是迅速将黄祖的要求给简要陈述了一下。  

待一席话语落定,一时才不由令袁耀思索着,沉吟良久,方才徐徐道:  

“这样,两日以后,本将设计一场与荆州军大规模的冲突,到时你择机前往敌营面见黄祖与其周旋。”  

“喏!”  

此事敲定,蒋干亦是拱手抱拳道。  

随后,也迅速告辞离去。  

两日以后。  

袁军各部各自分散出营,攻袭荆州军的各处据点。  

一时间,黄祖听闻消息,唯恐此乃是袁耀所发动的总攻,故而稍作思索,亦是迅速的做出了决定,派遣苏飞率部前往各处前往救援,打击袁军的实力。  

随着荆州军的增援下,袁军诸部亦是并不战至最后,讨得一丝便宜便撤走,渐渐地与荆州军展开了拉锯战。  

而就在双方紧密的相持着战局,蒋干亦是寻机抵达了荆州军主营。  

“淮南蒋干参见黄将军。”  

待见到黄祖以后,为了礼节,蒋干亦是先行拱手行礼道。  

“先生往来本将大营,商议汝等归降一事,却不知为何要披行夜行衣,头戴斗笠呢?”  

“难道弃暗投明,还是何等见不得光的事乎?”  

此话一落,黄祖的眼神顿时间便凌厉了起来,紧随着道:  

“还是说,难道汝等降服是假,其实是诈降?”  

一席话语落罢,黄祖好似面上神情愈发严肃,他佯装发怒,其目的就是想诈一诈蒋干心间的反应,看看其是否有慌乱之心。  

纵然黄祖无比凌厉,但蒋干心理素质却是极其过人,压根是面不改色,丝毫没有半分透露出的慌乱以及害怕。  

面对着此等局面,黄祖细细观察了许久,却是都并未什么端倪。  

“看来对方投降是真?”  

稍微试探了蒋干一番,但见其神色平常,不自觉间便下意识信了数分,随即说着。  

但黄祖又岂会轻易完全相信?  

随即,却是再度沉声道:  

“本将若所料不错的话,先生应该是早在最初便已经归附至袁耀麾下了吧,现今竟然会甘愿归顺我军?”  

眼瞧着黄祖提到此问题,蒋干沉吟了一阵,不由笑着道:  

“将军,投效得早却也并不能代表什么呢。”  

“起初,干之所以愿意归附至袁氏旗下,也是因为看到了那袁耀确有数分才能,但我却没想到此人竟然如此的自得意满,目中无人。”  

“以为自己拥有了数分的平定江东诸郡的奇世之功,便开始自持甚高,以为他本人是最厉害的,军中诸将如今但凡是提出了些许不同的建议都要被重责。”  

“太史子义就是因为如此才被重责了数十军棍,现还未康复躺在床榻上里。”  

“而干与太史慈早在之前引为了知己,现在瞧着友人平白无故受此大难,遂咽不下这口气,故而才决定与其举旧部归附于将军麾下,以图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不至于藉藉一生都默默无名。”  

“不仅如此,现如今军中上下无不是被今日的袁耀所作所为给激怒万分。”  

“只要此次两军能够大破其军,战后欲要归附之人,亦是犹如过江之卿!”  

一时间,蒋干开始先行为对方讲述着归附理由以及画着能够充饥的大饼。  

只说,蒋干之才辩确实非同一般!  

原本只是极其正常的话语,却在其口中说出却是便不尽相同,让人听着便无比舒服或者说顺耳。  

现在的黄祖就是此等状态。  

一开始,他或许还流露着数分怀疑,考量,但现今却是渐渐地予以放下防备。  

但虽然已经渐渐相信了蒋干所为。  

黄祖却并未到言听计从的那一情况所发生。  

沉吟一阵,他不由予以询问着:  

“若本将接受汝等二人的先行归附,那敢问太史慈可否令我有不同的收获呢?”  

一语落的,黄祖徐徐说着,以期对蒋干的暗示道。  

反正很简单,汝等投降可以,必须要纳投名状,不然他可说不一定会接受。  

似乎是已经明白黄祖的意思,又或者是早已准备周全。  

故而,听闻其提起,蒋干亦是丝毫不做犹豫,连忙立即道:  

“将军欲早日攻占皖口之急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