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天人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瞧着己方如今已经陷入危局当中,若在不迅速突出敌阵,恐怕已经撑不到主力前来了。  

这一次,如果不是孙策太过深入,太史慈亦不会强行突入敌阵,而是会选择游弋于阵型外围骚扰,令其无法专注攻城。  

可一朝的计划却全权被打乱。  

一念于此,太史慈抬首相望,遂浓浓深吸一口气,遂陡然杀散围上来的数位荆州军士,陡然退至从旁亲兵的护卫间,然后陡然从腰间取下三石弓,一气呵成的搭上箭矢。  

直面迎来的便是三箭连珠。  

没错!  

他此时的企图便是一箭正中敌将黄祖,趁其伤重或者直接被射杀以后所产生军心崩溃的情况以后,趁乱率部突围而保全麾下诸士卒。  

三箭齐发,箭矢却分别往不同的敌将部位处瞄准。  

但说实在的,从敌阵的阵势间至主阵,至少也有约莫一百二十余步左右,普通的弓箭射程纵然是无法射到的。  

故而,此刻的主将黄祖亦是丝毫没有做提防。  

“呼呼呼…”  

数箭犹如飓风一般从空中飘过。  

此时,主阵间,黄祖还在依旧指挥着己方军士的行动,下达着一道又一道的军令。  

就在此刻,从旁一将校却是警惕心十足,好似是心有所预感,遂连忙高声道:  

“黄将军,速速躲避,有冷箭…”  

“啊…”  

一席话落,黄祖略微有些迟疑,但箭矢不等人,出言提醒的那将迅速拔出腰间利剑迅速奔至黄祖身前严阵以待。  

“咻咻…”  

两支箭先行迎面射来,此将小心翼翼的举剑奋力格挡。  

终于是将箭矢打落地上。  

但他却万万没有料到,真正的重头戏是第三支箭矢。  

只见,第三支箭矢明显相比前两支箭速度上慢了一筹,且准头略微往上稍微移了数格身位。  

直到箭矢已经近在咫尺,此将方才有所反应过来,但却已经没办法打断,箭矢贴着他的头脑往其后面迅速飞过。  

目标直指主将黄祖的身躯。  

这一动作几乎是电光火石间所发生。  

就在此将校打断两支箭矢的功夫,前后也不过才过去数秒,索性得到了他的提醒,黄祖慌乱间稍微有了些许提防。  

就在第三支箭矢即将要射来时,他本能的将头往侧翼一偏。  

箭矢遂险之又险的从脸庞处划过。  

除了留下了一道依稀可见的血痕以外,倒也并未有何大碍!  

方才提醒的那将回首望着此危机重重的一幕,黄忠平安无事,遂才长舒一口气。  

若黄祖中箭,恐怕如今的战局将彻底失控也!  

荆州诸将校这一刻都不由见识到了这一恐怖的三箭连珠,一时之间除了纷纷后怕以外,还引起了诸将人人自危的局面。  

谁知道,下一秒是否就瞄准了自己的头颅了。  

瞧着三箭连珠都并未能够如愿射杀荆州主将黄祖,太史慈不由略微有些许失落,但转而他便毫不犹豫地收回了三石弓,然后继续提枪率部往外冲杀着。  

“伯符,你我二人分一左一右引领弟兄们杀出阵外。”  

须臾间,太史慈亦是迅速做出决定,孙策此刻已经完全恢复理智,自然也能够明白现今间己方的处境,故而回首点头应允。  

虽说这三箭并未能够要了黄祖的命,但还是短时间的令主阵间的诸人稍显慌绰不已,阵势间短暂的陷入了无人指挥的局面。  

在随着袁军士卒悍勇的突围下,以及孙策、太史慈此二人勇猛高强的勇将压阵下,终是徐徐杀出了敌阵外围。  

正当诸人准备先行奔逃一段距离与敌阵拉开距离时,忽然间,敌阵中响起了一道道那依稀可闻的响声,悲情而又伤感。  

“将军,欲弃我等而去乎?”  

一眼望去,原来竟然是还有数十位军士被困在阵间尚且还未杀出来。  

眼见此等局面,太史慈不由扭转身子高声道:  

“伯符,你速速领将士们暂退一段距离休整,慈去去变回!”  

“子义兄,此次诸位弟兄深入敌阵深处皆是由策所引起,还是由我重返敌阵援救他们吧。”  

话落,太史慈却严令道:  

“不用争了,你速速领众先行离开,慈自有分寸。”  

说罢,太史慈遂丝毫不犹豫,重新纵马挺枪面上浮现着一股决然之色,便义无反顾地杀入了敌阵之中。  

此刻太史慈之勇更甚方才。  

一连枪挑十余位敌卒,与被困的军士所汇合。  

其之勇,已经足以震慑到荆州军士。  

这一刻,太史慈的勇武映在诸荆州军士内心,宛若一尊战神。  

太史慈面怀着无畏之状,迎接着一位位被困的士卒护佑着他们重新往阵外杀去。  

厮杀良久,太史慈再度杀出敌阵外围,并且将被困的军士尽数给救援而出。  

此时,诸荆州军士纷纷持着兵戈遥望着外围傲然挺立着,眼中不自觉间流露出了数分畏惧感。  

太史慈方才所展现的神勇太过令人震撼。  

此还是人吗?  

这仿若天神下凡矣!  

此刻,被救出来的幸存士卒,不由一致受太史慈的武勇以及人格魅力所折服,纷纷不自觉间地放声高喝着:  

“太史将军,真若天人也。”  

“一群荆州狗贼,不过形同猪狗尔!”  

一时之间,袁军士卒纷纷痛声高喝,无不宣泄着痛彻之感,嘲讽着荆州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